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2021-4-9,周五,晴
今天是此行最后一天,一早就开车出城,去几个郊外景点。
瓜洲古渡
瓜洲渡是古运河与长江交界的枢纽之地,所以自古出名。其实更出名的是因为白居易的词,“汴水流,泗水流,留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让人平白无故泛出点思古之幽情。无离头最早读到这首词的时候,以为泗水、汴水在这里交汇,其实不然,汴水、泗水都在洛阳那边,远着呢!但那两条河水的确顺着大运河一起过来了,所以说这儿的水是汴水、泗水也没错。提起这首词,无离头记忆中,还曾因此闹过一个笑话。当年有一次去敦煌,路途上要经过一处,名瓜州,马上想起了这首词,以为就是词里面的瓜洲,一时兴奋,急切切地想象着在敦煌沙漠里看到这古渡头是怎么个光景。可直到汽车开进“瓜州”,望着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地,未见任何河流,更别说渡头了,当时还认为是沧海桑田,今非昔比。专门问了个当地卖瓜老汉,“瓜洲古渡”在哪里?人家一脸蒙圈,回说这儿自古无水,哪来渡头,有个火焰山还差不多。其实只要想想词里的一句“吴山点点愁”,就应该能想到这“瓜州“不是那”瓜洲“。这是题外话了。
如今来到这正儿八经的瓜洲古渡,由于积沙,此地离江已经很远了,更像一段内河,渡口也不见踪影,当然更没了百舸竞流的景象,只有几艘小货轮偶尔经过。根据历史记载,这瓜洲渡和对岸的镇江“西津渡”都是曾经的接驾地点。乾隆爷六下江南,估计都要从这里过,各种由长江来往的盐商货船,更是首尾相接,浩浩荡荡。但今天已是时过境迁,只留想象了。河岸上如今建成了景点,也是冷冷清清,只有一块“瓜洲古渡”的石碑让人想起点曾经的辉煌。
景点内还有个杜十娘的典故,沿江修了座“沉箱亭”,据说名妓杜十娘抱着她那装了无数珍宝的箱子就是在这沉下去的,算是惩罚负心汉李甲。无离头没认真读过《杜十娘》,但多少听过一耳朵,似乎也知道点故事梗概,心中自有一个杜十娘大概形象,可这“沉箱亭”旁的汉白玉雕像,和想象中有点距离。
杜十娘和沉箱亭
沉箱亭前
在景点的出口处,大家齐聚拍照,因为是游程最后一天了,留点合影。似乎还未尽兴,于是有人提议共同朗诵一段有关瓜洲古渡的诗词作为结束。当然还是选了白居易的名诗,于是在黄导带领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男女声越读越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邵伯
下午的最后一程是走邵伯镇,来到镇边,一条街道家家都卖小龙虾,各色招牌沿街铺开,一副生猛的样子,据说扬州人常来饕餮。
邵伯是个古镇,在运河边上,如今仍可见当年的一些情景。邵伯村的兴起和东晋宰相谢安有关,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谢”家,可见当时也曾富甲一方。当年邵伯镇所在之地无名,水网密布,地势不平,河水时常泛滥,后谢安到广陵(扬州)为官,主持治水,在此地修了大坝,古代叫做“埭”,用来调节水位,从此水患不再。当地百姓感恩谢安,把他比为春秋时期的召公(邵公),顺便就把这块地儿称作“邵伯埭”,还有一个名称为甘棠,没弄清楚历史渊源。
邵伯镇
斗野亭
到邵伯后,先是参观斗野亭,还专门请了一个当地导游讲解,是个看上去蛮干练的女孩,可惜对园里的典故和来龙去脉模模糊糊,答非所问,大家自己看吧。历史上的斗野亭是宋代建造,当时一堆文人学士,包括苏家父子,黄庭坚,秦观等都曾来捧场,留下诗文。当然今天的斗野亭是后来重建了,如今最显摆的内容是凑齐了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字,亭内有石碑为证。
园子里还卧着一头镇水铁牛,号称“铁犀”,大概犀比牛厉害些,镇水更管用。不过看外形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犀牛相去甚远,整个儿还是一头牛。
镇水铁犀
邵伯古镇
邵伯古镇沿着运河建成,到处是船码头,最出名的是乾隆爷题过字的“大马头”,无离头没写错,是“大马头”而非“大码头”,为何如此,不知。也许是乾隆爷笔误,写了个别字,也或是古体马、码不分。大马头的台阶比其他码头要宽些,应该是为了给乾隆VIP官船专用停泊。
大马头及河边麻绳店
邵伯很有点古镇风韵,青砖筑墙,青石铺路,边上的运河也是青青的,只是如今没有客船来往,缺点氛围。偶尔几辆摩托车驶过,也有点煞风景。
镇中心有座甘棠庙,好像还是谢公祠,清代曾作为巡检司办公,大概算是今天的镇纪委,所以在里面办了一个加强纪律教育的展览,一面墙上全是“廉”字。今古一堂,古为今用。
邵伯巡检司
在镇的一头还有座尼姑庵,一个镀金的双面观音像远远就能看见,金色的院墙可明显辨别出佛家地界,依水临风,仙气袅袅,倒是个修行的好地方,据说仍有不少出家女人在里面读经学法。
回程
走完邵伯,这一趟扬州行就结束了,大家在扬州高铁站分手,相约下一次奢望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