镇江一日
这次跟团去了扬州,共四天,本来结束就回京,发现扬州高铁别扭,中间到南京还要转车,且不在同一车站,于是决定先到镇江,住一晚,第二天再灵活搭高铁。顺带着把镇江也游览一下。
2021-4-9,周五,晴
下午四点半的高铁从扬州到镇江,路途只要30分钟,但乘客几乎满员,我们三人分乘三节车厢。不料中间还停一站,不识数捧着个iPad在车上看连续剧,入迷,差点下错站。
来之前咨询了扬州黄导,建议住在西津渡附近,还给说了个酒店,雅阁菩提,据说不错,下火车就直奔了。不到六点,入住完毕。查了下镇江旅游图,主要景点三山一渡头,这一渡头就在酒店所在的西津渡,于是借着黄昏,步行来到江边。离江不远处有座小山,顶上有座塔形建筑,看介绍,叫云台阁,于是缓步而上。来到阁前,已是掌灯时分,往下看是西津渡古街,据说历史很长,如今重新归置,沿着小街布置的灯饰框出一片光线条。抬头看,云台阁被灯光照出轮廓,夜景如画。
云台阁
正殿
老城夜景
西津渡
下山来到西津渡口,隔江对岸就是白天刚去过的扬州瓜洲古渡,隔岸相望,都是曾经的著名渡头,文人骚客留下过不少墨迹。相对来说,西津渡如今要繁华很多,不仅渡口还在使用,边上的商铺也是熙熙攘攘,而对岸的瓜洲古渡早已不再喧嚣,码头、商铺、行人、船夫统统不见了,只有白居易的那首诗还在流传,“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实仔细读这首诗,当时就是一派凄凄惨惨戚戚,给渡口定了调子,怪不得后来干脆惨到踪迹全无。
西津渡轮渡
西津渡的商业街是民国式样的建筑,青砖黛瓦,各式招牌也多带点民国遗风,有些上世纪初西风东渐的味道。一路走过,多为两类餐饮,以咖啡酒吧做招徕的西式餐厅或以锅盖面领军的镇江风味小吃。二者势均力敌,各占半壁江山。尽管如今疫情未了,游客仍是熙熙攘攘,石板路上喧声不断,一片热络。
古镇
江边老城
镇江的锅盖面很有看点,核心是看老板娘如何煮面,一个沸水大锅上飘着许多小小木锅盖,像是在用面汤煮锅盖,其实每个小锅盖下面都压着一小团面条,至于是谁发明的煮法,以及为何这样煮出来的面条风味独特,无离头没有考证。
煮锅盖面
2021-4-10,周六,晴
只有一天时间,打算把三山一渡口都走一下,地图上看,焦山、金山、北固山都不远,于是由远及近,打车过去。先是焦山,然后北固山,最后金山。
镇江和扬州中间隔了个长江,镇江在江南,扬州在江北,按照地域鄙视链,镇江占了点便宜,不划为上海人口里的“江北人”。不仅如此,我们要去的三座山,风景幽雅,也是一溜都在江南,江北没有一个。从地利上说,这三山其实是三座军事制高点,怪不得当年三国时东吴要占着江南。能顶住曹操在江北的百万大军,估计这地势功劳不小。
焦山
一早先去的焦山。其实焦山是个岛,四面环水,山名来自东汉焦光隐居的典故。上焦山先要坐摆渡船, 有不少人排队,好在渡船较大,一次就都拉过去了。
焦山远眺
上岸来到一座庙前,定慧寺,也称焦山寺,如今仍有许多僧人。当时正在做法事,一大殿和尚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一众信徒,或为居士,也散在庙堂四处,合十听讲,一副虔诚。定慧寺如今也是焦山最大景点,寺的后面一条环岛小道,连起了另外一些景点,许多和乾隆爷有关,多为后来重建,印象中是些环廊楼阁,花卉苗圃。还有一座旧炮台,是晚清修建的江防工事,不知是否曾发挥作用。留下印象的还有一片摩崖石刻,因为年代久远,跨了好几个朝代,自古至今留下不少名人手迹。
定慧寺和尚
古炮台
崖壁石刻
御碑亭
焦山其实还有不少景点,散落在各处,因为想着今天还有两个山要走,担心时间不够,于是匆匆略过,紧着坐渡轮离岛。
北固山
北固山的出名主要两点,第一是山顶的北固楼(亭),二是旁边的甘露寺。北固楼的出名基本靠了辛弃疾的那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自从少时读了,从此记住了“北固楼”这个名称,但从来没认真问过这楼在哪,这次才算弄明白,原来在镇江的长江边,估计也是为了“镇住江水”而建的。要想说明北固楼,最好还是先抄一遍辛弃疾的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如当孙仲谋。
毛泽东书辛弃疾词
辛弃疾还有另一首词,标题上说明是“北固亭怀古”,可能名气更大,若干版本的《宋词300首》都选入了。不妨在这也抄一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相较而言,无离头还是喜欢第一首里那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大气磅礴,写尽天下楼宇气象。自打北固楼建成以来,一千多年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风流狂士在这里留过文字。但似乎没有人能出辛弃疾其右。如今的“北固楼”牌匾上三字是毛泽东所书,查了下缘故,原来是毛泽东当年过镇江时亲手抄写了辛弃疾的两首词,那三个字是从手书里摘出来的。在无离头印象中,毛泽东手书自己的诗词不少,但书其他人的诗词却不常见,所以在北固楼一口气书了两首辛弃疾的词,也似乎印证了辛弃疾把北固楼给写绝了!
北固楼上望神州
一提到辛弃疾,无离头总是把唐代的边塞诗人混到一块,如王昌龄等。其实他们一个在唐一个在宋,相差几百年,一个在漠北,一在江南,隔着几千里,一个写诗,一个作词,两回事,按说应有完全不同的气质,但写出的文字,却似乎有点相通。不妨想象一下,当辛弃疾唱起《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王昌龄来一句《七绝》:“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多妙!
北固楼边上就是有名的甘露寺,是当年刘备招亲,诸葛亮锦囊妙计,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所在。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里十分出名,但无离头记忆来源却是京剧《甘露寺》里乔国老的那句“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如今甘露寺犹在,旁边还有个“祭江亭”,是孙尚香祭奠刘备,然后跳江的地方,只是那段英雄美人,风云际会早被风吹雨打去。
甘露寺里还有一个"甘露剧场",每日只有一个节目,《刘备招亲》,有说书人免费给听众演绎那段历史。我们到时,没赶上演出,剧场内空空,只有一位看场的大嫂坐在门前,无离头于是哑着嗓门吼两句“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看门大嫂偷笑几下,意思大概是,您也太不专业了。
古甘露寺
甘露剧场
北固山还有许多和三国相关的景点,遛马涧,试剑石,都和孙刘当年的勾心斗角连在一起。如今还把东吴大将鲁肃的墓也给搬了过来,与另一猛将太史慈为邻,大概是为了游人方便,把三国故事都放在一堆了,走一趟北固山可读半部三国史。
三国鲁肃墓
太史慈墓
金山
金山的出名是因为各种传说故事,最出名的一段应该是法海和尚和白蛇妖精为了个半人半妖的许仙大战三百回合,以至水漫金山。法海虽然大胜,把白蛇精压在了杭州西湖的“雷峰塔”下,但却落得个破坏自由恋爱的坏名声,成了个人人骂的恶和尚,最后只好躲到螃蟹精肚脐里去了,如今吃螃蟹,还要把里面的法海去掉。
其实根据说明,法海是当年的开山鼻祖,把金山上的一条凶蟒赶跑了,这才成就了后来的金山寺,如今在山上还有个法海洞,但最近给关闭了,因为“新冠”的缘故,看来这来无踪、去无影的病毒比当年蛇精还要厉害。
除了法海和蛇精,金山的故事历代皆有,但属宋代为多,从岳飞在金山寺被道破将来事,到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再到水浒好汉夜伏金山寺、智取润州城,等等,每一处都给人留点真真假假的想象。
其实金山只有几十米高,严格说来是个大土包,但因为佛寺沿着山势逐级向上,山和寺浑然一体,仍旧一副高耸的气势。向上走去,有许多名人题词,包括皇帝老儿的真迹,康熙爷的“江天禅寺”匾额如今仍旧挂着。最显眼的当属山顶的“慈寿塔”,远远就能瞧见,把整个金山拔高了一大截。
金山寺、慈寿塔
康熙爷御碑 江天一览
西津渡老城
离开金山,又来到西津渡口,白天的古街又是一番景象。一路随意走去,,各色人等看得更加真切,酒店里买几瓶土制烧酒,铺子里要几瓶地道镇江香醋,一股脑快递回家,都不必担心是否能拿得了。
古法酿酒
花色土酒
醋坛
继续沿着老城走走,见一开阔处所,近一看,原来是“李公朴故居”,如今已开辟成博物馆。李公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好像也是个报人,当年与闻一多齐名,后被暗杀。博物馆参观一圈,主要是些历史照片,还有些当年物件。
李公朴故居
李公朴在重庆
民国生活照
回京
回北京要坐几个钟头高铁,于是先在古街上的饭馆里填饱镇江小吃,林林总总点了一些玩意,味道不错,傍晚的火车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