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2016-2-7,周日,大年三十,晴,贾沙梅尔(Jaisalmer)
早上来到贾沙梅尔。从乌代普尔到贾沙梅尔大概是这次旅途中最长的一段距离,火车从昨天下午就开始紧着跑,一晚上没怎么停。当然在车上倒没什么感觉,一切都是印度节奏,吃饭,聊天,睡觉,不紧不慢,悠悠哉哉,Rajuan或Sumer按时敲门叫早。
嘉希莎水库(Garsisar Tank)
贾沙梅尔是拉贾斯坦邦西边的城市,在过去100多公里就到巴基斯坦了,基本在一片沙漠里,当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沙漠缺水,800多年前就开始修水库,最有名的是嘉希莎水库(Garsisar Tank),曾经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水源,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都到这汲水,进入湖区的道路上有座漂亮高大的石拱门,说是由一个漂亮的妓女所建,看样子所费不赀,估计是个当红有钱妓女。但这一来,过路的王公们不干了,认为有伤风化,有辱尊严,所以要把它拆了。还没等王公动手,这妓女急忙拜见高人,是个印度教巫师,巫师给出了个招,在拱门之上,突击抢盖了一座印度神庙,反正没有违建一说。神庙可是有灵的,动不得,这下王公没辙,认栽,这门也从此保留下来。
嘉希莎水库
水库一角
带神庙的拱门
贾沙梅尔城堡
贾沙梅尔城堡是个“活城”,至今仍有大量市民居住,各种商店齐全,当然最主要的是旅游工艺品店。走进城门,一片熙熙攘攘,小摊小贩加杂耍,一个小女孩在摆摊走钢丝,让人联想起老电影里的印度,不知当初丝绸之路时是否就是如此。由于整座城用土黄色石头修成,加上黄土地,黄楼房和当地人咖啡带点暗黄的肌肤,留下的印象就是一片土色。当然本地人管这叫金色,所以城市又称为“金城(Golden City)”。
金城
杂耍女孩
金城?土城?
城内有些房子外墙非常考究,多由石头修建,上面是繁杂的雕刻和伸出的阳台,像宫殿式的,这些建筑有个统称– 哈维里(Haveli),大概是豪华住宅的意思,是修给有钱商人住的,不是土邦王,到不了宫殿一级。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座有名的哈维里门前,告诉说这座哈维里从中间大门起是左右对称的,但你细看又不是,因为两边的建筑轮廓虽相同,可所有细节都不一样,心想谁弄得这么个费劲设计啊!原来当年这哈维里是一对兄弟修的,老大老二搞竞赛,各负责楼的半边,主框架一致,细节随意发挥,最后看谁设计的更加漂亮,并说好了咱这是友谊赛,所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能使坏招啊!于是绞尽脑汁,于细微处做文章,你在窗上雕神仙,我就在窗上修飞檐,据说一共能找出几百个不同的细部结构。无离头比较了一下,其实分不出谁高谁低,设计这事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然这些故事都是噱头,关键是让你进楼,里面是买卖地儿,各种印度“宝物”满坑满谷,最多的是号称用骆驼骨头雕成的盆盆罐罐,看着像塑料的玩意。导游帮着推销,告诉我们如何鉴别这些家伙不是塑料的:“很简单,拿个火柴一烧就知道了”,顺手拿出个打火机在一个盒子底下撩了撩,还真没化。大家各自选了几个玩意,也没个参考,不知便宜还是贵。
一会儿又带到了一家卖挂毯的哈维里,老板热心的一塌糊涂,进来的客人先上座喝茶,然后展开地毯秀,一块块铺开介绍,什么这块是土邦王老婆用的,那块是土邦王姥姥织的,上面金线穿珠宝,银边滚玉配。一时间口吐莲花,说得我们连要了几块,象征性地讨价还价。老板立刻塞在包里,还很周到地保证给送到火车上,不用我们费劲了。后来在街边又看到了一些差不多的家伙事,价格当然要折扣得多。虽明白前面买得有些吃亏,也就他了,旅游嘛,不上点当说不过去,于是继续开心,一路瞎买。
店主:那条围裙是土邦王他姥姥织的
土邦王
哈维里
城里人家
城里哈维里修得虽好,道路却是很窄,而且越往里走越窄,小路口也越来越多,不跟着队伍,一会儿就找不着了。更大特点是脏,因为每个路口几乎都有一两头神牛晃悠,遍地都是牛巴巴也就理所当然了。早听说过印度牛是神仙,碰不得,想像那一定是好吃好喝供着吧。到这一看才明白,这神牛地位虽高,但待遇有限,在憋屈的城市小街上晃来晃去,没什么可吃的,于是就翻路边垃圾堆,整个儿一群丐帮,好像也没个帮主,无法聚众闹事,脾气都挺好。这神牛似乎缺乏营养,瘦瘦的,毛色发暗,估计如果拉到田里干活,一会儿就累趴了,唯一特点是许多牛的肩背上长着个高高耸起的驼峰,和其他地方的牛明显不同,不知是否因为此地骆驼多,和神牛串种了。
街头商贩
带驼峰的神牛
我是神,别惹我!
街角相遇
城里也有个王宫,叫Maharaja Mahal,如今是博物馆。当年第一代土邦王是个沙漠匪徒,带着帮骆驼兵靠抢劫为生。因为是丝绸之路贸易中转的枢纽,估计有不少肥客。后来发现拦路抢劫这事不但辛苦,没个保障,而且不是个可持续事业,名声大了,商人反而少了,于是学别的土邦王,摇身一变,收起保护费,当上“管理者”了。再后来保护费变成了收税,按人头和买卖大小抽成,日子越过越滋润,就修了大王宫,娶了小老婆,城堡也维持的像模像样,除了脏点,其他都不错。
金城王宫
邦王本尊
金城之巅
走过城堡,无离头的总体感受是,看着一座到处精雕细做的古城,被住成脏兮兮的样子,总觉得有点浪费,对不住盖房人所花的心血。不过也许人家觉得这才是和谐社会,也是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金城美女
路旁乞讨
一家三口
大漠夕阳
下午安排是骑骆驼,两人一匹,腿脚不够灵便的也可乘骆驼车。这里是一片荒漠,有成片的细沙,骆驼驮着游人在沙漠上走一圈,体会一下当年丝绸之路的感觉。据说骆驼可以跑得很快,但一般人印象中的骆驼还是四平八稳的样子。咱们的骆驼当然也是悠悠地走在沙漠中,但其实摇晃的很厉害,相机都拿不稳。
骆驼上下来,已近黄昏,安排在一座平台上喝咖啡,观风景。四面是无尽的沙漠,远处悬着正红的夕阳,长长的驼影在大漠上印出一付“西风古道瘦马”的意境。
西风古道瘦驼
驼队
回头,来一张
高高在上
沙漠故事
吹蛇笛老汉
逆光
剪影
除夕夜
当晚是中国除夕,过了就是猴年了。晚饭给拉到一个王宫酒店,安排了一场室外歌舞秀,虽有点凉意,却气氛雅致,有点王宫夜宴的意思。大家一边尝着美味,一边消遣着热闹的印度歌舞,还开了一瓶红酒,就像是在给我们一伙中国人庆祝除夕,不知主人是有心还是无意。
因为知道是中国人的大日子,主人专门在舞台上安排了一个蛋糕,请咱们七个中国游客上台,庆贺Chinese New Year , 下面坐的同车游客也很捧场,跟着一块喊“Happy New Year!”接着又是上台与演员同歌同舞,一派热火朝天,室外夜晚的凉意也感觉不到了。
春节晚会歌舞剧
奔放的演出
除夕大联欢
新春感言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在回火车的Bus上,同车各国游客很是热情,见了我们就不停地“Happy New Year!”。或许是余兴未尽,大家要继续唱歌,于是我们的头牌晓林来了一曲“我的祖国”。随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嗓音飘起,把听了一晚的“咖喱”音乐换了一把。当时正是国内“央视春晚”时间,于是录了几段,发到微信群里,自诩“央视春晚印度分会场实况转播”。后来听说今年春晚评价不高,还搞了四个分会场,也许加上咱们第五个就不一样了,“印度人民同庆猴年春晚”或是“旅印游子思故土,猴年春晚唱家乡”,多好的题材,哈哈。
火车继续开动,羊年、猴年的“交子”时分就在印度的沙漠中完成了,可惜车上没有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