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旅(12):西奈亚、布加勒斯特(罗)

第十二天:2016-10-9,周日,晴,布拉索夫– 西奈亚 – 布加勒斯特


今天的行程是向南,翻过碦尔巴阡山,走一段惊险但风景漂亮的路段。据说这里原来没路,也没人,只有一条猎人穿行的小道,再就是野狼了。途中要过一个地方,西奈亚,有座王宫别墅,本不在计划之中,但Dany说很值得一看,于是停车。


西奈亚王宫


这里真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是罗马尼亚最后王朝的行宫,由首任国王卡洛斯一世修建。一边看,一边听介绍,罗马尼亚的历史脑补了不少。


欧洲的国家体系挺复杂,有帝国,王国和公国等等,这和历史、宗教都有点关系,好像还不能自我乱封。其中的公国有点类似中国历史上的诸侯国,但更加独立一些,是个国家,今天还有,如摩纳哥公国等。总而言之,在欧洲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主要是几个大的帝国之间互相掐,小王国和小公国就在里面左右摇摆,浑水摸鱼,时分时合,有点春秋战国的意思。前面说过,罗马尼亚曾经是三个小公国,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伦西瓦尼亚,在1859年时,因为要对抗奥地利的统治,当时的摩尔多瓦公国和瓦拉几亚公国的大公和贵族开了几个秘密会议,就把两公国合并了,称为罗马尼亚王国,意思是罗马帝国的后代,并且推选了一个首领。可是当时的西方帝国不承认,说这是山寨版国家,让其他国家都别理他,大概有点像今天的经济制裁,美国人让大家别和俄罗斯做生意差不多。为了正名,罗马尼亚就到处去“请国王”,先是看好一个法国王室后裔,人家不来,最后找了个德国人,终于在1866年到罗马尼亚来当国王,就是卡罗尔一世,一个战功赫赫的德国贵族。卡罗尔在位时间很长,近50年,政绩也不错,今天的罗马尼亚的许多基础设施,包括连通多瑙河的大运河,还有许多贸易商城等,都是他修建的。


卡罗尔一世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死了,因为没有子嗣,传位给了侄儿费迪南一世,不过不是那位直接引起一次大战的费迪南。这个斐迪南娶了英国爱丁堡公爵的女儿玛丽为妻,这次婚姻可以说是改变罗马尼亚历史的关键一笔。原来这玛丽夫人是半个英国人,半个俄国人,而且非常能干。斐迪南上位时,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打,按说这斐迪南是德国后裔,应该站在奥地利德国的同盟国一方,但由于玛丽王后的缘故,斐迪南就先观风,谁也不帮,后来看看协约国有戏,就参加了反德意志帝国的联盟,最后成了战胜国,战后又由玛丽王后出面参加凡尔赛和约,凭着交际手腕,抢了一个大红包,把奥地利神圣罗马占领的特伦西瓦尼亚要了过来,国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一倍不止,成了一个“大罗马尼亚”。如今的历史学家说起这段历史,都说老天真照顾罗马尼亚,一是老卡罗尔死得真是时候,不然凭他和德国的渊源,很可能就加入同盟国了,那就是死路一条;二是斐迪南若不娶玛丽王后,有可能也站在德国一边了。世事不可测!


行宫修得富丽堂皇,比布加勒斯特的正式王宫还要华丽。原来这老卡洛尔是德国贵族,家财万贯,在好些个国家都有宫殿式城堡。大概是因为出生在奥地利山区,对山独钟,把别墅都修在了山里。当了罗马尼亚国王后,更是有钱有势有任性,就把行宫修到了没人到的大山深处。在宫殿里面转一圈,看得眼花缭乱。老卡洛斯是个行伍出身,喜欢军械,于是各种武器齐全,从古代的冷兵器,到后来的毛瑟枪,收罗了好几个屋子,分门别类展示。他老婆伊丽莎白王后,据说是个才女,能七国语言,宫殿里专门有个图书馆,都是为她藏书用。


其实老卡洛尔把别墅修在西奈亚还不仅因为这里是深山僻壤,更多是由于这里有个很古老的修道院,数百年前由一个见过世面的修道士所建。这位老兄曾经云游四方,还到过以色列和西奈半岛,这西奈亚的名字就来自于西奈,表示根正苗红。


西奈亚王宫


族徽


宫殿内


喜欢兵器的国王


满墙冷兵器



王后图书馆



转角梯



骑兵



宴客厅



老国王



猛士


武士



玛丽王后



卡洛尔一世



年轻王后


贵族?农夫?


人民宫


下午车到布加勒斯特,赶去参观“人民宫”,也称为“奇奥塞斯库宫”,因为是奇奥塞斯库时期开建。只是一直到死,奇奥塞斯库也未看到完工,更别说居住了,有点冤。如今是议会大楼,当然议员们平时没事也不来,所以更多是供游客参观,一来想用事实说明你看这“奇老头”当年多奢华,二来也收点门票,据说每年维护费用不低。


“人民宫”的感觉就是“大”,就单栋建筑来说,号称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唯一超过它的是美国“五角大楼”。进过“人民大会堂”的人都应该对“大”有些概念,但这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还有更神秘些的说法,什么地下有无数层建筑,最下面有能跑赛车的地道,真假就不知了。导游除了介绍每个房间的用途,剩下就是关于奇奥塞斯库的轶事了。据说奇奥塞斯库有点自恋狂,因为个头不够高,所以走大理石梯时要高抬腿,有损形象,于是把全部楼梯拆了重来,来回折腾了好几遍。在中央的大厅里,东西两头如今空着两片白墙,本来是要对着挂他和他老婆伊莲娜的巨幅画像,但因为他老婆很漂亮,老奇担心进来的人只看他老婆,冷落他了,所以下令把他老婆像撤了,放上一面大镜子,这样他的“伟光正”形象就可两面反射,四壁生辉,够可以吧。当然这些故事如今都无法考证,一多半可能也是被黑了,反正死人不能说话。


奇奥塞斯库的事迹虽然真假难辨,但另一个名人的真事却是证据齐全。在人民宫的正面,有一个检阅台,正对着一条宽敞的马路 - 胜利路,远处接着模仿来的巴黎“凯旋门”,气势恢宏。原来是打算给奇奥塞斯库检阅百姓,展示形象的地方,可惜没机会亮一下风采就挂了。后来美国摇滚巨星麦克·杰克逊来此,往上一站,底下粉丝无数,心潮澎湃,挥手就想说一句:“布加勒斯特,我爱你!”。没想到,一时激动过头,开口成了:“布达佩斯,我爱你!”。这是哪跟哪啊?要知道,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历史上可是死对头啊!


当天是周末,布加勒斯特有个马拉松,到处封路,咱们的司机是个“老布加勒斯特”,带着我们穿小巷,过斜街,看了很多布加勒斯特的名人名宅。一栋房子是音乐圣人欧内斯库的,因为他生前就被王室捧着,估计很有钱,房子也就豪华,理所当然。可是路上其他豪宅的主人就有点可疑,因为据说这些老兄20多年前在共产党时期都在放羊,怎么就发成这样了?原来罗共当年搞公有制,把所有人的财产全没收了,一通大锅饭把整个国库搞空了,物资短缺。当时唯一财产未被充公的是一伙大山上的牧羊人,由于山高皇帝远,他们手上攥着些牛羊等生活资料,一根筋认为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肯上交,还和政府打游击。估计政府也懒得去管这帮不开化的“野蛮人”,放了一马。如今政府散伙,每个人手上都空空如也,吃饭都困难,惊恐的市民抢购食物,把大量房地产和其他资产贱卖,几只羊就能换一栋房子。这帮牧羊人看准机会,下山大发横财,从此腰缠万贯,由大山里的野蛮人,摇身变成了城里土豪,证明了那句老话“卑贱者最聪明”,也算是时代的弄潮儿吧。


人民宫阳台,齐总最后挥手处


人民宫外观


小客厅


第十三天:2016-10-10,周一,晴,布加勒斯特北京


下午飞机回北京,还有一天时间。


布加勒斯特街头


酒店还是位于布加勒斯特中心城区,出门王宫,挨着一栋大楼,是当年的奇奥塞斯库政府总部。总部前面是“革命广场”,名字来源于89年底的事件。当时正是圣诞节前夕,从集会喊口号,到军队介入开枪,最后总统跑路,政权倒台,短短一个星期,一个朝代就过去了。


卡洛尔一世.jpg

王宫前卡洛尔一世


酒店前后几条街道算是高档区,橱窗里展示着各种名牌。罗马尼亚是欧盟区,但不是欧元区,所以买卖还是用当地钱结算,叫“雷(Lei)”,买件东西就要撞几个“雷”。不过高档店里商品都用好几种货币标价,看得人糊里糊涂,抓起一件衣服,看看价钱还好,柜台一问,原来那不是“雷”,是“欧”,差着四倍呢。


布加勒斯特曾经有过一场大地震,许多房子倒了,重建时很多争议,到底是恢复原来的风貌,还是另建新式高楼。最后决定,老街道两边必须保留老式外墙,后面可以随便修,于是有很多现代玻璃面墙大厦前面有一截倒了一半的哥特式墙壁,满城混搭,别有风味。


民俗博物馆


布加勒斯特有个民俗博物馆,也叫乡村博物馆,集中了罗马尼亚几百年来各种乡村民居的代表。里面有几十栋原装原配的旧式房子,说明上标着是从各地收罗来的,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老房子拆开来,然后再拼装起来。


村前阳光.jpg

阳光下的民俗村


博物馆是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建的,算算正是二战时期,能有这份心情,说明当时国家状态不错。博物馆里的房子多为木头建成,不太有泥瓦砖头,估计多为大山里的民居,就地取材,粗大的木料说明这里森林资源丰富。


博物馆内.jpg

民俗村内


老作坊.jpg

老作坊


离开前在酒店午餐,赶上彬彬生日,旅行社安排了一个蛋糕,灯一暗,突然推出,大家一阵欢喜。乘着热闹,又展开了永远的话题,下一个旅游目标,很当然的又是没有结果。但无论如何,这趟旅程完满结局。(完)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