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四国行(2)- 波哥大、西帕基拉(哥伦比亚)

第三天,2018-2-18,周一,晴,波哥大 - 西帕基拉


早饭后出发,先在波哥大街头转转。南半球虽是夏季,却感觉不到炎热,街头甚至有些凉意。波哥大街头很现代,许多天主教堂。自西班牙人来了之后,整个哥伦比亚基本就是天主教了,之前土著信奉的太阳神之类大多销声匿迹,看来洗脑还是很彻底的。


IMG_20180218_102641.jpg

街头广告?


IMG_20180218_095645.jpg

街头小贩


IMG_20180218_095347.jpg

EL TIEMPO 哥伦比亚最大新闻集团


IMG_20180218_101618.jpg

印加人


西蒙·波里维尔广场


前面交代过,西蒙·波里维尔是南美许多国家的独立先驱,还在好几个国家当过总统或“领导人”,所以为纪念他的地点到处都是,最多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街头广场,波哥大也如是,最著名的广场就是西蒙·波里维尔广场,一座塑像立在广场中心。


雕像.jpg

街头广场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


广场旁边紧挨着是一个著名的天主教堂,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进去参观一圈,印象不深,估计是因为哈哈童一伙差不多把世界上的教堂快看全了,多一个少一个也就他了。后来翻翻介绍,说这是很著名的一个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5世纪。这里的天主教势力很庞大,两个月前,当今的教宗方济各曾来过,据说有200万信众赶来朝圣。



IMG_20180218_095359.jpg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入口


黄金博物馆


南美大陆的黄金据说当初遍地都是,是吸引西班牙海盗的主要动力,如今已被抢劫的差不多了,有点历史价值的就只在博物馆里能找到。黄金博物馆的位子也在西蒙·波里维尔广场边上,据说是世界上最大黄金博物馆,藏了数万件宝物。


在印加以及更早的时期,黄金已经被普遍使用,主要是装饰品,可能是易于加工,又不会生锈风蚀,所以家家户户都攒点,越重要的人物当然就越多,国王或部落首领他们家自然最多,也最精美。印加人是相信来世的,所以当初在新旧国王接替时,有一个隆重仪式,就是给死去的老国王往来世送黄金,方法很独特。印加人相信死人是通过水下去往来生的,所以每当老国王死了,国王的武士和追随者就浑身涂满金粉,再披挂上各种金银装饰,坐一艘小船,划到湖中心,跳入水中,身上的金粉脱落,金银宝贝尽数泻到湖底,年复一年,这湖底不知沉没了多少黄金。当地人当然是不敢下去捞的,要遭天谴。这事被西班牙人听说了,于是到处打听这湖的位子,一直也没个准信。后来使了个美男计,让一个帅哥勾引了一个印加美女,在“爱情”的名义下,这美女把金湖的秘密给说出去了,这下子西班牙人可就不客气了,把上游湖水入口截断,排干湖水,将遍布湖底的成吨黄金劫空,只剩一池湖水。到底被西班牙人搞走了多少黄金,因为没有记录,如今已是无头公案,反正这些早期大盗全发了。如今的当地人,包括西班牙后裔,谈起早期的西班牙人,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理,很难用好人坏人来概括,所以称呼上也是乱七八糟,一会儿是海盗,一会儿是将军,有时又是圣人,分不清是贬义还是褒义。难怪在西方文化里,海盗这称呼似乎很有点可以炫耀的资本,不少熊孩子的理想就是当“海盗”,很有点英雄气概,不像咱们,一说“海盗”,首先脑子里浮出来的可能就是索马里那帮瘦骨灵精,吃不饱饭的家伙。


南美大陆除了黄金,另一宝贝是绿宝石(祖母绿),博物馆里也展示了不少。在如今发掘出来的一些墓葬里,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几乎都陪葬着黄金和宝石,当然数量和质量是很不一样的。在黄金饰品里,最多的是鸟形的装饰,印加时期,鸟是通天的信使,只有大法师可以和太阳神通过鸟来对话,所以是个神秘象征。其他饰品就安在人体的各个重要位子,有鼻子,有耳朵,有嘴巴,有胸前,还有套在男人的命根子上。有些饰品实在巨大,不知如何戴上去的。看着这些眼花缭乱的宝贝,忽然明白为什么好莱坞电影里有无穷无尽的印第安夺宝奇兵的故事,可能还真有点根据。你想啊,这么多的金银财宝,这么长的历史,没准哪朝哪代哪个部落就有人把财宝藏了起来,然后就没人知道下落了。后来的海盗、准海盗们于是满世界找线索,生出了各种离奇故事。


IMG_2655.JPG

曾经填满黄金的沉宝湖


IMG_20180219_164942.jpg

传说中的情景


IMG_20180218_104336.jpg

给老国王送来世的金船金人


IMG_20180218_110028.jpg

法老


IMG_20180218_111213.jpg

金甲


IMG_2657.JPG

鸟形金饰


IMG_2674.JPG

金雕


IMG_2700.JPG

陶俑


哥伦比亚烧烤


参观完黄金博物馆,一路奔郊外的盐矿而去,途中在一小镇午餐。餐馆是地道哥伦比亚烧烤,无离头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生猛的烤肉,几杆一人高的铁钎穿着半只猪或半撇牛,竖在一个炭火边上,就在路边上当众炙烤,肉油滴出,肉色脆黄,估计当初印第安人就是如此饕餮,或许还有抓来的敌国士兵,顺便也就一起烤了。


餐馆布置一副随意,各种老旧物件堆的满满当当,大概是想体现一种豪气。一会儿烤肉上来了,也是大块几刀,香气散发,引起人詛嚼的欲望,再配上一种南美的饮料 - 露露,别是一番风味。据说哥伦比亚人对红酒没什么兴趣,餐馆酒吧里更多是啤酒或一种当地烈酒,类似白兰地。也是,嘴里嚼着带血的大块烤肉,拿着装模作样的红酒是有点不合时宜,还是烈酒爽气。如此情景,哈哈童一伙自然也是手撕刀切,大块朵颐,饭后都说吃撑了。于是每人送上一杯古柯碱叶子茶,提神消食,清爽!


IMG_20180218_134303.jpg

生猛烤肉


IMG_2710.JPG

刀工


上硬菜.jpg

大快朵颐


IMG_2714.JPG

烤肉店内


助兴.jpg

助兴


西帕基拉盐矿大教堂 (Salt Cathedral of Zipaquirá


西帕基拉是位于波哥大北面45公里的一座小城,以地下盐矿出名。无离头曾去过波兰的盐矿,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印象深刻。这次来到哥伦比亚,猜想着不知是如何一幅光景。不同于波兰的盐矿,这里的矿井不是竖井垂直上下,而是一个大缓坡逐渐深入,原来这的盐矿层就是一个大斜坡向下。


矿工2.jpg

矿工


据说这盐矿有80多米深,分两层,上面40米这层如今已掏空,修成了地下教堂,供游客参观,同时也真做礼拜,平时一天一次,周末一天三次,所以丹尼尔说这盐矿既收门票,又不收门票,原来参观是要买票的,但做礼拜是免费的,可谁又能说清楚是来做礼拜还是游览,所以赶上什么算什么,一会儿卖票,一会儿免费,透着南美人的随意。


IMG_2720.JPG

售票处


IMG_3511.JPG

盐矿入口


矿井横截面巨大,有十几米宽,盐矿多为黑色,初看不像盐,但不时泛出的白色结晶,似乎在提醒这就是盐,不信你尝尝。在主通道的两旁,有些巨大的采掘后遗留下的空间,每个都能形成一个会议大厅,供几百人聚会,如今这些“会议厅”已被开发成了教堂,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教堂,起码是最大的地下盐教堂,教堂里的各种器具也是由盐雕做成,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也是从盐矿石上凿出来,后面洒上灯光,形成了一个高近二十米的晶莹十字,猛一见十分震撼。坑道里还有不少纪念品小店,卖的全是盐雕制品,胡乱买些带着,算是到此一游。


主矿坑.jpg

矿道


IMG_3536.JPG

地下祈祷堂


IMG_3541.JPG

尺寸参照


IMG_3575.JPG

巨型盐雕十字



坑道的一头,有个人工开凿的地下盐湖,由于盐度极高,清澈无比,加上没有任何扰动,真真感觉到什么叫“水平如镜”。灯光打在水面上,反射出的景象比镜子还透彻清亮,由于光学作用,坑道里的小店和游客神奇地映到了地下深处的湖底,仿佛魔幻世界。


IMG_20180218_161047.jpg

盐镜


IMG_2735.JPG

盐雕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