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天:2018-8-25,周六,晴,朗伊尔城 – 奥斯陆 (挪威)
一大早到奥斯陆,没想到出机场还碰到麻烦。原来斯瓦尔巴属于自由岛,虽归挪威管,但欧洲的申根签证不认,从挪威本土过去,就算离开申根有效区,如果申根签证是一次性的,就不能再回来了,怪不得当时去斯瓦尔巴时还过了个海关。哈哈童一伙里有几个拿申根签证,且是一次性的,海关死活不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几经周折,耗了个把小时,还是由挪威海关现场最高领导拍板,“好吧,好吧,就算你们都没离开过挪威本土,咱的申根签证还有效”,还很作弊地把当时的出关章给涂掉了,假装没这事。无离头听后大服气,原来这海关出关后还可以假装没发生,用笔圈了就行,高!
奥斯陆
维格兰裸雕公园
这是个雕塑公园,特点是成百上千个雕塑都是裸体,男女老少,身上连片树叶都没有,且绝大多数不是“大卫”、“维纳斯”式的俊男美女,而是凡人,美丑混杂,估计模特都是普通百姓。主题想说什么搞不清楚,但几组造型的名称透出点设计者的用意,一个圆形池子叫生命之泉,一根高高柱子叫做生命之柱,一座桥称为生命之桥,还有一个大圆盘称为生命之轮,加在一起算是生命组曲吧。
生命之柱
生命之泉
生命之环
干嘛呢?
很沉
是广场舞先驱吗?
老子块头还行吧?
动作还行
欧洲的裸体造型自古泛滥,但基本没有什么色情的感觉,和亚洲的“春宫画”或“浮世绘”完全两码事。一路走,一路看,第一眼还是很惊异雕塑家的想象力,扭曲抱团的人体,各种粗旷的姿势,代表什么意向自己琢磨吧。最出名的是个小儿雕塑,“愤怒的小孩”,一个熊孩子在发脾气,据说很值钱,被人偷走了好几回,但又找回来了,如今仍旧站在路边愤怒地看着大家,似乎人人都欠他钱。
愤怒的熊孩子
超级奶爸
累啊!
奥斯陆城堡
奥斯陆城堡的真名叫阿科胡斯城堡(Akhus Castle),最早建于14世纪,当时是作为王宫修建,但同时又要能防卫,所以是个军事要塞和宫廷的混合体,但混得很好,里面各种功能齐全,实用性和舒适性结合一起,所以早期的挪威国王曾住过,如今仍旧有皇家士兵站岗。王宫楼前笔直站着的一个大兵,服装和样子都很独特,于是游人纷纷要求合照,士兵不反对,但你必须站到他右边,因为左边拿着枪,理论上说起来你可能有夺枪的动机,天晓得!一会儿,一个服装更加鲜亮的军官过来查哨,正步走到哨兵面前,嘀嘀咕咕耳语一通,不知给这哨兵交待什么妙计。
这阿科胡斯特城堡据说很牢固,历史上和瑞典人干仗,就没被攻破过。只有二次大战时,被德军占领了,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监狱,关了一些抵抗运动领导人,如今有一个展览馆,里面有不少照片。
城堡入口
城墙内
墙外渔夫
“报告长官,常有游客骚扰,要求合照!”
老兵新传
守城
囚牢
奥斯陆街头
奥斯陆靠海,主要街道也在海边,有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大厦。诺贝尔的其他奖项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颁发,唯独这“和平奖”跑到挪威来了,据说还是诺贝尔当年的遗嘱规定,不知何故,好像和瑞典与挪威之间的统一还是独立的渊源有关。不过这个奖是所有奖项里面最有争议的,什么人该得“和平奖”完全是个见仁见智的事,而且事实上也的确每年争议不断,估计诺贝尔也有点先见之明,那就让挪威去摆平这事吧。
诺贝尔和平奖大厦
奥斯陆的街头也有个市政厅,当天进出人很多,每人手上抱个孩子,不太像结婚,导游小李说这儿的人喜欢先同居有孩子,然后再结婚,听起来也有道理,以为都是抱着孩子来结婚的。但一问,人家是赶上了“命名日”,这一天给小孩取大号最吉利,所以家里但凡有没起名的孩子赶快抱来,之前临时用的“阿狗”“阿毛”之类小名就算了,以后别叫了。不过这一带人取名也简单,要么把祖上名字重复用,要么给加一个son,就是儿子辈的意思,如Ericsson (爱立信)就是Eric 的son,Adison(爱迪生)就是Adi的son.
奥斯陆市政厅壁画
命名日,四世同堂
爹:“老子叫Erics,你就叫Ericsson吧?”
儿:“不干,我不要叫Ericsson!我要叫Sir Erics!”
“你们结婚了吗?就把我生了?还要给我瞎取名!”
我叫Ericsson了,你不能再叫这名字了!
出了市政厅,还有最后一个景点,王宫。因为昨晚几乎一夜没睡,耗到现在已经有点筋疲力尽。先走到国家大剧院门口,几座雕塑都是挪威文豪,只认得易卜生,其他不知。抬头看看,王宫还有一公里,不算远,但精神头越来越蔫。再低头看看,离易卜生不远的街头长凳上不少游人正在惬意地晒太阳,暖洋洋,于是郭大姐、京生、秦唏也就坐下不走了。又走500米,来到王宫广场,一个国王骑马像立在中央,不记得是哪个国王了。不管了,先坐会儿歇歇,没一刻功夫,德威也睡着了。队伍越走越小,快赶上长征了。最后剩下的几人终于完成了王宫跋涉,也不记得看到了什么,匆匆转回来收容部队,只见都还在梦乡,虽处闹市,睡意正酣。
王宫广场
王宫后院
国家剧院门前易卜生雕像
睡意正浓
海盗船博物馆
一天的安排已经结束,本打算回酒店休息,韩小胖在城市介绍中发现有几个博物馆,其中海盗船博物馆听起来有点意思,于是开车过去。挪威当年海盗事业发达,是许多人终身职业。海盗最向往的当然是有条海盗船,开出去威风凛凛,但不是一般海盗都能混到这份上,多数人只能当个混混,在海盗船上找点差事。少数拥有海盗船的富豪首领,一生最豪华的财富就是船了,所以死后常以海盗船作陪葬,说明家世显赫。这海盗船博物馆里的几艘海盗船,原来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被当作棺材使用。有两艘船曾经正经在海里航行过,做过海盗勾当,后来给埋了。但还有些船,根本没下过海,就是为了陪葬,所以工艺细腻,上面雕满了各种图案。一艘最大海盗船葬得是两个女性,不知何故,没细看说明,难道当年女海盗更加出风头!
海盗船
马车上的海盗船
带雪橇的海盗船
发掘
海盗传奇故事
其实挪威人爱船之风至今不减,据说人均占有游艇的比例世界第一,所谓“宁可居无房,不可出无船”。在奥斯陆的港湾里也到处能见到各色游艇,不少还是帆船,留着些海盗遗风。
游艇满布
海盗遗风
民俗博物馆
离开海盗船博物馆,时间已经不早,正打算回酒店,司机告知边上紧挨着有一个民俗博物馆,于是打起精神,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参观。这应该算一个室外博物园,很大,里面陈列着各种挪威历史生活场景,博物馆的设立已有数百年历史,房子都是各地找到的旧民居,拆了后到这重建,许多是由整棵的原木叠摞而成,大木头有几十米长,可见当年森林繁盛。最有名的是一座木质教堂,1000多年历史了,全部由木头建成,里面结构复杂,外部也多装饰,如同一个超大积木。一些民居还是早期农耕时期所建,粮仓,畜栏,功能齐全。还有一部份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民居展览,各种老式的但还曾见过的家伙事,黑白电视,缝纫机,摇篮… 可以带起很多似曾相识的回忆。
教堂
教堂内,墙上像是“最后的晚餐”
民居,房顶种草,抗暑防寒
小肥羊,胖的像小猪
粮仓
乡村生活
小康家庭
似曾相识
老板娘:抱歉,我们只收挪威克朗
奥斯陆“美食”
奥斯陆的两顿饭还是有点印象,中午日餐火锅,一大盆生猛海鲜,餐馆拿出秘制调料,味道极佳。老板娘是浙江人,问起为何不多开几家连锁,说是此地人工贵,只好靠自家亲戚做事,不然赚得钱都被打工的拿走了。
日本火锅
晚餐凭着网上美食推荐在奥斯陆街上找,北欧口味吃了一路,想换一下,看到一家越南餐馆,评价不错,可到门口一看,不仅客满,似乎连个大桌都没有,我们可是14个人哪。不过今天周末,好像整个奥斯陆人都出来吃饭了,哪都客满。好在最后还是有了位子,跑堂只有一人,点菜、送酒、出菜,忙得不亦乐乎,看来这里劳力的确贵。
第十六天:2018-8-26,周日,晴,奥斯陆 – 北京
今天时间富余,下午飞机离开,接下去又要分兵几路了,京生、老管、郭珊姐、德威、石杰五人继续冰岛游,秦唏、丽雯、不识数、无离头、韩小胖五人回北京,Tom、安宁两人回英国,彬彬、胖胖两人飞葡萄牙,下次旅途再见。(完)
附:冰岛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