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旅(7):鲁塞(保)、布加勒斯特(罗)

第七天:2016-10-4,周二,晴,瓦尔纳鲁塞布加勒斯特


今天要离开保加利亚了,先去保-罗边境城市:鲁塞。在那里办理交接手续,然后由罗马尼亚导游带着奔布加勒斯特。路上要经过一个地方,是个特殊的教堂。


伊万诺沃岩石教堂


大概在中世纪之后,欧洲曾有过一个逃离文明的思潮,其实就是一帮在城里生活久了的人,受了打击或活腻歪了城里日子,琢磨着要回归自然,就像围城的故事,外面人看着里面的幸福生活,里面向往着外头的无拘无束。这些逃离文明的义士们多选择巴尔干大山深处落脚,估计也没太多谋生能力,于是找些山洞回到原始。在瓦尔纳附近的一片山里,天然生成了成百上千的山洞,于是一伙理想者扎帮于此,每几个人或家庭占一个山洞,方圆几十公里,最多时说是有几万人。人多了,自然要有修道的地方,于是找了一个绝壁上的山洞,在墙上画上各种圣人、伟人,供起了香火,称为岩洞教堂。如今虽然残破了,但墙上壁画依稀可辨,画的内容也很有意思,除了圣像,还有当时的国王王后,甚至把出钱修教堂的人也画上了,和敦煌石窟的供奉有得一比,如今成了旅游一绝。


山洞教堂的位子很特别,入口处是很窄一道缝,像个天然门洞,里面有两间屋大小,还有个内外室,最里边有个出口,是在百米高的崖壁中间,没人能上来。山崖出口外修出一个小屋,远看像个悬空寺。一般教堂内部的正常走向应该是自西向东,代表着信徒由黑暗到达光明,也意味由罪孽深重到达灵魂天国的过程,但这个教堂因为地势限制,入口只能在东边,只好因地制宜,搞成了自东向西,当然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估计上帝也会通融吧。


悬空寺


教堂入口


壁画


国王像


教堂内.jpg

石壁教堂内


教堂里摆摊布道


逃离文明的“穴居人”圣地


鲁塞


中午到达保-罗边境城市,鲁塞。鲁塞是多瑙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从德国、奥地利来的工业品都要经过这里,因此曾经是一个繁华之地,有小维也纳之称。如今已是日薄西山,没太多生气。Tome带着我们来到多瑙河畔,江面开阔,但两边景色有点惨,秋风扫下的落叶凌乱地在街头卷着,和有着浪漫气息的蓝色多瑙河不太搭调。曾经到过布达佩斯的多瑙河,那种华丽的装束和今天所见反差太大。隔岸相对的罗马尼亚码头有一些起重机械,总算透出点贸易之都的景象。


多瑙河畔


鲁塞港


码头


城里的建筑还是可圈可点,据说是新巴洛克和新洛可可风格,分不太清楚,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就是欧洲式样,简单点说就是有很多石头雕刻的装饰。


中餐安排在一个很明显的地标处,鲁塞电视塔下。因为要办理交接,所以选这么个地点,容易找。不过餐馆也很有格调,我们被安排在一个有着巨型壁画和各种装饰的单独餐厅里,算是包间吧。餐厅自制的面饼格外受欢迎,介于面包和烤囊之间,麦香的外壳很有嚼头,恨不得带一摞走。


鲁塞城


街心花园


地标


电视塔


街心广场


地窖餐厅


饭后,罗马尼亚导游来了,叫Dany,一个活力满满的帅哥。大伙告别保加利亚导游Tome。说实话,Tome一路很认真,介绍很详细,知识也很丰富,大家都认为是个好导游。但更惊奇他说话的耐力,这几天坐在车里加在一起估计有20多小时,Tome几乎不停和司机说话,无离头在车上已经睡了好几个来回,每回醒来都看他们在滔滔,马拉松似的。很想知道说的什么,可惜全是保语,想猜连谱都靠不上。


保-罗边境


布加勒斯特


下午进布加勒斯特,离保加利亚边境不远。Dany很热心,一路先介绍了不少关于罗马尼亚。相对于保加利亚,中国人所听到的罗马尼亚故事多得多。最出名的是吸血鬼和狼人的发源地,急着问Dany有关吸血鬼的事,他卖了个关子,说我们过两天要去那里,到时再说。除了吸血鬼,脑子里留存的有关罗马尼亚,主要就是罗马尼亚电影了,什么多瑙河之波奇普里昂·波隆贝斯库等,在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国算是比较开放的西方电影,虽然人家是正宗东欧。当然,在中国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罗共时期总统尼古拉·奇奥塞斯库,80年代末东欧巨变的一个极端典型,不过80后的中国人可能没什么概念了。


进城不远就是一个公墓,Dany说是革命公墓,不知何意,原来主要是埋葬着“89运动的死亡者,据说奇奥塞斯库也在里面。想去看看,车不让进,算了。



布加勒斯特街头


有轨电车


带狼犬的警察


先去了布加勒斯特的一个历史城区。有很多奥斯曼时期的建筑,几百年了,如今仍在使用,但更多变为旅游之地,依旧繁华。一条金融街上有着罗马尼亚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央行,门前有一个狼孩雕塑。罗马尼亚许多地方能看到狼和吃狼奶的两个男孩的照片,标志着他和古罗马的近缘关系,因为据传说,古罗马的创建人就是被一头母狼救活,而罗马尼亚又意为罗马人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攀亲。


城内


央行门前


狼孩


罗马尼亚曾经依附过奥斯曼帝国,据Dany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很善于利用外国的优秀人才,所以当年曾派一个希腊贵族来管理布加勒斯特,大概是当时奥斯曼帝国领土太庞大,人才不够用。这位希腊贵族据说把这块地方管得井井有条,如今还有一个类似总督府的建筑,成了博物馆加餐厅,生意红火。


教堂


总督府餐厅


督抚大院内


参观


街边上的家族墓地


我们晚饭安排在央行边上的一座很有名气的餐厅,听说从奥斯曼时期就开张了,几百年来每日客满,还有长长的等候队伍。里面是很古典的豪华,有壁画,有乐队,有舞蹈,还有衣服笔挺的侍者和彬彬有礼的领班。饭菜自然是全套,从开胃酒到饭后甜点,一道道过,只是速度有点慢,拿着些欧洲的派头,玩点情调,不过更多可能是忙不过来。但玩顽童一伙的重点似乎是在拍照上,大块的牛排基本都让司机打包回去了,最后等不及,连甜点也不要了,这让上菜的店小二很是失落,看样子人家还是个资深女招待,太不给面子了。


下榻的酒店在曾经的王宫边上,门前一个大广场,左边音乐厅,右边王宫,正面一座巨大雕像,是罗马尼亚第三王朝的开国国君,穿着军装,骑着马的德国人卡洛尔一世(Carol I)。今天走马观花地转了一下布加勒斯特,明天一早要离开,不过还要回来,所以也懒得去搞清楚各种典故了。以后再说,先睡了。



历史餐厅


餐厅里的民族舞


夜广场


卡洛尔雕像广场


卡洛尔一世


历史照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