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6/4/23,周六,雨,官山– 铜鼓– 南丰
清晨的官山依旧细雨绵绵,本打算到山里见识一下各种飞禽走兽,无奈山险路滑,作罢。据说官山上各种野兽出没,凶猛的如云豹、金钱豹,珍贵漂亮的如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林林总总据说有好几百种,与人接触最多的大概算各种顽皮猴子,由于保护区常年给猴子投放食物,招得四面八方猴群入伙扎寨,远的有从湖南、湖北的大山里投奔而来。另外这里还是各种野生植物的天然家园,据说有几千种之多,红豆杉等名贵树种遍地而生。路边可见许多简易房屋,原来这里曾经是林场,盛时有1000多工人,伐木严重,植被破坏,后封山建保护区,树木逐渐恢复,百姓不断离去,也重新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山”。
姚局的房子也在山里,前面是几块种菜的田地,楼上有一个喝茶的凉台,若再听一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片世外桃源。
官山晨雾
官山野竹
曾今的伐木工小屋
铜鼓县城
离开官山,奔铜鼓,秋收起义的真正起源地,中国红色历史的朝圣之处。打小当然知道有个秋收起义,但因为和后来的井冈山有点串在一起,所以只记得井冈山,对铜鼓这地名很是陌生。
车入铜鼓地界,路边的山岩很有特点,红色岩石镶着黄黑色的边,像一叠叠罗起来的鼓,所以被称为“铜鼓”。先去的是一个神地儿,“毛泽东被捕化险处”。这故事当年由毛泽东在延安亲口说给斯诺,后来就传开了。大意是毛泽东从湖南到江西来搞秋收起义的路上,被一伙民团给抓了,因为那时形势紧张,本来很可能给枪毙了。好在路上买通了看守,跑了,后又得一人相助,躲入一个祠堂里,避过一劫,最后成为中国领袖,无上至尊。后来几经考证,那个脱逃化险之地以及藏身的祠堂终被确认,就成了今天的博物馆。
毛泽东化险地
当年故事
博物馆的位子是在真正的湘赣边境,祠堂是在江西界内,但往前200米就是湖南。看了一下当地的地形,的确灌木杂树丛生,往路边一窜,隐在草丛中,逃脱的可能性很大,加上那时毛泽东的名声也不像后来,当地民团自然想不到手上有个真命天子。但不管怎么样吧,那一劫应该是毛泽东生命中的一个大坎,因为那天是9月9日,而四十九年后的同一天,毛泽东最终归去。按照中国的数字玄学论,这当然都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不过按照古道法师的人生观,可能一切也都是巧合。
毛泽东塑像
之后进铜鼓县城,城中心一座秋收起义纪念馆应该是最大建筑,里面是一些历史画面,多为响当当的红色中国前辈,彬彬的父辈也在其中。其实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各种农民武装力量不少,但后来活下来的不多,有一张延安时期的照片,都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将领,也就十几个人了。博物馆的边上就是有名的“萧家祠”,秋收起义总指挥部。祠堂不大,泥土地的正厅内一张桌子上标出毛泽东当年的座位,后面还有毛泽东住处,据说是真迹,算起来也近百年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解说
延安合影
秋收起义走出的将帅
萧家祠
当年会议室
接着继续参观秋收起义阅兵场,应该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阅兵之地,估计当时也就是一个打谷场之类。想像着当年扛着大刀梭镖,端着土枪土炮的农民士兵在一个甩着长发的文艺青年率领之下,在赣北大山的一座小城里,气吞山河,立誓要改天换地,夺取天下,不知有几人心里认为这事真能成。
如今的广场有一座毛泽东塑像,是当年的形象,意气风发。旁边还有八个铜像,其中熟悉的除了彬彬父亲,还有罗荣桓和女少将李贞,估计缺乏当年的记录,所以都雕成了55年封将挂帅之后的样子。当地干部问彬彬像塑的如何?彬彬想了想,最后还是很坦白地说:其实不是太像本人。也是,那时不像今天,没几人留下了照片。雕塑家们估计也就是凭着几张模模糊糊的黑白照片发挥了。
南丰观橘
午饭后离开铜鼓,奔下一个目标,南丰,就是产蜜桔的地方。地图上看有点远,约400公里,基本上是从赣西跑到赣东。路上仍旧是雨,高速道上路况很好,只是汽车太少,一路难见其他车辆。中间几个服务站虽然设备先进,场地开阔,但也是冷冷清清。记得每次听到有关部门解释为何高速要永远收费都很奇怪,这么多年了,还说亏本?但如果到这里的高速跑跑,就能明白,想靠收费回收道路费,且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呢。
危处当年在师范教书,如今桃李处处,南丰也有一位小学副校长,姓郑,于是成了郑(正)副校长,大家打趣,但当地行程都是由他安排,很帮忙。
来南丰的最主要目的是赏花,赏橘花。别奇怪,无离头没写错,是橘花,不是菊花。南丰蜜桔在春天开花,是一种类似丁香的白色小花,开在枝头,清明过后,漫山遍野,还发出一种清香,十里开外都在飘散,是南丰一景。很可惜,今年由于雨水过大,我们到时花已给浇没了,前面描述的景象,都是道听途说。不过姚总和危处都是附近生长,打小对这些已是习以为常,可作亲身见证。
车到南丰已是傍晚,直奔酒店。路上远远瞧见一栋金顶豪楼,上面几个大字招牌,“国安假日”,让人联想。待车到近前,OMG!怎么看着像英国“白金汉宫”啊!进到里面,处处金碧辉煌,大堂接待处的设计如同故宫“太和殿”的架势,只是背板一片金光晃眼。细看各种装饰,中西合璧,旋转楼梯边站着玉雕欧洲侍女,旁边摆得却是红木细工中式座靠。并不难看,但让人惊叹,也许设计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南丰由于产橘,乡人多富庶,生活自然也就讲究。介绍说当地多美食,于是郑校长帮着带到一很叫座的饭店晚餐。到底是在赣地,口味很重,且辣猛,但非常可口,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印象中十分丰富,有不少当地特产。姚总将从宜春带来的竹筒酒拿出,这是一种奇特的封装,当毛竹还是幼嫩之时,不知用什么方法将酒注入竹节,随着竹子生长,酒在竹内吸收竹香精华,数年后,竹子长成,酒也酿熟,将竹节敲开,就可上桌。当晚品酒尝菜,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