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五日(3): 宁武万年冰洞

第三天,2021-9-14,周二,晴转雨,宁武冰洞


昨晚入住宁武县冰洞景区酒店,今天一早出发,先去看藏在深山里的冰洞。


万年冰洞


去冰洞之前,听过一些描述,想象着是一个巨大的溶洞,不知何故结上冰了,一冻几万年。到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冰洞地道,有进口出口,现在还装了门框。门外还是阳光正好,温度宜人,门内却是冰冻三尺,寒气逼人,当然冻冰远不止三尺!地道里有一条人工木梯往下伸展,两边是变色灯光,红黄蓝紫,似乎有点现代的感觉。洞的深处有一块较大空间,挂满各色冰凌,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在巨大冰饰中间有些天然孔洞,如同冰雕门窗,隔着这些门窗,互相可以拍照。


冰洞经过多年研究,仍旧不明它的生成机理。因为深不知底,所以怀疑洞的深处有个冷源,可道理上说起来,越往地心深处,温度越高才对,冷源从哪来呢?总不能底下搁一个压缩机,像冰箱式地冷热交换吧,如今这事已成悬案之一。据导游说法,冰洞附近还有神奇之处,原来在冰洞数百米开外,有片半活的火山,曾经常年冒烟,随时要喷发的架势。不过从来也不真喷发,和冰洞形成哥俩好,虽说冰火两重天,可一直相安无事,如今那片烟雾好像不见了,不知是否冰洞开发的缘故。导游说现在不敢大力开发了,怕勾起天雷地火,把冰洞火山一起毁了。


作为一个天然景点,冰洞有它的自然神奇之处,也有许多未解之谜,如有对地质地理关注的朋友,是个很好的探索之地。不过无离头是个看西洋景的心态,总觉得这洞的尺寸和想象中还有点落差。


冰洞.jpg

万年冰洞


冰洞地道.jpg

冰地道


沿线景点


在到冰洞的同一条线路上,还有几处景点。首先是在一个峡谷里的崖壁高处,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栈道,如今不让上了。 远远看看,是很奇绝,不知为何古人没事费老劲搞这么一个工程,咱们如今在峡谷底下的路上走走,比在半空中穿栈道容易多了。有一种说法是当年这谷底是河流,军队无法通过,平常百姓从山里出来也挺麻烦,所以在山上开了这么条栈道,应该是个便民利军工程。


和栈道同样挂在悬崖上的还有些古人的悬棺,据说这是中国南方的殡葬办法,因为南方地下潮气大,所以把棺放在通风的山崖上,可以长年不腐。但此地是北方,气候干燥,没这个必要,所以这崖壁上的悬棺也成了一迷,谁干的?至今似乎也没个定论。


为了看清这些悬棺,要走不少山路,路口有村民赶骡车代步,当然也可以步行,于是各自选择。好容易来到路的尽头,一些悬棺就在不远处,一清二楚,悬置方法大概两种,一是直接放山洞里躺平,另一种是和悬空寺类似,用木头楔子打进山岩,将棺悬在木架上。不过细看这些悬棺,似乎年头有限,无离头心下疑惑,里面放的是古人吗?


悬棺.jpg

古栈道,悬棺


悬崖村


悬崖村的想法不知是否来自“悬空寺”,反正都是在山崖上用木柱支撑出一片空间,盖上房子,远看像挂在崖壁上。当然作为一个村庄,没那么“悬”,也没那么讲究,崖面开阔很多,更加实用,目的更多是防土匪。进村只有一条石阶,陡陡地通上来,当年应该很隐蔽,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先民的创造。在半山腰上还有个校场,像是当年出征点兵用的,似乎暗示此地民风彪悍。想想这里归“宁武县”,有点道理,百姓都是“宁武不文”吧。


如今天下太平,凶悍之风早已不见,能打架的年轻人也已出山,只剩几户精明人家在开旅游生意,卖的最好是一种蘑菇,称为“吕梁银盘蘑菇”,个大色白,香气浓郁,大家略为砍价,大包小包买了一些。回到酒店后,当地服务员说她们家就有卖,比我们从山里带出来的还便宜。怎么不早说呢!


悬崖村.jpg

悬崖村


悬崖村全景.jpg

全景


汾河源头


所谓汾河源头就在酒店边上,如今修成一座公园。来到河边,水面安静,有一座小庙立在河上,庙外有座现代化的方形过滤池样建筑,叫做什么“沼”,据解说中国字里的方形水塘都称“沼”,圆的就称“池”,长了点知识。庙里还供着“水母娘娘”,守着最关键的一个位子,是一口井,号称是汾河的源头,整个汾河水都打这井里冒出。但汾河是条大河,一口井水够吗?如今井水还在涌出,井边有一轱辘,打上来的水清澈干净,每人喝了几口,尝尝正宗源头水风味。似乎与平常水无异,估计心不够诚。


汾河源头.jpg

汾河源头


汾河源头庙.jpg

水母娘娘庙


水母娘娘.jpg

守着源头的水母娘娘


离开汾水源头,一路就往大同回了。不识数知道大同有个烧卖店出名,建议去试试,不料已经关张,晚餐于是到大同另一老字号“老大同”饭庄,据说里面也有烧卖。


来到餐馆,门前一个小牌楼,里边摊开八仙桌,有点老大同的派头,可惜几个当家菜做得一般,烧卖是纯肉馅,没有北京“都一处”里最关键的糯米,感觉像吃小包子。


又一天结束。


老大同.jpg

老大同饭庄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