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2016-2-6,周六,晴,乌代普尔(Udaipur)
乌代普尔的兴起是十七世纪的事了,因为当时那看似非常坚固的“奇陶加尔”实在不吉利,连续多次被屠城,国王乌代·辛格二世带着臣民们就一起逃了,真应了那地名“齐逃家啊”,最后来到了乌代普。
选择乌代普尔的一个原因大概是看上这儿的水了,印度多数地方干热,夏天能到摄氏50来度,有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当然光靠自然的河流是很难均衡雨季旱季的水量,于是辛格大王又成了水利专家,在乌代普修了五个人工大湖,利用山地城市的自然条件,搞出了一个大湖连小湖,高低错落的人工湖水城,高湖的水越过堤坝流向低湖,成了活水,所以水质清澈,整个城市也因此景色无限。水边的山上甚至湖的中央都修了许多城堡宫殿,奢侈点的土邦王们夏天住“水宫”,冬天住“山宫”,有钱就是烧包。
人工湖
喷泉花园– 侍女花园
乌代普尔的导游很有点范儿,说话利索,关键是英语极少“咖喱味”,是一路上听得最明白的一回。先是来到一座宫殿,称作“喷泉花园”,因为宫殿里布满了喷泉,常年不断而得名。进得门来,却未见任何喷泉,导游说这儿的喷泉是自然喷泉,没有任何机械动力,所以有一个奇特地方,就是要听到响声,喷泉才会涌出,所以咱们大家一起用力鼓掌,把喷泉给弄出来。于是所有人奋力击掌,不一会,四面的喷泉还真从地下涌出,逐渐抬高,很神奇。正当大家奇怪呢,导游道出了秘密:“知道这水为什么要听响声才出来吗?你往远处瞧,就是那个拿着笤帚的花匠哥们,他手上攥着水龙头开关呢,左一拧,水就出来了,右一拧,喷泉就给关了,往左拧还是往右拧,全看你小费给得如何,咱们这个“轮子上的皇宫”是豪华团,前面早打点好了,所以和我是击掌为号,听到巴掌就开龙头。”原来如此!不过这里的喷泉的确没有任何机械泵扬水,靠的是重力原理。前面说到,城市里有五个大湖,最顶上那湖的湖底比我们所在的花园的地势还高,接了个管子过来,只要那湖水不干,这儿的喷泉就被重力压了出来,那湖就和被抬高的水箱一个道理,其实这整个城市的自来水系统都是这个原理,还挺科学,难怪这辛格老邦王那么牛掰。
花园里面还套着个小花园,中间是个水池,周边布满喷泉,往池子里灌水,池子中央有座亭子,原来这地方是专为老邦王的女儿修的,当初这公主喜欢下雨,可赶上旱季哪来的雨啊,于是就建了这么个亭子和喷泉池,公主往亭子里一坐,四面喷泉像雨水样浇过来,落到池子里还哗哗响,有点下雨的感觉。据说这公主带着七大姑八大姨在这每年住仨月,天天听雨声。看来有钱就是任性,天下土豪一个祖宗。
侍女喷泉花园
池畔
园丁
公园还有个名字“侍女花园(Saheliyon KiBari)”,得名于有一个王后陪嫁的48个侍女。王后每次来,把48个侍女也一起带着,所以园子里热闹非凡。在园子的后面还有一个宝贝,是一对由整块白色大理石雕出的喷水大象,那大象个头两米以上,水要从弯弯的象牙里喷出,所以得从大理石芯里掏一个拐弯的通水管,还不能把大理石破开了,有点技术含量。这块地儿也有个特别的用处,喷水大象对着个水池,水池对面修俩大理石座位,而这头是个能站人的台阶。原来,那帮侍女们跟着王后进宫,混得好的估计也封个嫔妃之类,父母就不能随便见了,于是就弄个隔水相望,女儿站这头台阶上,父母坐那头宝座上,有点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里的意思,“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然要改改,“乡愁是一池浅浅的喷泉,我在这头,爹娘在那头”。
侍女水象
老王宫和水晶酒店
离开“侍女花园”,就去了乌代王宫,比起“奇陶加尔”的王宫,这儿的宫殿更加“艺术”。原来当年印度的贸易已经很发达,商人远赴欧洲交换产品,顺道把欧洲的艺术也带了回来。辛格大王很有点艺术范儿,非常喜欢各种艺术品,到处收集。可能那阵儿欧洲艺术市场也不太景气,大量艺术家混得不爽,赚不到什么钱,于是辛大王广纳贤士,把这帮人都弄来给他设计建造王宫和城市,当时一下子来了两万多人,当然其中多数只能算“匠人”,不够“艺术家”级别。但无论如何,这帮人把乌代普搞得很浪漫,而且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多少沾了点灵气,所以也很艺术和浪漫,他们自己说的。
乌代王自称“太阳王”,是太阳神派驻人间的首代,一切权力来自神的分封,所以怎么干都有道理,王宫就修了好多个,山上,湖中都有。老王宫沿着山势修在坡上,如今是个博物馆。博物馆里能记住的东西是一匹白马雕塑,与实物一般大,据说是一神马,当年和莫卧儿人打仗时,土邦王被敌兵围住,无路可逃,靠着这匹神马,冲出重围,一口气跑了7公里(另一说70公里),奋力救主,大概和关云长所骑的赤兔马可以一拼。
王宫的顶层,是个很大的露天花园,树木参天,在缺水的印度,房顶上种树本来是活不成的,但利用了山势和有高度差的人工湖泊,这些树有如种在山上,直接和大地相连,不用浇水。王宫里还有这一个特别的座椅,特别在于它的历史。乌代王朝是印度少有的从未被征服或殖民的城市。当年莫卧儿帝国大军几次攻城都未得手,后来英国人来了,接手了莫卧儿的权利,遍邀所有土邦王到德里议事,其实就是让他们认可英国人的殖民特权,当然同时也保证土邦王特权和利益,所以给每个邦主安排了一个座位。可当时的乌代帮主心想,老子又不是你的殖民地,你说让我去开会就去啊?没门!所以就干脆不理。那英国佬也还算有涵养,没发火,还把那座位给留那了,不过空着。独立后,这把椅子来到乌代普给贡起来,也算是骨气的象征。
乌代普尔国王山宫
宫内艺术品
皇家故事
依旧艳丽的昔日国王家
救主神马
太阳神
午餐是在王宫酒店,是国王后裔的产业。现如今,邦王已经不能靠税收揽钱,所以就经营祖宗财产过日子,王宫当然是最好的房地产,开发成酒店之类,生意兴旺。有些王族连经营都懒得弄,直接把财产出租给了政府,每年收几百万美金租金,也是不错的买卖。这座王宫酒店,除了酒店餐厅,主要嘘头是一套由意大利专门设计制作的水晶制品。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水晶嘛,小的可以做做项链,酒杯,花瓶,最大也就是大型吊灯了,可辛大王搞得水晶可是全套家具,从桌椅板凳,到水晶床,水晶箱,但凡日常能想到的家伙事,全用水晶给我造出来,就差一个水晶棺了。有意思的是这批水晶玩意的出处和历史。当年老辛格王喜欢水晶,于是让人在当时最热门的意大利的一家公司订了批货,大概付了个定钱。可没等完成,老国王死了,也就没人认帐,这笔家伙事在工场仓库里一搁40年,都给忘了。后来小国王也迷上了水晶,差人去意大利订货,撞上了同一家工场,没想到人家一查,说你们家老爷子订的东西还没运走呢。小国王一听,得,把老爷子东西都要了,再加上一批新家伙,全给我买来,所以一共买了6000多件东西,满满腾腾一楼房。说实话,看着那一屋子透明的家伙,想想都不舒服,一个玻璃腿似的床,冰冷,没一点手感,敢睡吗?当然这派头绝对够土豪。
中餐是在水晶宫殿的大堂里,当然中间挂着巨大的水晶吊灯,不过餐桌不是水晶的,万一砸了,赔不起。餐厅的侧廊有一排面湖的倚窗,当天风和日丽,望出去湖面如镜,宛如天然水晶。
水晶餐厅
白色水上王宫
王宫边上的人工湖很大,湖面上有很多岛子,每个上面都有着宫殿式的建筑,多数由白色大理石构成,远远看去,湖水倒影出精致的雕刻,衬着头上白云,一片仙境。据说这些水上宫殿也都是那些远道来的“艺术家”的手笔,很欧式,但又带点穆斯林,营造出一种东西合璧的风格。
摆渡游艇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岛,上面整个儿是石雕建筑,透着象牙似的质地,所有的细节都很精致。岛上布置成下午茶摸样,人手一杯红茶,几片欧式饼干,坐在阳光下,看着水上的游艇穿过,胡乱猜想着对面岛上据说一万美元一晚的皇家酒店是怎样的奢华,有点同意这里是印度最雅致的地方。
湖边
水上宫殿
远眺
别墅一景
导游
湖边水象
回到火车,晚饭在餐车上,结束前,车灯一暗,一个蛋糕送到桌上。今天是丽雯生日,不识数事先和列车经理打了个招呼,于是整个餐车同唱生日歌,估计丽雯也是平生第一次有这么多不同国籍的人为她祝寿。
Happy Birth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