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五日(2):悬空寺

第二天,2021-9-13,周一,阵雨,大同– 浑源 – 应县 - 宁武


今天还是看寺庙为主,重头戏是著名的悬空寺。不识数昨晚因为临时公干,今天从北京赶来,准点到达,接上后车就直接出大同了。


永安寺


中午时分,到达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在县城边上的荒僻之处,藏着一座被国家封为一级文物的寺庙,永安禅寺,也是我们今天要拜的寺庙之一。


永安寺如今好像还兼着佛学以及绘画研究功能,当家人被称为院长。因为朱老师的关系,院长亲自接待,五进山门大开,打正门入。我等平常俗人本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一般要走偏门。院长好像不是出家人,因为没穿僧衣,但已经营这座寺庙几十年,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于是介绍了几个关键内容。


浑源城.jpg

浑源城,永安寺


禅机对联


永安寺初建于金代,中间有过几次毁了重建,原始功能应该是消灾避难,这一点从寺的名号上就能想到。因为这一带历史上属于边塞之地,各民族、各部落互相攻击杀戮,战争不断,生灵涂炭,于是有了这座超度亡灵的永安寺,祈求六道轮回,善恶有报。相应地,寺内的文化也都要体现这些意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院内的文字上下功夫,于是正殿墙上有了巨型书法“庄严“二字,字写得很庄严。但光写俩字还显不出文化,于是继续发挥,最好的地方当然是楹联了,于是院长苦思冥想后撰出一副对联,题写在大雄宝殿正门两侧,上联是“永传法殿堂庄严水陆六道四生百众”,下联是“安静土佛陀普渡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粗一读,对联道出了永安寺的本意,也对称工整。但若仅到此为止,其实也还一般,更大秘诀藏在联中。原来这副联有几种读法,除了藏头“永安”二字,如果把对联文字重排一下,又可读作,上联:“殿堂庄严水陆六道四生百众永传法”,下联:”佛陀普渡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安静土”。若在转一转,还可读作“水陆六道四生百众永传法殿堂庄严”,“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安静土佛陀普渡”。反正怎么读都上口押韵,意思接近,所以一联顶三联,院长很是得意。


传法正宗之殿元代壁画


这里的大雄宝殿高悬一块门匾,上书“传法正宗之殿“,说是一位元代大和尚题写。无离头不懂佛教,但在各寺内总见到”大雄宝殿“,牌匾上也往往直书”大雄宝殿“四字,这“传法正宗之殿”似乎没在别处见过,意思也有点模棱两可,莫不是在宣告正统?不懂!不管这些了,只见咱们的院长对大殿十分恭敬,小心翼翼地打开铁锁,一再关照进内不可拍照。


庄严.jpg

传法正宗之殿,宝相庄严


来到殿内,却空空如也,没有常见的我佛如来。再一看,三面墙上是满满的壁画,十分震撼,一时不知如何形容。据说全是元代画师的手艺,算一算都是六七百年以前的东西,但仍旧色泽饱满。为了能看清细节,院长教了一个简单诀窍,用双手在眼前做望远镜状,把两边杂光挡了,面前的壁画一下子清晰了很多。无离头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招数,以后但凡碰到光线不足处,习惯性地就双手做个望远镜。


壁画的内容大约是各种佛教故事,以长卷方式展开,栩栩如生,很难想象已有几百年历史。院长介绍说这些壁画能躲过文革破坏,保留至今,既是个奇迹,也是偶然。原来殿内本有大佛塑像,文革期间,因为粮仓不够用,就把大佛铲了,殿内堆满五谷杂粮,正好把墙上壁画遮住,由此躲过造反派打砸。阿弥陀佛!不过可惜了那些大佛像。


如今的大殿,因为没有了中间塑像,显得空空荡荡,但却把壁画突出了,像个有意布置的壁画美术馆。 院长在保护大庙的同时,也研究历史和绘画,出了专门书籍,游客可以购买,标准说法是“请”,还给盖上专门的戳子,看上去很正宗,无离头“请”了两本。


走出寺来,迎面可见北岳恒山,气势雄伟,延绵开阔。我们接下去要看的悬空寺就在山崖绝壁处。


北岳恒山.jpg

北岳恒山


悬空寺


悬空寺在浑源县的恒山翠屏峰上,一个好听的地名。 最早建于北魏,当时应该是道家的地盘,寓意“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道家理想,所以选了这么个奇特的位子。但如今的悬空寺已经是佛、道、儒三家共享,弟子们各自朝拜自己的师傅,相安无事。


悬空寺.jpg

挂在崖壁上的悬空寺


悬空寺集锦.jpg

悬空寺近看


从山脚沿着一条窄路进入寺庙,近前细看,发现整个寺庙挂在悬崖之上,靠几根楔进山岩的木柱支撑,居然存在了一千五六百年,也是个奇迹。因为支撑有限,所有的东西就小了一个尺寸,于是就有了最小的大雄宝殿,以及各种小人国似的“大殿“。穿行其间,可能因为设计巧妙,总体感觉不算太憋屈。沿着设计好的线路走去,游客之间也游刃有余,进出不太拥挤。


一间间小庙堂因为同时供着儒、释、道三家,无离头总在操心当年三方练家子在这么个螺丝壳道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碰上了打招呼是个什么光景?佛家应该是双手合十,口中“阿弥陀佛”,道家摆出阴阳手,口中大概是“道长三无量“,儒家也许作个揖,嘴里不知说什么。


悬空寺虽然尺寸不大,但殿堂齐全,三教都有。佛教“雷音殿”修在最高处,负责和天庭对话,传达上意;道教的“三官殿”居中,天官、地官、水官,把关键的岗位全占了,有点组织部的意思,但在今天的凡界似乎不太买帐,没几个当官的听他调遣;儒家似乎没有独立殿堂,只在“三圣殿”里和另两位大神并排坐坐,也缺乏重要岗位,不过人间想当官的必须来拜码头,科举啊!


三圣殿.jpg

三圣殿


从悬空寺出来,天开始降雨,旅行社李总为大家备了雨衣,想得周到。在此谢过!


应县木塔


离开浑源县城,直奔应县,见到城中木塔已是黄昏时分,抓紧参观。


应县木塔.jpg

应县木塔


木塔建于辽金时代,小一千年了吧,历经战火,最近的两次是民国时期的冯阎大战和解放战争,都有炮弹击到塔上,但没烧没塌没毁,奇迹!


应县木塔的“奇”还在于它的高和大,以及全木结构和历经千年不朽。塔的通高近70米,外面六层,里面九层,全部榫卯结构,没有一根铁钉,当年中国的古建泰斗梁思成曾经爬到塔顶亲自探测,锁定建筑年份。

如今不让登塔,就在下面看看。里面供着一座大佛,十来米高,着一件红格子袈裟。周围一群鸽子在做窝,相安无事。据解说,有一种麻燕常在塔内飞行捉虫,由此保护了木塔不受虫蛀,顺带着也做窝孵蛋,应了佛教相生相克,互利互市的理念。


从外面看,木塔由无数拱斗结构而成,层层叠叠,配上雕花门窗和飞檐,十分精美。但远看木塔有些倾斜,据说没人敢出手把它弄正了,万一搞砸,地方官的乌纱当然没了。


应县木塔集锦.jpg

木塔内外


离开木塔,天已近晚,从应县开车赶到宁武,已是就寝时光,一天结束,内容颇丰。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