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7-10-1 至 2017-10-10
外高加索三国之旅
阿塞拜疆 - 格鲁吉亚 -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雪山教堂
2017国庆长假,哈哈童一伙召集了12人共同出行,飞高加索三国。原本还有Wennie 一起,未曾想到这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不认她手上的台湾护照,作罢。
走前,和朋友谈起高加索,大多一脸疑惑,脸上摆着个大大问号,“这是哪啊?俄罗斯?苏联?”其实哈哈童一伙多数也是蒙圈。查查地图,原来在里海和黑海之间,欧亚交界之处,由于著名的高加索山脉而得名,想象中是一帮带着蛮性的山民,身穿皮袍,手握长刀,骑着野马,在雪地里呼啸而过,最直接的形象大概是前苏联电影里的哥萨克。再匆匆瞄一眼旅行社发来的介绍,“哦,原来有三个国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听着耳熟,行,就它了。
其实我们去的三国严格说来叫“外高加索”,或称“南高加索”,这是按照俄罗斯的地理位子定的,在高加索山北边的地区算俄罗斯,所以就称作了“内高加索”,南边的三国就自然变成了“外高加索”,有点蒙古的意思,是按中国的方位来分内外。
除了内外,高加索山脉还分个大小,常说的高加索是指“大高加索山脉(Grand Caucasus Mountains)”,靠北边。另外还有个“小高加索山脉(Lesser Caucasus Mountains)”,在“大高加索”的西南边。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是在“大高加索”这块,亚美尼亚则主要在“小高加索”这边。两边的山景相差极大,人的秉性也很不同,加上完全不同的宗教,这三个挨在一起的小国数千年来相互较劲,都有点看不上,还不时干一仗。当然旁边几个虎视眈眈的大国,土耳其(奥斯曼)、伊朗(波斯)、俄罗斯,加上曾经路过的蒙古帝国,就更是危险的朋友。三国各自都用自己的方法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抵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降,夹缝生存,总算都活到了今天。这趟旅行,也算是外高加索历史之旅,大概搞明白了这段延续几千年,剪不断,理还乱的三国演义。
第一天: 2017/10/1,周日,晴, 北京-乌鲁木齐-巴库
因为坐南航,来回要经过乌鲁木齐,转机。大的方向是一路向西,出新疆,越过几个“斯坦国”,穿里海,走四个时区,最后降在了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首都 - 巴库。
到达巴库,已是当地晚上,北京已是深夜,不料出关时京生签证出了点意外,出生日期和护照对不上号,不让过。其他过了关的人也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瞎着急。好容易传出消息,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说要拘留至少3小时,重办签证。看来这阿国边防还挺较真,不就错了个出生日期嘛,居然还看出来了!正当大家琢磨如何安排下一步,只见京生已经晃悠悠从里边出来了,原来联系了国内旅行社,不知怎么一弄说通了,放人,一场虚惊。
乌鲁木齐登机口
等待京生
当地导游叫拉提夫(Ratif), 自我介绍名字的意思是“玉石”,估计这儿石头多。拉提夫一招手,来了辆巴士。好家伙,个头比咱国内的公交车还大,起码能装50人,可咱只有12个游客啊! 司机名字没记住,翻译过来大概是“阳光”,行,玉石配阳光,彩头不错!
车进巴库城,夜景算热闹,感觉挺现代,能记住名字的大楼包括“特朗普大厦”,正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冠名,还要收钱的,去年刚开张,本来是特朗普本人要来剪彩,后来阴差阳错,选上了总统,不方便来,就派了漂亮女儿伊万卡代替,不然的话,这巴库可能成了美国新总统的第一个出访地了。还有一个“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entre)”,这是个极具现代感的流线型建筑,在市中心最热闹地段占了一大片土地。设计师好像很有名,建筑更有名,据说当初剪彩时世界各地都报道了。干过CNN的梅燕对这段新闻挺了解,无离头则拍了半天脑袋也不记得有这么档事,看来是孤陋寡闻了。除此以外,还有几个体育场馆灯火通明,是两年前欧洲奥林匹克在这里召开的结果。阿塞拜疆总人口约1000万,300万住在巴库。说的话和用的文字是土耳其语言变种,百分之九十穆斯林,什叶派。
特朗普大厦
阿力耶夫文化中心
我们的酒店在巴库老城里,是个城中城,古色古香,是当年Shah王朝所在。大巴士车只能开到城门口,两座古老城门似乎没有我们的车宽,进不去。据说这城门是原装货,分别建于13世纪和18世纪,都是古董,我们只有拖着行李往酒店走,好在不远。酒店叫Shah Palace, 翻过来就是Shah王宫,房间很大,室内装饰金光灿灿,桌子柜子椅子镶满金边,有点老王宫的味道,不过更像土耳其或阿拉伯土豪私宅。
老城
酒店装饰画
老年间
Shah Palace内庭
入口
当年酒具
老式电梯 装饰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