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之旅(4):舍基 -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

第四天:2017/10/4,周三,舍基 – 第比利斯,阴


一早起来,把酒店里外认真查访一番,发现展示柜里放着几幅很特别的石板油画,好像是当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标价拍卖。赶上京生、小雷都凑过来了,大家算算汇率,不是太贵,于是问前台如何买法。不料前台回答,这些作品要艺术家本人来才能卖,不过这艺术家属耗子的,只有每天晚上才出现,这会儿才早上,你们不妨晚上来。我们告诉他一早就要离开,等不到晚上,能否通融一下,让艺术家跑一趟,我们要买好几幅呢。前台小伙耸耸肩,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看来这耗子艺术家还挺牛气哄哄,没辙,想捧场人家还不认账。不过仔细说来,那几幅画还真心不错,除了画在石板上很特别之外,色彩、笔触也不匠气,算个艺术品吧,至于市场上是否值钱,不得而知。


石板油画


前台


告别阿塞拜疆.jpg

告别阿塞拜疆


根据日程,今天要离开阿塞拜疆,去格鲁吉亚,但要到下午才过关,上午没啥事,日程很松,大家嚷嚷再去一趟舍基城,离开阿塞拜疆前再胡乱买点东西。


阿塞拜疆丝绸


汽车刚到城边,拉提夫建议大家看看当地丝绸,于是进了一家名叫Magaza的丝绸店。原来阿塞拜疆从当年丝绸之路时期就开始有丝绸买卖,最初当然从中国贩来,东西好,值钱。中国匠人把这种绝活保密了200年,养蚕、抽丝、纺织、染色、刺绣,一水儿秘密,但后来还是被外国人偷学去了,包括阿塞拜疆的农民也学会了。就在离舍基不远的地方,有大量桑蚕树生长,而且只结黑桑葚,营养丰富,据说蚕吃了能吐出质量优良的蚕丝。于是当地大兴种桑养蚕之风,数百年来,居然搞出个阿塞拜疆丝绸,还号称可以和中国丝绸PK一把。其实当地的丝绸真和中国丝绸比起来,可能还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人家主打“手工”和“特色”,于是哈哈童一伙不用人忽悠,自己互相起哄,有用没用的每人弄了一包,有头巾,有面料,还有什么都不是的花丝布头,高高兴兴,满载而归,老板娘表面严肃,假装很不情愿地打点折,底下偷着乐。


阿塞拜疆丝绸店


花头巾


街头小店


土陶罐


大车店前.jpg

大车店门前


帅哥合影.jpg

我很酷吧?


下午巴士向着大高加索深处的格鲁吉亚出发,一路经过不少村庄,没有像样城市,沿途天然气管道像蛛网样地铺向各村各户,管子都在路面上,碰到个交叉路口,不是从地底下过,而是竖起来从顶上走,像个门框似的,也是一景。据拉提夫说,这些走乡串户的管道还是独立后修的,当年苏维埃时期,能源先给支援兄弟共和国了,阿塞拜疆人反而得靠烧柴取暖。


阿塞拜疆农村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边境


到达边境,原来以为两个兄弟小国之间搞个边境意思意思就行了,而且出来前旅行社也打听清楚了格鲁吉亚只要在中国护照上有过美国、日本等国的签证就行,不用专门办签证,所以多数人都没办格鲁吉亚签证。没想到还未进格鲁吉亚,在阿塞拜疆这边出关时,那愣头愣脑的边防警就死活不认账,说没有格鲁吉亚签证就不让出阿塞拜疆,连拉提夫上去解释半天都不行。按说让不让进格鲁吉亚本来和阿塞拜疆没什么关系,可这家伙非要狗拿耗子。大家没辙,干耗着,私底下猜想是否这海关小子想要点好处费啊?当然谁也不敢贸然上去塞张票子,那么多人呐,万一没打点齐备,给你来个边境走私的罪名,岂不冤枉。后来还是格鲁吉亚那头的导游跑了过来,亲自担保,签字画押,说没问题,那头要是进不去,他给包了。总算放人,松一口气,已耽误了个把小时。


人是放了,可两个海关检查站之间隔着起码一公里远,居然不让车开过去,要大家自拉行李箱走过去。从阿塞拜疆到格鲁吉亚是一路上坡,拖着个死沉的行李一路上去,走一公里,再加上哈哈童里不少都是年纪有些,这设计也太不人性了吧!可没别的选择,只好咬牙。不识数的箱子曾周游世界,已是高龄,拖在地上吱吱妞妞,直担心轮子掉了。若要扛着走完,那可真就“妈妈咪娅”,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了。据说原先不是这样,只因前几天有一辆游客大巴,一客人睡着了,稀里糊涂没出关就过去了,算是偷渡,打那之后就必需每人下来走一公里,咱赶上了个倒霉官司!


边境.jpg

边境口岸


不见尽头的边境过道


格鲁吉亚的导游是个年轻人,叫尼克(Nick),性格开朗,一脸笑容,很看不起阿塞拜疆,加上刚才那一幕,一过来就跟我们说“欢迎从19世纪来到21世纪”,原来他把阿塞拜疆贬成了19世纪:“那都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就知道腐败,还活在19世纪,咱格鲁吉亚可是风清纪明,没那些乱七八糟的,大家从此不用担心了!”


导游尼克.jpg

导游尼克


当日中秋,一上了格鲁吉亚旅游车,尼克笑容可掬地给了每人一瓶酒和一块据说是月饼的玩意,还说是祝贺中秋。显然国内旅行社交待了,只是尼克没弄清楚这“中秋”是干嘛,更没见过月饼,拿了块格鲁吉亚乡下土饼就来凑数,反正是甜的。


Khareba酒庄


格鲁吉亚产酒,葡萄酒,早在国内就听说了,北京的“基辅餐厅”一直有卖,酒瓶上有个斯大林头像,让酒显得威武。来到酒的故乡,自然先品酒,于是第一站就先到一个酒庄 - Khareba。


这个酒庄以一条8公里长的存酒地道闻明,由于地下恒温,年头越长,酒的质量越好。其实格鲁吉亚葡萄酒真正出名的原因一是历史长,几千年前就开始了;二是酿制方法,是用全葡萄酿,连皮带籽,一起踩碎了发酵,不滤渣,如今在世界葡萄酒制作里算是独门一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为世界文化遗产。


酒庄进口


尼克带我们来到酒庄,游客很多,据说每天排队,提前一周才能预约上。接待的女孩颜值严重超标,还灵牙利齿,可以当做酒庄招牌。美女先给说了一通制酒过程以及展示了当年农民用的家伙事,一个船似的大木盆是踩葡萄的。不知谁定的规矩,只让男人踩,女人不准进,说是会影响质量,天知道是怎么试出来的。好像高加索这块对女人有点偏见,阿塞拜疆不让女人送丧,这儿又不让女人踩葡萄,不知是个什么讲头。但估计当地女人正巴不得呢,“谁爱踩啊,咯了吧叽的”。


美女导酒


品酒


踩葡萄船 男人专用


牛饮杯


储酒池


再来一杯


接下去正式品酒,美女摆出一溜高脚玻璃杯,明晃晃一排。虽然都是葡萄酒,但分类很多,美女带我们尝了几种,从干(酸)到半干再到甜,有红有白,配着面包沾葡萄籽油,大家咪了几口,还假摸假势地说几句好坏,其实私底下都觉得那面包不错,葡萄籽油也行。


一样样来.jpg

一样样来


面包、芝士、葡萄仔油


储酒地道


尝完红白葡萄酒,接着去试一试他们的极品白酒 – “恰恰”,据说度数很高。每人一小杯,一口闷,有点中国白酒的意思,比茅台差点劲,赶上二锅头吧。不过人家是葡萄酿的,能喝出粮食的味道也不容易。


一口闷,好酒“恰恰”


晾干香肠.jpg

晾腊肠


烤串?


标准吃法


酒厂宿舍.jpg

酒坊

武装押运.jpg

带武装的运酒车


大家以为参观完酒庄下面没内容了,所以不慌不忙,拉着美女拼命照相。直到天已擦黑,尼克突然说还要开车三小时去下一个景点,是一座很有看头的老城。“啊,你怎么不早说啊?”一时大家都嚷了起来,怪尼克太蘑叽,误了正事。京生很严肃地和尼克说,“你以后得控制时间啊,这帮人一拍起照来是没点的,不提醒的话,一天可能一个景点都看不完!”至此尼克掌握了要诀,但凡到一个地方,每次给个很严格的集合时间,并且不停吓唬,“今天看不完了啊!”


老城Lagodekhi


赶着上路,小道上摇摇晃晃,终于来到了那座老城 – Lagodekhi。是一座很古的城,坐落在一片山上,下面沃野百里,若白天来看,一定风光独特。可惜天已全黑,暗墨墨,麻曲曲什么都不见,只有旧城墙上几点灯光幽幽,隐隐约约还能见着几个烽火台。远处是山影,翻过山就是车臣,那个闹独立,和俄罗斯打了数年的地方。当晚正是中秋夜,本来如果皎月当空,月光照古城,也不失为另类风光。可惜天阴,只有乌云遮月,整个城市几乎不见。即便如此,似乎并不影响哈哈童一伙照相热情。无离头瞪眼看去,四周只有鬼影森森,不知大家在拍什么。


沿着石板路走了一段,行人幽幽,路灯昏昏,沿街窗户也无人赏月,估计格鲁吉亚兄弟不认中秋,只当是个普通满月,更加不知道月亮上面还住着个美女和白兔。好在此时天无雨,略感清凉,月光偶尔透过云层,露出些诡异的光芒,古城的轮廓似隐似现,回来后格鲁吉亚的中秋夜就定格成这片印象。


老城门


夜沉沉


古堡入口


城门紧锁


中秋夜,古城月


月下老城


第比利斯


车继续行,终于见到第比利斯,已是晚上九点之后。尼克已安排晚餐,多数人选择跳过不吃,无离头、冯家军和小雷仍旧是美酒美食不可略。来到餐厅,格鲁吉亚美食胜过阿塞拜疆,一盘芝士饼真心不错,还有个乐队驻唱,一个胡子拉茬的“帕瓦罗蒂”样歌手吼两嗓子。当晚夜宿第比利斯的Biltmore酒店,据说原来是KGB第比利斯总部,如今已成美式酒店,沿河,比邻的Radisson酒店赌场(Casino)招牌耀眼,第比利斯夜景尽收眼底。


酒店


酒店前台守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