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皇宫列车之旅(8):新老德里

第八天,2016-2-10,周二,丙申初三,晴,德里


一早来到餐车,马上就要回到德里,结束一周的旅行,一车人都有些熟了,于是说着告别。日久见人心,各种人的本色也都出来了,一个西班牙商人刚娶了个年轻的西伯利亚女郎,就和我们介绍说他太太和我们都是“共产主义者”,因为他在中国做了几十年生意,说中国人现在是只认钱的“共产主义”,虽笑话,却也带几分说不出的口气。一对美国夫妇,看不出哪来的,却带着几分傲慢。一个旧金山的美国小伙,管花园的,独身一人来到车上,完了还要继续在印度旅行,好像是来看世界的。还有一个法国年轻人和新婚的印度太太,一路秀着恩爱。车上的其他印度人多是很礼貌,虽职业各异,年龄悬殊,出身种姓不同,基本是温文尔雅,大家说着告别话。


到站


同车合影.jpg

同行游客


德里


下了火车,回北京的飞机要到半夜,还有一个白天,于是继续游德里。这一趟的旅程虽然很丰富,但回到德里一看,才发现这里才是个集大成者,因为我们能数出来的主要景点,德里几乎都有一个对应版本,城堡就不说了,前一天刚看的红堡,德里就有一个小号的,斋普尔的古天文观象台,德里也有一个,至于各种宗教庙宇,德里比哪儿都全,甚至于大名鼎鼎的“泰姬陵”,德里也有一个,当然也是小一号,名称就叫“小泰姬陵”,据说这“大泰姬陵”还是仿着建的。除此之外,德里还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历史和景点,于是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要目标。


古达明娜塔Qutab Minor


古达明娜塔号称是世界最高砖塔,七十多米高,由最早的穆斯林苏丹统治者艾伊拜克在12世纪末开建。当时是故意选在一片曾经的印度当地人的祭祀场所修建,有点占领军显威风的意思,所以又称为“胜利塔”。如今这一整片地方被称作古达明娜建筑群(Qutab Complex),其中就包括了不同朝代,不同宗教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有公园四世纪的一根祭天铁柱,有当初被毁的印度神庙残骸,甚至还有另一个古达明娜塔基座,原来是后来的莫卧儿皇帝想体现超出先人的强大,打算修一个更大的塔,可惜财力、人力不济,加上权利斗争,连续几辈都没完成,至今也还是个基座。古达明娜塔有一大堆历史,几乎涵盖了印度全部历史的一大半,如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比历史更复杂精致的是砖塔上的各种纹饰图案,有多种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雕得非常繁杂。陪着我们的导游Remish是一个历史学博士,对印度历史精通,赶上了哈哈童历史学家京生,万事刨根问底,算是棋逢对手,故事讲不完。



古达明娜 - 伊斯兰教胜利塔


印度教神庙


印度教“交合神”石雕


贾玛清真寺


来到清真寺,门口介绍说是亚洲最大。怎么又是最大?去年在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有号称亚洲最大清真寺,不知怎么算的,难道有不同标准?是个头高矮,还是面积大小?Remish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就找个理由没进去,想想大概有点宗教忌讳,没问。


进来后发现其实清真寺的建筑物面积不算太大,但门前的广场够个头,还拉了些钢索在空中,若赶上下雨,上面盖点雨帘就行,不耽误祈祷。估计所说的面积是按广场来算,有点占地公摊的意思。


寺里游客不多,居然见到了几张中国面孔。在如今满世界中国游客的大背景下,这一路几乎未见同胞,也是奇了。


清真寺.jpg

贾玛清真寺广场


清真寺内.jpg

清真寺内


甘地纪念公园


甘地纪念馆修在马路边,是个公园,去时正赶上个VIP活动,不知是个什么来头的家伙,封门封路,只好隔着栏杆看两眼,没看出什么名堂,悻悻离去。


圣雄甘地纪念公园


老德里和锡克教神庙


由于没看上甘地纪念馆,Remish说带我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于是来到德里老城,车在一片破旧混乱的城区里转了一会,停在一幢寺庙前,是个锡克教神庙。


印度是多元宗教的国家,共有九大宗教,但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兰,占了95%,锡克教是从传统印度教衍生出来的一支,有200多年历史。一般人可以从锡克族的打扮看出来,戴着包耳朵的大包头,留着永远不刮的大胡子,曾经是印度军中能征善战的一伙,还有个著名的锡克军团,但对于他们的教义教规,可能就没几人知道了。Remish好像不是锡克族,因为没有大胡子,但似乎和寺里人挺熟,带着我们一路往里闯,态度和走清真寺时完全不同。进庙有个严格规矩,一是要绑个头巾,不论男女,头发不能露出,二要脱鞋,而且不能穿袜,这还是第一次碰到。问了一下,说是大地是一个人的能力之母,必须和她直接接触才是尊重,也才能获得能量。入乡随俗,大家就照做了,虽然大理石的地面有点凉,忍忍吧。


锡克教堂合影.jpg

锡克教规,赤脚戴头巾


圣水净手.jpg

领圣水


仪式主持.jpg

仪式主持人


Remish又带着我们继续往寺庙深处走去,不一会,来到一个大作坊似的地方,很多人,细一看,那些人都在擀面饼和烤馕,还有几个壮汉围着铁锅在熬汤或粥,手上拿的铲子都是一人多长,心想怎么直接走到人家厨房来了,咱可没说要到神庙里吃饭哪?大家看了一会儿,慢慢明白了,原来这的确是个厨房,但人人都可以当厨师,活也简单,主要是把一团已经揉好的超级大面团一块块掰下来,然后擀成一个个小饼子,再扔到一块大铁板上烤,不一会,一个个火烧式样的饼子就成了。看着那成千上万的烧饼堆得小山似的,不知干吗用,难道拿出去换钱?Remish解释说,这锡克教提倡生来平等,活着平等,死了平等,所以每天给来寺里的人提供一日三餐,白吃白喝,还不光是教徒,只要是个人,愿意赤脚包块头巾,都欢迎来。据说这种白吃白喝的集体食堂从锡克教建立以来就开始实施,200多年没中断过。又问,那谁给钱呢?答说锡克教义就是各尽所能,把在外面赚的钱都捐出来,维持这种日复一日的白吃白喝,有点按需分配的意思。好嘛,整个共产主义啊!


临走,正赶上午饭时分,上千人排着队进入寺庙大堂,席地而坐,黑压压地一屋子,每人领一份食物,似乎这神庙的主要作用就是当饭厅用。管秩序的教徒看咱们戴着头巾,以为也是来混饭吃的,紧着催我们去领餐。当然谢绝了人家的好意,赶着拍些镜头出来了。


擀面.jpg

擀面饼


烤馕


歇会


厨师.jpg

厨师备菜


熬汤


锡克教大师傅.jpg

大师傅


分餐


锡克教免费食堂


老德里


离开神庙,只见脏兮兮的大马路边上躺着不少人,拿条即可包头、又能裹身的毯子盖着,睡得起劲,一点不被围着乱飞的苍蝇打扰。估计是一拨每天在庙里混饭的兄弟,到点了就进去,吃一顿,出来再横地上,日子过的也是很有节奏。这一路由于尽看王公贵族的日子了,似乎很有点“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如今路边上的哥们虽破烂点,可在印度这地儿,要想找个“路有冻死骨”也难,因为这天实在不冷,加上锡克庙堂这种管吃管喝的地儿,更饿不死,所以都相安无事。过去还常听说印度的种姓制度,似乎如何不公平。问导游,回说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更多像是一种基因成分,生就带来,但并不妨碍你进入任何领域。话虽如此,高种姓天然的优越感还是处处留下烙印,家里很少有把女儿嫁给低种姓男人的。这种姓的历史没仔细研究过,大概有四个大级别,用了些难记的名称,大意就是和尚,军人,买卖人,贱民。每个级别里又能细分出无数个小级别来,外人就更搞不清楚了。


车再次过老德里,传言中的印度真实地出现了。窄窄的街道,胡乱的招牌,尘土的马路,光脚的路人,还夹着几头神牛在其中闲庭信步,赶紧走吧。


老德里街道


神庙外


国家博物馆


下午参观国家博物馆,本不在计划中,因为还有时间,就去了。印度历史虽热闹,小国小邦不胜数,可真正的文物却有限,博物馆里的东西几乎都不出200年历史,能说得上是镇馆之宝的东西几乎没有。猜想可能这里的小邦国大多延续至今,各家的宝贝都还在自个儿手里攥着呢,加上人家是一代代相传,不像咱们老祖宗喜欢把宝贝带到地下,结果都便宜了盗墓贼,自己的后人反到没落着,够冤!





中餐馆


晚饭本来还是一顿正经的印度餐,可咱们在火车上这一周的咖喱实在有点要过敏了,一听说还要继续,大家互相看看,有点无奈。后来试着问问能否改个简单的中餐,有个汤面就行,导游给联系了一会,说是可以,但不能保证地道。阿弥陀佛,还管什么地道,“No More Indian Food!就好。


饭后奔机场,路上不可思议地堵,车大多没有规矩,三条道的车,五辆并行。好容易到达机场,居然不让进,原来要有纸质机票才放人。现如今中国早已是电子机票横行,谁还带纸质机票啊,更何况你总得让我到柜台办登机手续啊。“不行!”,守大门的警卫一副没商量,看样子还是正规军人。费了很大周折,又陪着到了南航柜台,亲自问明白了,估计没有恐怖分子,也不像有非法过境的,方才了结。这也是个教训,以后到没把握的地方,多准备点证件,有用没用的,应急。


这一路的直观感觉是印度的基础设施比中国差点,火车上说是有Wi-Fi,可一多半时间没信号。带着个移动Wi-Fi,也是时断时续,和中国高铁没法比。其他Internet+ 相关的应用,似乎也没太发达,当然我们也没机会去试一把人家的高科技。据说孟买的商业和技术都很厉害,没去,不乱评。另外回来后又听说印度有识之士常譐譐教导他们年轻人:“要努力啊,不然再过九年,中国人就要超过我们了!”,不知道这九年是哪算出来的,天晓得!(完)


掠影.jpg

印度留影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