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排球二三事 2016

浙大排球二三事

2016/5/22


男女排.jpg

浙大男女排(1980)


浙大120年校庆,想写点东西纪念一下。仔细回顾一番,还是打排球印象最深,于是提笔记下几段。 有些事情太久了,记忆模糊。但因为是和排球相关的事,与这个群众里多少有关,大家看看是否有什么出入。如有张冠李戴,得罪之处,不是故意的啊!


浙大四年,和两拨人来往最多,同班同学不用说,那时基本没有选修课,一个班35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唯一拉开的距离大概是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夜晚的几个钟头是强制分开的,好像和今天的大学生有点不同,出外开房这种事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拨人是球友,更准确说是排球队友。本来打球只是个业余爱好,也没那么多时间整日混在球场,但因为是校队,还附着点为校争光的差事,所以除了练球,还有隔三差五的集训,要住在一起,所以也就混熟了,有几个还成了终生的朋友。


相较而言,整日在一起的同班同学,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太相似,反而印象不深了,而排球队的一伙人和事,大概也算是校园生活里的一点异数,所以时常还会想起。当年的青春年少,成了如今的笑谈轶事。


对手和队友


混到校队了,你的队友一定曾是你的对手,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系(那时只有系,没有院),赶上校内联赛,必然都是代表各自系队出战,球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再加上各自系里女童鞋粉丝的起哄追捧,一时间士为红粉者死,个个神勇,猛出风头,至于为系争光这种大觉悟,好像没想太多,打赢了,就算是个副产品吧。当初在校内拼杀时,有两个系的男排是争夺的焦点,一个是光仪系,一个就是笔者所在的计算机系,因为各自有两名校队主力,理论上说起来,浙大男排事业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很牛吧!至于成绩嘛,计算机队好像当小二的机会多些,至今耿耿。虽说如今互联网时代当小二比做老大更受社会关注,所谓更博眼球,但名声上好像还是差了点。


孙树华曹平.jpg

计算机系排球主力



练球途中.jpg

练球去


不过拼得再凶,来到校队,也就自然成了队友,一笑泯恩仇,因为要共同御外了,这有点像国共合作抵抗日本的意思,不过人家是民族利益大于党派利益,咱们是学校利益大于院系利益。当然这时两个系的女粉丝也是同仇敌忾,打出口号是“浙大必胜”,至于哪个系球队更酷之类的争论就先放一放。那时浙大男排在浙江的高校中还是很牛掰的,记得唯一能称得上对手的大概是杭大,不过印象里每次比赛也是一边倒,甚至是秋风扫落叶,一局都没给人留下。往往是悲壮出行,得意而归。如今想来,也就此培养了一支骄兵,有时连准备会也敷衍了事,给再后来的全国比赛失利埋下伏笔。


男排.jpg

浙大男排(1980)


青岛大战


大概是1980年的暑假,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三好杯排球联赛”,每省一个代表队,以学校为单位,全省冠军参加全国比赛,地点在青岛。浙大男女排在浙江省内还是可以称雄一把的,所以双双晋级,备战全国“三好杯”。学校里当时很重视这个比赛,所以一路绿灯,每人发新队服,给伙食补助,甚至为了让大家专心备战,把当年的期末考试都要豁免,后来因为教务处认为将来万一算没成绩,这事没法弄,最后好像是折中,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缓考,就是打完球回来再考。最后如何办理,不记得了。笔者记忆,那一年的排球队是浙大最得意的一帮。甚至今天想来,当时的“三好杯”已经不记得是哪“三好”了,但“吃好,玩好,住好”还是印象深刻,一付志得意满,特权在手的面孔,说话声都高了三分。


为了给大家一点激励,男排给拉到上海训练,不过那时可没有宾馆待遇,是住在同济大学(交大?)宿舍,大概是因为浙大的领导和同济领导有点渊源吧。同济已经放假,校内空空,那时同济所在的五角场还有点郊区的感觉,校内不少杂草,印象中只记得蜻蜓大小的蚊子在帐外叫嚣,一不留神,将手臂贴在蚊帐边,隔着帐子的蚊子能把人从梦中咬醒,跳起一看,整条胳膊已成发面馒头,还挺宣腾。记得有一晚,不知哪位蚊帐未曾掖好,蚊子大军杀入,黑灯下看不清楚,无法将其轰出,于是抱头鼠窜,跑到室外用一把蒲扇摇了一夜,未敢入睡。


乘海轮来到青岛,入住山东海洋学院,离海滨浴场不远。赛前大家还是很约束的,轻易不敢随意消耗体力,训练之余,躺在床上养神,当然也有几个不甘寂寞,找个理由偷溜出去,海边拍几张照。那时的相机还是奢侈品,一般家庭不具备。而且120相机一卷12张底片,轻易不敢乱按快门。相机好象是杜军折腾来的,如今家里的老相簿里还留着几张当年的时尚:“的确凉”衬衣工工整整,小头发吹得一丝不苟。


轮船上.jpg

上海至青岛轮船上


男排青岛.jpg

青岛山东海洋学院“三好杯”排球赛


PCinPark.jpg

当年时尚


青岛比赛共分四个大组,每组8个队,打循环,前两名晋级第二轮八强决赛。浙大男排所在小组有哪些队记不清了,但所谓强队主要是三个,北大、大连海运、浙大。要想晋级八强,必须拼掉北大或大连海运其中之一。与大连海运的一场打得最是惊心动魄,对方个头明显占优,高点几乎没法设防,上来就先负两局。几乎是胜利无望时,突然爆发,连着拼下三局,最后以五局三胜赢下,当时差点虚脱。


胜了大连海运,一时信心爆棚,以为出线十拿九稳,后面几场球就有点松懈了,该3:0的球也打得粘粘糊糊,失了不少小分,直到对北大一战。那天因为天雨,改打室内,小小的球馆场地有限,木板地上扣球落地的回响让大家高度兴奋,上来先胜一局,第二局也是13:7领先,眼看就要拿下,却不料形式陡变,强攻受阻,防守不起,加上几个运气球都被对方占了便宜,最后反以13:15输掉,接下来就更是兵败如山倒,最后1:3大局败落。


输掉北大的球,大家有点遗憾,但还都是笃定的以为没啥大事,北大肯定能赢大连海运,所以咱们出线没问题,可心底下还是有点小九九:“万一北大放水呢?”终于到了循环赛的最后一天,北大对阵大连海运,北大若胜,我们第二出线,北大若负,三家各负一场,积分相同,算小分排名。最后北大在先赢两局的情况下,小组第一稳坐,于是换下主力,连放三局,最后大连海运胜。当然这小分是早就算好了,浙大因为前面和其他队比赛丢了几个小分,于是淘汰,未入决赛,提前打道回府。当然那时年轻气盛,很是觉得憋屈,心里怪这北大太可恶,成心和我们过不去,于是又是抗议,又是骂街。其实回头想想,咱们在胜了大连海运之后,有点盛气凌人,碰到弱队,更是胡乱对付,没有给别人尊重,自己也丢了先机,所以北大最后放水,也没人出来说话。倒是北大,到底是老谋深算的最高学府,笔者本人在后来就碰到北大教练,听他非常认真地解释当时为何换下主力,说是已经发烧多日,实在无法坚持,当然说话时的语气诚恳万分,笔者感觉是有点对不起他们了。其实认真想想,北大凭什么帮我们胜球?即便是利益交换,大连海运起码欠他们一份人情,决赛碰面也得放个缓手,咱们一付自以为是,谁都不吝的派头,谁愿帮忙!看来到底是工科情商,欠揍。私下暗想, 如今浙大四校合并,医农仕工商,情商大概提高不少,若再回到1980年暑假的青岛,不知是否会有胜算?


排球和人生


如今想想,当年大学里的所谓校队成员,基本是中学里练出来的底子,不少还是出自所谓的“少体校”。笔者本人的中小学时代,正是“文革”风盛,读书无用,赶上所在学校排球盛行,于是每日打球时间多过读书,什么校际比赛,市际比赛,省际比赛,一路打去,似乎一年到头都在集训和比赛,应该是耽误了不少正经学习,估计如今的家长是不可能如此放任的。可回头一看,也许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打球除了输赢,更是锻炼了一份心态, 从考场,到商场,甚至到情场,球场上的各种心理变化是各种性格的最好折射,多一份杀气,就多一份攻击,多一份淡泊,就多一份冷静,没有好坏,只有经历,最后成了经验。抱歉,说玄了,其实笔者只是想给自己在校时没那么勤奋读书找点理由。不过话说回来,和排球结缘,虽然只是业余为之,真的受益很多,从交友,到健身,到起落,到悲喜,到处世……


在浙大打排球,虽然只是人生的一段,但记忆深刻,有时甚至多过所学专业,无论如何,自己觉得还挺值!


男排.jpg

浙大男排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