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2017/10/5,周四,第比利斯,晴
天终于放晴,回到不识数定律上来,第比利斯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欧洲。尼克昨天一路上就介绍了不少格鲁吉亚历史,说他们源自希腊和罗马,所以人种上更西方,不像阿塞拜疆,偏“东方”,当然他们的“东方”概念和我们熟悉的“东方”完全两回事,那些阿拉伯大胡子和西洋鬼子对我们来说区别不大,都是大鼻子,只不过一个鼻子往高了长,一个鼻子不但往高了长,还往宽了横。查了一下百度,格鲁吉亚严格定义是亚洲,地理位子是欧亚交界,人种上来说,由于历史的关系,最早被欧洲强国占了,所以留下了点基因,千百年的大自然转基因工程,使得欧洲色彩丰富些。但无论如何,尼克还是很自豪于他的民族和国家的欧洲渊源,包括加入北约,抗衡俄罗斯等等,是个经典“爱国者”,一有机会就要怼他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兄弟。至于其他正牌的欧洲国家如何看他们,不得而知。
今天一天日程很满,上午要看两个修道院,是世界文化遗产,下午还要赶到大高加索山上去看另一座修道院,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第比利斯是东正教为主,有不少修道院,是洋和尚练基本功同时修身养性的地方,一般会选择在一些风景不错但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所到的第一个修道院离第比利斯不远,是另外一座城,姆茨赫塔,曾经当过一个王朝的首府,也是格鲁吉亚基督教的源头。今天要看的其实是两座教堂,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城里。
吉瓦利教堂
先去了山上的教堂,里面供奉一个巨大十字木架,教堂名叫“吉瓦利”,意思就是“十字架”。尼克说了一段典故。原来格鲁吉亚和基督的渊源很早,还在基督受难的当年,圣母玛利亚本打算亲自来此地传经,后来改派另外三个坚定的女信徒来了。但那时的格鲁吉亚还是蛮教横行,基督信徒们只能地下活动,悄悄地。大概保密工作不够,动静搞大了,格鲁吉亚国王把她们当异教邪说给杀了。时间过了300年,到了公元四世纪初,有一个叫尼诺的女信徒,考证说她是土耳其血统,发誓要继承前辈的遗志,召集了另外两个女信徒,重走当年的长征路。但走到亚美尼亚时,行踪被发现,当地蛮教国王又要追杀她们,尼诺的两个同道被杀,尼诺只身逃进了通往格鲁吉亚的深山老林,慌不择路,失去了方向,加上饥寒交迫,一时昏昏睡去。梦中见圣人,指引道路,醒来见一巨大十字架横在眼前,十字的前端正指向正确的方向。尼诺由此找到格鲁吉亚地下党,继续革命活动,最后星火燎原,基督教壮大发展,成了格鲁吉亚国教。而当初尼诺梦见十字架的地方,就是如今的教堂所在,教堂里的十字架就是见证,上面刻文记载历史。当然教堂里也少不了尼诺画像,如今已在圣人牌位上。
故事的细节还没完,尼诺来到格鲁吉亚之后,悄悄串联了地下信徒,辅导苍生,传授基督,一时间把当地百姓说动,甚至连国王的老婆 - 王后也鼓捣进来,声势浩大。王后还常在国王耳边祈祷,国王没当回事,不过听多了,那句“上帝保佑”的谒语也记熟了。但国王仍旧我行我素地相信多神教,原因也很简单,多神教见什么都封神,太阳有太阳神,月亮有月亮神,狮子是神,耗子也是神,干什么都有神灵保佑,所以娶100个老婆,胡作非为都不忌讳,爽!可有一天,国王出行狩猎,忽遇日食发生,一时间天光全无,吓得国王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召唤各路神仙,“天灵灵,地灵灵,各路大神快显灵”,“风灵灵,雨灵灵,回头给你建庙亭”,可各路神仙都不应验,没人出来帮忙。正在国王无计可施,魂飞魄散之时,忽然想起老婆平时常在耳边嘀咕的那个异教徒谒语,虽不相信,也顾不得了,张口就喊了出来:“God Bless”。忽然奇迹发生,那太阳居然慢慢露脸了! 老国王回家就赶紧把尼诺请来,焚香沐浴,洗礼成徒,顺便把基督教封为唯一国教,时间公元330年,算早的,可归为原始股。
圣十字教堂
山上教堂外观
三河交界
圣经相关
“尼诺”的革命故事
山下教堂
山下的教堂和山上的有如姊妹,两人一起被封为了人类文化遗产,主要卖点有两个,一是沾着基督血的裹尸布,有一段故事,大概意思是说当年基督在十字架上被茅刺死,裹尸体的那块布沾了基督圣血,就成了圣物,格鲁吉亚的一位女信徒看到后死死抱住不放,最后人死僵化了也未能分开,于是将其和裹尸布一起运来格鲁吉亚,保存在这个教堂里。不过如今世界上据说有三个地方都宣称自己有基督裹尸布,弄不清真假,无离头印象里曾经在几年前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有考古专家鉴定出某地的一块布就是当年基督的裹尸布,还验出了基督的血型什么的,具体事迹记不得了,但应该不是这里。这教堂还有一个神物,是一支胳膊,据说是教堂设计建筑师的胳膊。因为这个设计师是世界第一建筑大师,非常自信,爱耍大牌,当设计完这座教堂后,国王想让他做点小改动,其实无伤大雅,但设计师不干,愣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盖出来了。国王一怒之下,就把他胳膊砍了,“叫你再狂妄自大!”但也有另一说法,因为这设计师把教堂设计的太完美了,当地百姓就把他的手留下供奉,祭在门柱上。所以关于这支胳膊,至今是个无头公案。
基督故事
似乎有阴谋
山下教堂
教堂的确很精美,而且是在城里,方便,所以一直以来是格鲁吉亚王室举办大事的地方,如老国王退休,新国王加冕,或家里有了红白喜事等,有点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意思,哈哈童一伙忙不迭合影。另外留下印象的是在通往教堂的小路上,小商小贩成排,哈哈童一伙照例流连忘返,尼克在边上直催大家赶快开路,下午还有重头戏呢!并保证大家后面会专门留时间去第比利斯的自由市场,那儿物美价廉,估计和北京刚关张的“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差不多。
教堂旁小市场
批发价啦!
“圣三一”高山修道院和军事高速公路
下午要去“圣三一”教堂,藏在大高加索深山里,离第比利斯100多公里,要走一条很有名的高山道路,“军用高速公路(Military Highway)”。道路是当年俄-土战争时期修的,俄罗斯大军就是从这条道上一路向西杀过去,最后打到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再向南一直干到保加利亚,把保加利亚从奥斯曼帝国手下独立出来,“解放”了。道路如今还在用,而且是连贯东西的大通道,所以很关键。路是修在大高加索山脉上,穿越连绵雪山,冬天常有雪崩,道路凶险,所以沿途许多水泥修出防空洞式的紧急避难所,万一赶上雪崩,汽车钻到里面,据说每年都从这里扒拉出不少过路汽车。
“军事高速”道路上的羊群大军,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
大高加索的山景非常壮观,有一种苍凉感,远处是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终年积雪,眼前是峡谷,陡坡跌落,顺眼下去是溪流蜿蜒。待转过一个山梁,迎面却是一片峨峨巨石,草木不生。而更多的是青铜底色的大片山坡,阳光下泛出秋意,带点冷。山影覆盖的村庄,明暗交错,不时出现的东正教堂十字尖顶透出肃穆。
大高加索山脉
峡谷里的村庄
山路
雪山
浓雾罩雪山
高山
路上停在一座城堡,Ananuri,一个修在高山湖畔的军事要塞,当年好像也是个重要据点,由一帮穿老羊皮袄的猛士把守。如今风景依旧,猛士只留传说,但仍有不少游客租来道具服装,摆出样子充一把历史人物。
高加索人
高加索伪军
短刀对土枪
路遇湖边教堂
中餐时分,到达Gudauri,一个号称全欧洲最高定居点的地方。车停在一座称为“马可波罗”的高山酒店,阳光正浓,四周的雪山平起平坐,但没有太多高原的感觉。餐厅准备了高山冷水里产的虹鳟鱼,配着格鲁吉亚葡萄酒,是路途上很享受的一顿饭。
马可波罗高山酒店
继续上路,尼克一再提醒“圣三一”大教堂路很险啊,要坐吉普车啊,吊吊大家胃口。大家也的确有点兴奋,期待一场带点探险的旅途。但也怀疑这就是一个商业嘘头,没那么玄乎。
终于在一座小城换乘了几辆三菱越野,四驱,朝着密林深处驶去,开车的是几条高加索汉子,不说英语,沉默少言,有事打个手势。
一进密林,才发现这哪是路啊,全是靠车轮子压出来的坑洼,高高低低,越野车在石头和坑洼之上跳舞,上下起伏,大幅晃动,比华尔兹还摆的厉害。总共只有一辆车宽的路还要上下会车,靠里边的那辆就只有大角度地冲到山崖上,几乎45度角地悬在那等对方过去。那几个高加索汉子早已习以为常,还放点欢快音乐助兴。
会车,我们的车已经歪在斜坡上
圣三一大教堂坐落在一片悬崖边上,正对着一个巨大的雪峰,有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当年可能是个闭关修行的道场,如今也就只有游客出没。教堂名气挺大,但本身好像没太多神奇故事,修行的洋和尚里似乎也没出过高人,大概只顾得看山景了,每日修道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过这上山的一路颠簸,比教堂本身印象深多了,估计也是出名的主要原因。
近处山村 远处教堂 背后雪山
教堂山
国王壁画
裹严实了再进去
下山时看到一帮人驮着背包,继续往高处去,不知还有什么内容。原来咱们所到之处只是个教堂,真正的“圣三一”高山修道院还要往上数百米,隐隐约约能看到几幢石头小屋,但绝对没有路能开车上去,勇敢者就打着背包自己找道,哈哈童一伙就算了。听说上面如今还有苦行者,这么高的山,又没路,无离头很担心这帮洋和尚的后勤补给,不会给饿死吧。
在基督教相关的各种宗教里,经常出现圣三一(Holly Trinity)这词,什么“圣三一学院”,“圣三一教堂”,世界上哪哪都是,开始还以为是连锁,后来搞明白没有血缘关系,都是自行其是。三大教派,天主、东正、新教都有自己的圣三一。后来又听说教堂里圣人画像上兰花指似的手势也代表“圣三一”,那三个翘起来的手指分别是圣父、圣子、圣灵,于是心中好生奇怪,这到底说得什么?百度一把,各种解释各说各话,相互矛盾,好像各家掌门为这事还争论不休。总而言之,争论的核心有几点:基督怎么来的,基督是上帝还是基督的父亲是上帝,还是基督的父亲、也就是上帝把位子禅让给了基督,使基督变成了上帝,或基督和父亲都是上帝。这些说不清的逻辑在不同的宗教绘画上充分体现,有时一幅画上,圣母玛丽娅怀里抱着个基督,旁边还站着个基督,但有时是基督的父亲,就是上帝呆在边上看着自己的儿子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蒙难。这些画大致反映了“三位一体”或“一位一体”的争议。历史上基督教大联盟还专门开过几个大会想统一思想,好搞个理论自信。但因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导致了大分裂,出现了所谓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再后来东罗马和俄罗斯发达,又搞出个东方正教,简称东正教。格鲁吉亚是东正教,但东正教也衍生出了许多分支,上次在保加利亚看到的东正教堂和这儿的又完全不同,连十字架的样子都不一样,保加利亚的十字架多一个歪歪的横杠,据说是被基督踩的。不过有一点相同,所有东正教堂里都不用管风琴,唱圣歌伴奏完全靠人声。
晚餐回到第比利斯,在一个带演出的传统餐厅,边吃边看一场“传统民族歌舞”,可拉丁风的“恰恰恰”“探戈”占了一多半。热闹归热闹,但好像不够“传统”也不够“民族”,除非你告诉我“探戈”是从格鲁吉亚传到阿根廷的。
晚会,晚餐?
餐馆出来,天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就更不用说了,十五的月亮就没见着,十六的月亮当然显得更加饱满,让第比利斯的夜景十分透明。远处山上的王宫城堡,灯火辉煌。高高的电视塔,时刻吸引着人的视线。酒店的位置在第比利斯的文化中心,音乐厅,歌剧场,博物馆依次排列,一直通到当年的列宁广场。如今列宁雕塑已放倒,广场也改名“自由广场”。呜呼,唏嘘。
第比利斯夜街头
月色
剧场门前
墙上灯光
教堂夜色
克格勃总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