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 - 澳大利亚 (8):悉尼

第十天:2017-2-7,周二,初十一,雨转晴,悉尼


悉尼大学


晨起,天雨,先去悉尼大学。听说悉尼大学是澳洲最好大学,进来后有种古老的气氛,一看校史,居然建于1850年,比中国所有新型大学都要早!


学校处处有着古老的痕迹,最壮观的是主楼,四面环起的石头建筑庄重而不死板。走了一圈,发现一个博物馆,里面内容挺多挺杂,不像是个专门主题的博物馆,一看介绍,原来是位爵爷,查尔斯·尼克尔森(Charles Nicholson的私人捐赠。当然这位尼克尔森爵爷也不是闲人,曾当过早期的悉大校长,周游世界,特别对埃及、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等地方的考古和艺术品情有独钟,收罗了一大堆回来,很多都是孤品,无价之宝,后来许多就捐给了悉大,但更多据说是放在自己家里,后来一场大火毁了不少。博物馆里还有几位捐献者,有几个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些宝贝是他们费毕生精力从各地发掘考证而来,所以有些看了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是传世之宝,如今免费参观,只是多数参观者可能不识货,匆匆而过。若不是看了介绍,我们也就以为是些胡乱收藏,惭愧!


从博物馆出来,天上的雨已经是真正的倾盆,而且是一盆盆不停地往下浇。无处可去,打听到旁边一个咖啡厅,狂奔而去,不料人家不卖咖啡,原来楼房电源被大雨浇坏,咖啡机不干活,收银机也打不开,看来这场暴雨还真不是常见,让我们赶上了。


雨中悉尼大学


庭院



什么怪物?



人类学


校内博物馆


圣玛丽亚大教堂


教堂坐落在市中心附近,导游说很著名,特别是在澳洲,可能是最早,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哈哈童一伙看过世界上太多教堂,没什么特别印象,无离头只记得教堂墙上挂了一组油画,把基督受难的过程用连环画的方式展示出来。以前没看过圣经,模模糊糊知道基督被犹大出卖,然后让罗马人给处死了,大概就是个叛徒出卖头儿的故事。至于为何出卖,没深究过。这些画里有不少细节,如基督背着十字架,因为太沉,还绊倒了等等,让故事变得很平民化,没有什么英雄情节,不过也没交代明白基督为什么被出卖了。回来后翻了翻书,大概知道了基督是上帝化身,到处游说,可犹太大祭司不认帐,说是胡扯,冒牌的,根据旧约,冒充上帝的人是大不敬,所以就被钉了十字架,还正儿八经有个审判,倒不是悄悄给害了。总得来说,这都是基督教和前身犹太教自己家里的事,和外人关系不大。



无名历史


教堂内


基督蒙难情景之一


渔人码头


悉尼的渔人码头是具有海鲜胃口的饕餮客必到之地,这里每天从海里打来最新鲜的生猛,据说一清早就开始交易,就近的餐厅当然是直接进货,新鲜地道,物美价廉。今天是鲁璐安排,到达时正是午餐时间,渔人码头人来人往,大排档似的海鲜餐厅家家客满,大家从满坑满谷的海鲜堆里选择自己的美味,店家立刻加工上桌。无离头扫了一眼人群,食客多为亚洲面孔,国语也是处处荡漾,牌价上标中英双语,和香港甚至广东福建一带餐馆很是类似。当然也有不少金发碧眼,似乎如今中国风味引领潮流。


欢迎


豪蚝


水族馆


饭后去水族馆,就在悉尼湾,更确切的地名是情人港(Darling Harbor),挤在一片热闹的商业街上,外表一点不显山露水,不是导游带着,估计很难找到。


水族馆规模中等,内容除了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卖点是一群帝企鹅,为此模拟了一个南极环境,冰天雪地,还修了一条水道,对外号称“南极探险”,大广告满街可见。初时想象不出这“南极探险”是个什么意思,难道要从这出发去南极,尽管离得近也还是上千公里啊!进去一看,原来是一段类似迪斯尼自动船的玩意,水底一条轨道让小船在上面转圈,算算轨道总长,估计20-30米吧。这“南极探险”虽然小儿科,但帝企鹅却是正儿八经,一个个摆出绅士派头,爱答不理,也有装萌显嫩,和游人互动。据说帝企鹅只在南极深处才有,即便旅行南极,多数人也无法见着,所见多为极地边缘的小企鹅,当然种类也是极多,和人类部落种族一个道理。


水族馆里最难伺候的动物据说是海牛,这家伙忒矫情,只吃新鲜蔬菜,在水里泡过10分钟以上,就不吃了,而且胃口特大,一天不停地吃,饲养员要准备一大堆当天拉来的菜蔬,隔一会就要放一小筐下去,还要把前面没吃完的给捞上来扔了,比伺候个孩子还费劲。这海牛长相有那么点象牛,主要是鼻子,但和陆地上各种牛其实都攀不上亲戚,当然更不拉犁干活了。


水族箱



海牛


装萌


帝企鹅


悉尼港、歌剧院、悉尼湾


悉尼港在各种媒体上曝光太多,以致到了实地都没有新鲜感了,贝壳似的歌剧院似乎没有电影里那么辉煌,赶上下雨,色彩也没有那么明快,但仍旧是悉尼湾最亮眼的设计,没有如此突出的一笔,悉尼港也就是一个平常的港湾了。


当晚安排了一个游船,在悉尼湾转一圈,吃顿晚餐。船到湾的中心,才能感觉到它的妙处,这是个环形港湾,放眼望去周边全是岸,但每个方向又有自己的特点:高级住宅区、现代商业区、传统老区等等,地标明确,一眼看遍生活百态,至于背后的故事,由个人自己发挥了。


游艇.jpg

悉尼港游艇



天色逐渐暗下来,岸边的灯光慢慢亮起,最招人的当然还是歌剧院的大贝壳建筑,比白天要漂亮很多,灯光映出幽幽的轮廓,珍珠似的,更招人眼球的是一对临时搭的巨型芦花大公鸡,摆在歌剧院广场,原来是庆祝中国鸡年。这对大鸡动感十足,灯光下色彩灵动,摆在那群大贝壳建筑边上,一点也不逊色。如今中国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处处可见,恰逢中国新年,即便像塔斯马尼亚这种偏僻之地,市政大厅门前还打出“欢度新年”的中文招牌。大街上除了不时撞上同胞旅行团,更有各种中国元素四处招摇。


当晚老天爷也很配合,上午的暴雨早不知哪去了,天空不时放出一抹夕阳。夜游悉尼湾时,灯光淡淡,轻风缓缓,连月亮都吹出来了。



大剧院


悉尼夜.jpg

广场留影



鸡年斗鸡


悉尼歌剧院



第十天:2017-2-8,周三,初十二,雨,悉尼蓝山Blue Mountain


昨晚半夜就有雨,今晨似乎停了,赶紧奔蓝山而去,据说那里逢雨只有一片雾,什么景色也没了。


蓝山只有在阳光下才是蓝色的,主要原因是山上的桉树在光线作用下折射出的光谱,于是天气好坏就成了游览蓝山的最关键因素。彬彬此前先到悉尼,去了蓝山,赶上好天,照片里蓝幽幽的山景很是专业。


导游带着我们一路紧赶,希望能赶在阴雨前到达蓝山,可天空的云似乎越来越厚,来到山下,已是细雨连绵,干脆先进城早餐,也别赶了。山下的小城很有味道,带着点古典气息,可能是游客较多,这里的节奏比塔斯马尼亚明快多了,咖啡店里也是生意浓浓。


雨似乎没有停的意思,不管了,上去看看。来到了最核心的观景之处,眼前只有白雾茫茫,十米开外的人都面目不清,当然就不用说远处的山峰了。这个位置在晴天应该正对三座著名的“三姐妹峰”,而且应该是蓝色的。当然眼前别说三姐妹,连个影子也不见。不过也好,本来这种民间传说似的美景,真看到时总是没有故事中想象的美好,不见也罢。正阿Q呢,低头只见身前一块铭牌,原来是英国女王陛下所到之处,不知当年的女王是否赶上如此一场大雾。


昔日三姐妹峰


今天三姐妹峰


悉尼动物园


动物园是在去蓝山的路上,顺道就去了。澳大利亚虽号称奇异动物天堂,但在野外基本看不到,连著名的袋鼠也难得见。几百年的殖民开发,多数估计被灭绝了,留下的大多在动物园里颐养天年。


不知什么缘故,澳大利亚所谓珍奇动物大多有两个特性,一是身上背个袋子,布袋和尚似的,二是懒惰,行动极度迟缓,难得挪窝。把这两个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考拉(Koala)。这考拉真的很神奇,样子萌就不说了,懒惰也是天下无双,据说一天要睡18小时,基本上是不动的,睡醒了就吃,而且只吃桉树叶,好在澳大利亚桉树多,吃不完。这考拉平衡能力超强,坐在树上连着睡十几个钟头也不会掉下来,估计是懒到连翻身都不会了。考拉基本一辈子待在桉树上,唯一下地时间就是从一棵桉树到另一棵,估计前一棵树不是被吃光了,就是吃腻了,换点新鲜的。这家伙虽懒,但好像还是很有领土意识的,一个家族占几棵树,互相之间谁也不犯别人,估计也是太懒了,谁也不愿意为扩充领土打仗。当然也有落单的家伙,在几个家族外沿晃悠,逮机会就混入某个家族,有点梁山泊好汉入伙的意思,或者有点如今非法移民的概念。澳大利亚人把考拉当国宝,和我们的大熊猫待遇等同。别说,这两种家伙的卖萌本事也旗鼓相当,看上去笨乎乎的,动作慢悠悠,一步一个跟斗,不过熊猫是假笨,据说野外挺灵活,考拉是真笨,野外也只会睡觉,不知为何没有天敌把它吃了。


考拉.jpg

考拉:别碰我,困着呢!


除了考拉,动物园里袋鼠当然是少不了的,不过最“珍希”的应该是“塔斯马尼亚恶魔”,就是前面在海盗湾提到的已在野外被灭绝了的家伙,如今只有悉尼动物园里有一只,不知是否就要绝后了。这“恶魔”的样子、性情完全不同于澳洲大陆的其他动物,有点狼的劲头,不停地在圈里来回跑,很警惕又很凶恶的样子,嘴里还发着怪叫声,个头虽不大,血口獠牙红耳朵和带血丝的眼睛,让你看得发毛。


动物园规模不大,主要是养澳洲特有动物为主,顺带还养些家畜,猪、鸡、鸭、狗以及驴子、骡子之类,猜想是给城里儿童看的,现如今的孩子估计真没机会看到活的家畜,认得的大概就是红烧鸡块,生煎牛排之类,囫囵个的猪长什么样可能都没概念。


澳大利亚还是各种鸟类的天堂,无离头印象中南半球的鸟类品种比北半球多,而且鲜艳,羽冠漂亮,还喜欢显摆,叽叽喳喳扭个不停,带点南美风情,天性热烈夸张。


晚上回到悉尼,当天的飞机回北京。机场和大洋路归来的京生、小平会合,红眼航班到京,凌晨,天尚黑,旅途已结束。(完)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