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中美洲(2)- 圣多明哥市(多米尼加)




无离头日志


第三天,2023-11-11,周六,晴雨不定,圣多明哥(多米尼加)


早起离开酒店,开车往多米尼加岛中央区而去,目标圣多明哥市,也是多米尼加首都。途中Viktor说点历史掌故。


据考证,哥伦布到来之前,当地有几个印第安部落,都是玛雅后裔,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人。西班牙人来后(按Viktor说法,是基督徒来后),这些当地部落被灭绝的差不多了。于是就从非洲贩运黑人奴隶,所以如今的多米尼加岛上人种混合,有白人,有黑人,还有混种,即白人和当地人混合或白人和黑人混合,所以相貌各异,肤色由深到浅,谱相齐全。仔细观察,这混合人种的身材,还是结合了不少双方优势,身高腿长,女性更是挺胸翘臀,算是杂交优势吧。只是不少人过于丰满,不知是基因使然,还是与当地食物有关。


邵纳岛巨人.jpg

佳人处处


多米尼加有记载的历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以后,但有些复杂。在过去的500多年里,西班牙人曾三次殖民多米尼加,中间转手给过法国,但那时候的多米尼加和海地还是同一块地儿。后来在18世纪末,海地黑人闹革命,把整个海地岛,包括多米尼加在内一起从西班牙和法国人那里独立出来了,搞了个海地国,所以有说法,多米尼加原是海地一部分,也对。再后来,海地国分裂,在海地岛东边的人也乘机起义,建了一个多米尼加共和国,时间大约是在1844年前后。当年带头闹独立的三巨头如今仍是多米尼加英雄,头像印在纸币上。Viktor一边说着,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百元钞票,给我们介绍了一番。不过独立后的多米尼加又曾被西班牙再次殖民,后来出了几个狠人,搞独裁专制,最后回到民主共和,已经是20世纪末了。整个一通眼花缭乱的历史,听着有点像20世纪初的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



多米尼加纸币.jpg

多米尼加纸币上的共和三巨头



Casa de Campo


途中经过一座私人庄园,西班牙名称 Casa de Campo是我们这一路的主要参观内容。这里有点城中城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一切,大多由庄园自己提供,包括水、电等基础设施。里面还有高尔夫球场和罗马式环形剧场,甚至有自己的国际机场,方便主人和有私人飞机的客人往来进出。


有不少名人来过此地,从美国总统到大牌歌星,还有几部出名的好莱坞大片在这里取景,好像还是环球影视的基地,拍过《加勒比海盗》,所以修了不少以假乱真的“古董”建筑,一眼分不出真假。当天游人不多,在里面慢慢走走,阴凉处坐下停停,看看远处高坡上的高尔夫球场,一派世外桃源。


庄园 - 合影1.jpg

Casa de Campo


庄园 舞台.jpg

大剧场


庄园 - 酒吧.jpg

酒吧


庄园 合影3.jpg

古建筑


闲逛来到纪念品商店,发现卖得最贵的是一种蓝色琥珀,一对小耳坠就是数万美刀。而最有特色的是一种石头,“海纹石(Larimar)”,据说只有多米尼加出产,因此被称为“国石”。店里的售货小姐一看到中国人,信誓旦旦说她们的Larima和中国的玉石或翡翠差不多。无离头瞄了几眼,怎么看也不像翡翠啊。


庄园 石头.jpg

海纹石


庄园琥珀.jpg

多米尼加琥珀


庄园 - 合影2.jpg

好莱坞影视基地


多米尼加雪茄


路上经过一个雪茄工场,才知道多米尼加产雪茄。一般人大多听说过古巴雪茄,但对多米尼加雪茄没什么印象。其实多米尼加雪茄也很出名,而且因为古巴雪茄受美国制裁,很难进国际市场,而多米尼加雪茄则不受限制,所以生意似乎不错。

来到的这家雪茄工场是一个大品牌,Vega Fina。参观了一下雪茄制作过程,完全手工,耗时耗力,难怪价钱不菲。


雪茄店.jpg

多米尼加雪茄


雪茄制作.jpg

手工制作


同行中无人抽烟,更无人抽雪茄,只是看个热闹,顺便买几盒做个小礼物。只有德威受朋友之托,专门要一种牌子,但此地似乎不产。Viktor说没事,另外换个地方定能买到。原来多米尼加雪茄主要被几个寡头控制,各自有块地盘,专卖自家产品。但顾客有时不认帐,在买一家产品时,还希望顺便买点其他牌子,所以大多寡头的专营店里也经常顺搭卖些竞争对手的产品,变成一种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怎么赚钱怎么来。


三眼湖


临近圣多明哥时,来到一个景点,三眼湖。其实是一串洞穴,由火山形成,里面有地下湖或潭,当年是印第安人取水生活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旅游景区。洞穴挺大,主要有三个高低不同的湖面,因此称为“三眼湖”。


三眼第一湖.jpg

三眼湖之第一眼


三眼第二湖.jpg

三眼湖之第二眼


三眼第三湖.jpg

三眼湖之第三眼


三眼湖.jpg

三眼湖出口


圣多明哥 (Sant Domingo)


下午来到圣多明哥,直接开到老城区,入住尼古拉斯总督酒店。酒店建筑是400多年前的总督府邸,由多米尼加第三任西班牙总督尼古拉斯.德.奥万多所建,100多年前被改为酒店,是个真正的古董。


总督酒店.jpg

总督府


入住后,发现酒店处处古色古香,整体像个城堡,考虑到当年环境,可以理解。客房内嵌套着室内楼梯,上个洗手间还要登几步台阶,窗台上有着厚厚的百叶窗,幽幽灯光下让人遐想往日时光。


总督府庭院.jpg

总督府庭院


总督府酒店.jpg

总督府一角


傍晚沿老城走走。老城不大,铺着石板路,透出一番历史。街边酒吧林立,音乐喧嚣,摊贩的叫卖声,和着来历不明歌手的西班牙曲风,混合在小城夜空。因为搞不清当地治安情况,心里总是有点毛毛的,不知这些热闹底下是否隐藏着不测,就没敢多逗留,早早回了酒店。


圣多明哥夜晚.jpg

圣多明哥夜晚街头


晚上睡在总督府的床上,做着500多年前的千秋大梦,很是得意。不料到半夜忽然浑身发痒。开初没介意,以为是中美洲的瘴气作祟,过一阵就好了。没想到越睡越难耐,一夜折腾。


第二天早餐,大家交流感受,原来都差不多,于是一致怀疑有跳蚤或臭虫或其他类似的中美洲小动物,也许还是500年前总督大人留下的遗产。这份遗产还十分顽固,留下的痕迹一路未能恢复,不识数甚至在回来后,还偶尔会起红点,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在后来的行程中,但凡听说要住古典式酒店,心下就开始打鼓。好在类似经验没有再次体会,算是多米尼加特产吧,印象深刻。


第四天,2023-11-12,周日,晴,圣多明哥


今天主要在圣多明哥市内游览。先是来到一座广场,由Viktor开讲一段圣多明哥城市历史,主要是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人殖民后的历史。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到1992年整500年,当时中美洲这一带搞了不少纪念仪式,如今仍有一些痕迹,街头巷尾但凡有500字样的内容,十有八九是和纪念哥伦布有关。


哥伦布和圣多明哥城


圣多明各是最早的美洲殖民城市,历史很长,Viktor的故事也很长,其中提了几个主要人物,多和哥伦布有关。我们一般说到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是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或称老哥伦布,但圣多明哥城的最早创建人叫巴塞罗缪·哥伦布,是哥伦布的弟弟,后来那座城在一次飓风中被毁了。如今的圣多明哥城,则是由老哥伦布的长子,迭戈·哥伦布重建,但已不在原来的地方。


迭戈·哥伦布后来被封为西班牙在“美洲新大陆”的总督,权力很大,是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所有殖民地的统治者。自然地,圣多明哥也就成了“新大陆”的核心城市或首都,当然这个首都比今天的多米尼加首都管辖范围要大很多。


除了几个哥伦布父子兄弟在圣多明哥留下故事,还有几个重要人物要提一下。在广场的一头,有座濒临入海口的建筑,是当年迭戈·哥伦布的总督官邸。这座官邸的女主人,也就是迭戈·哥伦布的夫人也是个人物。她和西班牙皇室关系密切,祖上也是王爷侯爷级别,后来嫁给了老哥伦布的儿子迭戈。Viktor说了两件关于这位夫人的轶事。第一件是“女人街”,原来当初整座城市是没有石板路的,每逢天阴下雨,一片泥泞,而哥伦布夫人则是一个社交达人,每天都要率领一众女眷从总督府出来遛弯,风雨无阻。可每次回来,双脚和裙摆都是拖泥带水,于是和丈夫抱怨。迭戈·哥伦布于是派人把城里的主要干道全修成了石板路,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道路。后人为了纪念迭戈·哥伦布夫人福荫后人的贡献,就把总督府通往主街道的一段命名为“女人街”,男人当然也能走。第二件是个大事,她把哥伦布父子,即两代哥伦布的灵柩从西班牙移到圣多明哥大教堂内,让圣多明哥也成了个基督徒圣地。


另一位要特别提及的人物,就是尼古拉斯.德.奥万多,我们这回住的酒店,就是他们家官邸改建。按Viktor说法,这位尼古拉斯总督大人对当时的多米尼加人的生活改善有着极大贡献。在圣多明哥城内,如今有许多医院,而且基本免费,还有许多学校,也是免费,这一切都和这位尼古拉斯总督大人当年的执政有关。而且这位总督还是个经济高手,当年办免费医院和学校,经费哪来啊?于是他想出一招,盖房子,搞房地产开发,而且是官方垄断,之后出租,再把租金补贴医疗和教育,有点今天公租房的意思。如此一位关心子民的总督,按说定是心怀仁慈,但却也有着另一副面孔。当年在多米尼加岛上有五个印第安部落,加在一起有几十万人。一次尼古拉斯用计将五个部落首领请来,好酒好菜招待,结果是场鸿门宴,最后把印第安首领全杀了,并在之后几年内将印第安人几乎杀绝,所以今天对这位总督大人的评价褒贬不一,魔鬼和天使齐聚一身。其实回头追究,当年的殖民者多数都是类似的角色,按Viktor说法,当初的西班牙人根本就没把印第安土著看成是同类,杀戮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总督尼古拉斯.jpg

尼古拉斯.德.奥万多


圣多明哥博物馆.jpg

西班牙殖民者和印第安土著


圣多明哥博物馆黑奴.jpg

黑奴


广场的另一边还有一幢石头建筑,曾经的市政厅,如今成了博物馆,陈列着一些图片文物,有当年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器具,也有西班牙以及后来的英国以及法国海盗和殖民者之间的角力。最后看一场3D电影,讲的是英国海盗之王德雷克大战西班牙守军的故事,核心是一出声东击西的战役,英国海盗大胜,攻破圣多明哥城。不过英国海盗只喜欢游荡在海上,破城后勒索到了足够金银财宝就离开了,所以至今城里人几乎不会说英语。


圣多明哥市政厅.jpg

圣多明哥市政厅


圣多明哥博物馆海盗.jpg

英国海盗德雷克


圣玛利亚拉梅诺大教堂(Basilica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la Menor)


接着来到城里一座教堂,是个Cathedral,号称美洲第一大教堂,大概是从建造时间算,而非从规模算。教堂建于西班牙殖民初期,应该是美洲最古老的天主堂了。教堂里葬着不少历史人物,最重要的要数哥伦布父子,曾经葬在教堂的祭坛底下,但如今已迁往他处,留下一个传说。其实哥伦布的遗体迁葬本身就是个传奇,500年来,多次在美洲和欧洲大陆之间转移。最后葬在哪里,如今是一个世界之谜,至少有两个地方都号称自己拥有哥伦布遗骨,一个是西班牙,一个就是多米尼加,这事后面还会提到。


圣多明哥大教堂.jpg

圣多明哥大教堂


教堂外是一个广场,哥伦布广场,中心理所当然有一座哥伦布雕像。独特之处是在基座上雕着一个往上攀爬的女性,不知何意。Viktor说是纪念一位知识女性,是美洲大陆上第一个能读拉丁文的女性。


圣多明哥合集.jpg

圣多明哥


政府大道和中国城


圣多明哥城的其他内容就很有限了,车开过一条滨海大道,两边政府机构林立,从国会到外交部,国防部,三军总医院等等,有点北京长安街的意思,当然气势不能比。不过人家占着海边,风景胜出。


多米尼加国会.jpg

多米尼加国会大厦


多米尼加国会门前.jpg

国会前


因为上次在绍纳岛没吃上龙虾,今天补上。来到一家中餐馆,“哇塞“,这龙虾还真可以,几人可劲塞也未能吃完,口味也上乘,估计后面藏着几个地道中国厨师。


餐后来到中国城,和世界上的中国城类似,招牌上写着汉字,但语法称呼却五花八门,有港式的,有台式的,有大陆式的,有时还得靠猜,但一座大牌坊上的“天下为公“四字没有疑义。


中国城.jpg

天下为公


哥伦布灯塔纪念馆


下午来到城外灯塔纪念馆,或称帆船纪念馆,是1992年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而建。纪念馆是一座船帆形状的大型建筑,横看像船,竖看像帆,当年落成时是件大事,教皇保罗亲临开馆仪式,如今门前还展示着教皇的座驾,一辆看上去有点怪的豪车。


帆船灯塔纪念馆.jpg

哥伦布帆船纪念馆


帆船教皇座驾.jpg

当年教皇座驾


这座博物馆的重要之处在于葬着哥伦布父子。前面说过,老哥伦布的最后葬身之地是个世界之谜。据记载,哥伦布病故在西班牙,葬在了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可老哥伦布生前曾有遗言,死后要葬在“新大陆”,所以几十年后,他的儿媳妇总算完成了遗愿,给迁葬到圣多明哥大教堂内。又过了几百年,法国人打败西班牙,接管圣多明哥。可西班牙人不能把老哥伦布留给法国人糟蹋啊,于是在撤离前把老哥伦布尸骨挪到了古巴,后来几经辗转,历经上百年,终于又葬回到了西班牙,如今在西班牙还有一块很隆重的哥伦布墓地。这事本来到此也就了结了,可时间到了1877年,多米尼加大教堂里的神父们突然宣称在教堂的祭坛下发现了一个盒子,上面注明是哥伦布的遗骸,并声称当年西班牙人临逃跑前搞错了,带走的不是老哥伦布,而是另有其人,于是舆论大哗。多米尼加也就趁势大做文章,硬是把老哥伦布的尸骨弄成了一个迷案,自今未破。其实按照今天的科学技术,多个国家都说可以来个DNA检测,但多米尼加死活不干,最后还把这多米尼加的哥伦布给迁到了新建的博物馆。


帆船塔墓碑.jpg

哥伦布墓碑


帆船教皇碑.jpg

教皇保罗揭幕处


尽管有这段曲折迷离的经历,这新博物馆还是得到许多国家认可以及捐助,里面有许多小展区,插着当年捐助的各个国家的旗帜。看到最后,有一个中国展区,面积很大,内容介绍上说是近年新建,估计捐了不少。另一个大展厅是印度,也是一片簇新,两个亚洲大国跑到加勒比岛国来竞技了。


中国展区.jpg

中国展区


由于纪念馆很大,没那么多展品,于是多米尼加政府就把这儿当仓库了,整个二楼是国防部档案室。难怪博物馆门口有些带枪的军人站岗,原来不是来守卫哥伦布遗骨的,而是来守仓库的。按Viktor的说法,这下老哥伦布也跟着沾光,小毛贼不敢轻易光顾。


帆船塔仓库.jpg

国防部仓库


帆船塔守卫.jpg

国防部警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