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五日(1):善化寺、华严寺

无离头日志:2021-9-12 至 2021-9-16


山西游 – 大同五日


大同石窟集体.jpg

大同云冈


游山西已经说了很久,总也没认真上心,想想原因,大概是因为挨着近,总觉得是迟早的事,一直就拖了下来。这次下定决心,找旅行社出了几个方案,最后选定大同一线,共五天四晚。不识数在群里招呼了一把,有九人响应,按长幼排序,曾大哥,郭大姐,Winnie,彬彬,京生,丽雯,不识数,无离头,石杰。回来后写无离头日志,发现这一路有三多,庙多,史多,热闹多,于是记录下来,留给将来。


第一天,2021-9-12,周日,晴,北京 – 大同


两小时高铁就从北京清河到了山西大同,旅行社李总及大同资深金牌导游朱老师来接。出站后天青气朗,干爽的小风让人舒适。因为这几天的北京还有点夏末秋初的湿热,两相比较,大同留了个好印象,先声夺人,给个高分。


去酒店路上,朱老师先说了一通大同气候,夏天不热,比北京平均要低几度,冬天也不太冷,比北京可能还要高一点;接着夸了一通大同的交通,今非昔比,高铁俩钟头就到北京,比原先的八小时火车快了数倍。最后说到如今的市容,也是可圈可点,有模有样。这一切,似乎都和一个曾经的耿市长有关,虽然在位只有五年另几天,但这一路我们看到的所有重要内容几乎都有耿市长的影子。考虑到朱老师乃正宗朱熹后人,家风严谨,此话应该不谬。


新建大同古城.jpg

新大同古城


看了下日程,今天活动有三,下午看两座庙,善化寺和华严寺,晚上听一场闹,大同相声数来宝。


善化寺


善化寺建在大同城内,最早唐代就有,鼎盛应在辽金,目前的模样大概在明代搞定,当然后来又经过多次维修,好像在耿市长时期也曾落架重起,所以各位住殿菩萨到底是哪个朝代迁入,估计不易说清。好在目前的形态仍旧古朴,整个寺庙给人庄严的感觉,看来翻修者具有修旧如旧的思维和功力,顶一个!


善化寺里大殿有好几座,核心应该是“大雄宝殿”,里面供有五尊佛,查了下资料,原来分别掌管东南西北中,佛龛从东往西依次是: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无离头是个“寺庙盲”,进了山门就犯糊涂,永远记不住各位大佛爷的法号、法力以及毕生伟业,但无论如何,每每见神见佛还是敬畏的,心中暗暗拜几下。


善化寺山门.jpg

善化寺山门


善化寺门匾.jpg

韩美林书


除了大雄宝殿,记忆中的善化寺还有几样内容印象较深:


五龙壁:山门外有座五龙墙壁。无离头原先只知龙壁都是九条龙,北京有几座,这次才知道原来1,3,5,7,9条龙都能放在墙上,只要不是双数,就没问题。据说大同还有三龙壁、九龙壁等等,看来此处官衙喜欢把龙挂墙上。


五龙壁.jpg

山门前的五龙壁


三圣殿金碑:寺内还有座三圣殿,里面除了供奉华严三圣,就是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还有两块“金碑”,其中一块是由“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原来当年南宋俩皇帝被金人虏去,允许宋国派使臣到金国探望慰问,这位朱弁自告奋勇前往,被封了个”副使“,大概算慰问团二把手,后来又自愿留在金国当人质,一呆十几年,宁死不降金,宋金议和后返回南宋,成了大忠臣,名声很大,于是题记《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其中这大普恩寺就是现在的善化寺。再后来他的侄孙辈又出了个大儒朱熹,于是声名愈隆,这块金碑题记也留存至今。算下来,这朱弁和咱们的朱老师也是隔得不太远的本家。


金碑.jpg

朱弁金碑


华严寺


比起善化寺,华严寺历史略短,初建于辽代,但属于官家寺庙,地位显赫。不过,华严寺的出名,还在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桩往事。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不知为何点名要看大同的云岗石窟,于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来大同。除了看石窟,周总理还专门来了一趟华严寺,留下印记。朱老师如今仍保留一张当年的总理照片,是在大雄宝殿前香炉旁。


总理.jpg

周总理在华严寺(1973)


今天的华严寺,经过各朝各代的各种修缮,外观有点新。里面除了佛寺必有的大雄宝殿等,还有一些特殊之处。


华严塔和铜地宫


华严塔是座木塔,比著名的“应县木塔“略矮,在中国留存的木塔里排老二,也是难得!但这塔有个豪华地宫,用百吨黄铜制作。下去后,如同置身黄铜世界,从楼梯口直到地宫深处,一片黄灿灿,在明亮灯光下显得簇新,中间供奉的舍利子清晰可见。正奇怪辽代的东西如何保持这么完好?问了一下,原来地宫是近年所修,和辽代没什么关系。塔内有块功德记事碑,说是用工多少,但好像没记花钱多少。不过无论如何,这是百吨黄铜堆出来的地宫哎!估计世上无双,不管是否古董,还是值得一看。


华严塔.jpg

华严塔


华严寺地宫.jpg

纯铜地宫


藏经楼 - 薄伽教藏殿


寺内有座大殿,名薄伽教藏殿,门口一块匾额,上书“薄伽教藏“四字,不知如何读法,更不明其意,问了一下,原来”伽“字可读”ga”,也可读“qie”,本来就是舶来品,怎么读都对。“薄伽“就是佛,”薄伽教“就是佛教,加个”藏“字当然就是藏经的地方了,说全了就是“佛教藏经楼”。


进到殿内,发现主要实用功能的确是藏经,建了几十个木头柜子,沿墙一溜,但远远看不清楚。朱导曾经靠近仔细观察过,说是修得及其漂亮,柜门上处处精雕细琢下面藏经,上面礼佛,当然如今最有价值的经卷早已不在柜子里了。


殿内环顾一圈,发现光说是个藏经楼有点委屈了,人家其实是个很艺术的大殿,里面不光有藏书的柜子,更有各位大佛爷雕塑,个个精美,最漂亮的当属那尊合掌露齿菩萨,歪歪地赤脚站地,露出白牙齿,可惜也是隔着有点远,加上殿内光线不足,看不清楚,拿手机电筒晃一晃,模模糊糊看见菩萨露出牙齿,似笑非笑。据说这些都是正牌的辽代产品,由高手制作,实打实是个辽代艺术展览馆。比起前面的百吨黄铜地宫,早了约千年。


华严寺集体.jpg

华严寺


露齿菩萨.jpg

露齿笑菩萨


神佛群像.jpg

诸神壁画


大同数来宝


晚饭后安排去看一场曲艺演出,据说很有名,是由俩说快板的兄弟开创出来,卖座绝活是大同话数来宝,就是用大同话说快板书,如今已成气候,综合着快板、相声、说书搞一场演出,手到擒来,很是热闹。演出方式很传统,剧场里摆开桌子,放上茶壶,看客围桌而坐,自己买来瓜子糖果,边听边吃边笑,听到热闹处,来点掌声,但没有京剧堂会里的叫好。偶有几人起哄架秧子,顺着演员的话语来两句噱头,也算是互动吧。


一场演出,气氛总体热烈,可惜我们一伙没有懂大同话的,听得一脑门子糨糊,连猜带蒙好不容易跟上点情节,可关键时刻的一个大同话的“哏“就全傻了,所有努力都白费,完全不知所云。其他观众拼命鼓掌,咱们坐在第一排桌,总不能不给面子吧,于是也跟着热烈,京生坐在最前面,掌声最响,表情也最投入,但私底下都在纳闷,刚才说得什么?平心而论,演员的功力都很到位,特别是创始兄弟俩,台风老道,压轴节目是一段数来宝,一人敲着快板说话,一人装模作样表演,和相声里的一捧一逗类似,内容大概是说婆媳关系,无非家长里短,却搞得台下笑声连连。我们一伙大概听出几分内容,但关键处各自理解相去甚远,一路上还为这段公案讨论了好几回。


白天走了两个庙,又是一大早的高铁,这会儿赶上越听越糊涂的大同笑话,不免都有点犯困,慢慢就闭上了眼睛。报幕员见状还直夸奖:今天观众有真懂行的,闭着眼睛在仔细欣赏呢。天晓得!


大同数来宝.jpg

数来宝剧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