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四国(8):比什凯克,碎叶城,伊塞克湖(吉尔吉斯斯坦)



第十三天,2024-5-26,周日,雨,比什凯克 – 碎叶城(托克马克)- 伊塞克库尔湖



今天行程是开车从比什凯克到伊塞克湖,有点距离,早饭后出发。


高塔遗址(布拉纳塔/Burana Tower)


出城不久,来到一处遗址,布拉纳(Burana),现存半截塔形建筑,不清楚原始用途,有说军事瞭望哨,有说城市装饰,也有说是个宗教场所,类似宣礼塔。布拉纳塔据说最早建于公元10世纪,一千多年了。原先可能还有座清真寺,但已毁得踪影全无。布拉纳塔因为只剩半截,不高,约20多米,可以入内攀登上顶。进来后发现塔内有一个窄窄的环形石梯,仅容一人通过,上下一趟费不少周折。又一次感叹当年阿訇的不容易,一天要上下好几回。


这片遗址原先是一座古城,但从塔的高处看出去,如今已经没有太多痕迹,不知是被地震破坏了,还是给战争毁了。参观时遇到一群吉尔吉斯军人,像是新兵,长相和蒙古人接近,估计是来此进行传统教育吧。


吉尔吉斯遗址他.jpg

布拉纳塔


吉尔吉斯遗址塔2.jpg

曾经被毁的塔


宣礼塔遗址新兵.jpg

新兵


碎叶城遗址


离开“布拉纳”遗址,车往托克马克开去,那里有当年的“碎叶城“遗址。


听说“碎叶城“的名字,想必多数中国人都是因为诗仙李白出生地的缘故,所以此地可以算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典范。当然此说未经证实,不知真假,但无离头心底下宁愿信其为真,很大一个原因是“碎叶城”听着够浪漫,配着李白的仙气,十分贴切。若是换个名字,比方像老北京的胡同,什么“王寡妇街“、“哑巴路“之类的,估计还是让李白换个地方出生为好。


但在中国如此出名的一个地方,吉尔吉斯人大多无感,从没听说过,只知道那片地方叫做“托克马克城“,听着以为是前苏联的核能基地呢,因为”托克马克装置“是前苏联研发的一种超导核聚变设备。丽雯是搞能源的专家,起初也以为到了”托克马克装置“的发源地,后来才弄明白,根本两码子事。


我们的导游Boca号称跑遍过吉尔吉斯所有景点,但也不知有“碎叶城“这个遗址,更未听说过李白和碎叶城的渊源,在他的行程单上,也没有访问碎叶城遗址一说。经过我们一再要求,并煞有介事地告诉他探访碎叶城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目的之一。看到我们一脸严肃,Boca说试着去找找。


经过请示旅行社,Boca和司机大致搞清楚了碎叶城的方位,于是一路探寻而去。不久,车到一片开阔地,没路了!司机说“碎叶城“就是此处。四面看去,不见一人,也没有标志。正在疑惑间,发现不远处有群羊,还有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羊倌,骑在马上,很潇洒地挥鞭轰着羊群。Boca于是上前打探,一通我们听不懂的对话后,确认此地的确就是当年的“碎叶城”。羊倌指着不远处的一道土坡说:瞧,那里就是城墙遗址。


顺着方向看过去,的确有道城墙样的土堆,长长地展开,边上还有些埋在土里的建筑,看不出年代。由于常年的雨水冲刷,“城墙”已是沟壑纵横,似有若无,只能想象一千多年前李白生活在这片城墙之中的光景。


碎叶城羊群.jpg

碎叶城遗迹


骑在马上的羊倌大概也见过一些和我们类似的,寻找千年浪漫的游客,就很自豪地说:如今这儿只有我了,游人都拉着我照相呢。说话间,纵马一跃,就在沟壑间驰骋起来,似乎要给我们耍个酷的。别说,还真有几分潇洒英姿,但和李白似乎很难联想在一起。


碎叶城羊倌.jpg

听说国李白吗?


碎叶城酷羊倌.jpg

再见,碎叶城外牧羊人


拜见完碎叶城的真容,又一个浪漫的幻象在心底结束了,不知是喜是悲。其实旅行就是如此,在一步步的脚踏实地面前,一切想象都归于平淡。


此时有一辆大巴车也来到遗址,猜想必是国人,就打算招呼一下,却发现是一车日本人,于是大家挥手示意,看来李白在日本名头也很响。


天山脚下骑行


离开碎叶城,天空开始阴霾,紧接着一片冷雨浇来,气温骤降。此时已是午饭时分,来到一家农庄,Boca告诉说,我们在此午餐,然后骑马走天山。但此时暴雨愈发激烈,望着窗外漫天风雨,不知这骑行如何进行,京生和陈新已决定放弃。


说来也怪,饭后雨势渐弱,丽雯、不识数、无离头三人最终在两个马主的带领下,顶着小雨出发,一路远看天山山脉。


伊塞克湖骑马.jpg

天山脚下


天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东边是中国新疆,西边则是吉尔吉斯斯坦。此时的天山,冰川尚未融化,黑色的山川顶上应是一片白雪,但因为刚下完雨,山上云雾笼罩,远远只见一片朦胧,近处的草场倒是青葱油绿,显然这里不缺水。其实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诸国里水利最丰富的国家,共有上万条河流,其中大部分是靠了天山的融冰。我们今天骑行的地方中文叫做“楚河“。听着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中国象棋里的楚河汉界什么时候跑到西域去了。问了一下这”楚“字在当地语里什么意思,告诉说没意思,就是在骑马的时候发出的”啾啾“声,让马跑快点。原来如此,于是每人在马上”楚楚“一通。


走到半道,Boca告诉说两个马工想和无离头照相,问行不行?照相当然没问题,但为何事呢?闹半天原来是他们发现无离头和香港影星成龙有几分相似。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无离头但凡到了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总要被错当几回Jackie Chan。无离头有时对着镜子看看,除了大鼻子和成龙有几分类似,其他实在不知哪儿沾光了。


红土崖


离开马场,车继续前行,来到一片红色山崖。Boca带着徒步在崖沟里走了一段,眼前的红土崖,由于大自然的造化,步行景移,仿佛人工雕出来的一幅幅画面。来到高处险出,也有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红土崖.jpg

红土崖


红土崖2.JPG

崖底




天黑后入住酒店,据说在湖畔,四面望望,一片漆黑,几盏路灯在微雨中飘摇。



第十四天,2024-5-27,周一,晴,伊塞克湖– 比什凯克

昨晚入住的酒店在伊塞克湖畔,因为天黑,整个没见着湖水。天明后,打开窗帘,OMG,眼前景色美到让人无法形容!


伊塞克湖晨.jpg

窗外晨景


热湖 -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是一个高山咸水湖,据说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山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南美的滴滴喀喀湖。其实伊塞克湖的美不仅仅是大,更在于四面的环境以及透明的水质。远远看出去,湖的背后是一整片的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属于天山山脉。目前正是春末夏初,绵延的雪山一片洁白,阳光下泛着光,如同仙境。伊塞克湖在当地也被称作“热湖“,原来湖水从不封冻,尽管冬天四面白雪,湖上依旧行船。


伊塞克湖虽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但在湖的四面,住着好几个民族。据说当年有几个部落在附近争战,打到伊塞克湖时,一下子被这里的风景给震撼了,忽然不明白为何还要打仗?于是大家一合计,都别打了,咱们每天守着这湖过日子吧。从此不计前嫌,忘了初心,每日湖中打鱼,岸边放牧,在这过起了太平日子。


伊塞克湖鱼干.jpg

伊塞克湖鱼干


湖畔公园


看着美景,听着传说,来到了湖边公园。眼前湖水开阔,只见岸边草坪上有五栋奇特建筑,原来代表着五种重要宗教,伊斯兰清真寺、犹太教堂、佛教寺庙、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似乎想表明此地包容万象,来的都是客。


伊塞克湖欢迎你.jpg

欢迎来到伊塞克湖畔


伊塞克湖礼拜堂.jpg

天主教


伊塞克湖伊斯兰教.jpg

穆斯林


比什凯克湖畔公园.JPG

湖畔公园



游湖


上了一艘游船,缓缓驶入湖心深处。此时清风拂面,晴空万里,雪山益发亮丽。四面看去,处处景色不同。向南看,天山白雪覆盖,往北看,绿水青山,大片白云飘在山顶,再看岸边,静静的湖水漫在沙滩上。此时Boca端出冲好的咖啡,伴着湖光山色,大家细品。


伊塞克湖南面.jpg

湖上看天山


伊塞克湖另一面.JPG

另一面


伊塞克游艇.jpg


伊塞克游艇4.jpg


伊塞克游艇2.jpg


伊塞克游艇6.jpg


伊塞克游艇5.JPG


伊塞克湖行船.JPG


伊塞克湖水手.JPG

水手



山地人家


下午回比什凯克,走的道路与来时不同,一路翻山。相较于上午的伊塞克湖边,完全不同的景色。这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路边时有溪流,牧场,毡房,让人想起数年前去过的新疆伊犁。包括这里的人,看上去也类似伊犁的哈萨克,孩子们也是打小在马上生长。


吉尔吉斯斯坦牧场.jpg

天山牧场


吉尔吉斯牧场少年.JPG

牧场少年


吉尔吉斯牧场风光.jpg

牧场


熬鹰


途中,旅行社还给安排了一个节目 - 熬鹰。一对吉尔吉斯兄弟带着几只样子很凶猛的鹰在路上等我们,Boca说是金雕(Golden Eagle)。见面后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训鹰的基本情况,原来有不少技巧和规矩,之后展示几个猎鹰捕食的场景。大家更感兴趣的是举着金雕拍照。


猎鹰陈新.jpg


猎鹰冯丹云.JPG


猎鹰冯丽雯.JPG


猎鹰京生.jpg


猎鹰曹平.jpg


猎鹰金雕.JPG

鹰抓兔


猎鹰射鹰.JPG

射雕英雄


猎鹰.jpg

少年弯弓射大雕


猎鹰小子.jpg

训鹰小子



第十五天,2024-5-28,周二,晴,比什凯克 – 北京


今天是在吉尔吉斯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天,晚上要回北京,白天就在比什凯克游览。



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的古代历史说起来很长,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就有了,但那时只是个小驿站。近代历史和中亚其他城市类似,先是被沙俄吞并,后来划入苏联,改名伏龙芝,再后来又独立,重新改回比什凯克。


如今走在街头,也和其他几个斯坦国首都类似,政府大楼是最气派的建筑,路边不少雕像,没细看,多为历史人物。在21世纪初的“颜色革命“期间,比什凯克曾有过“郁金香革命”,把当时总统搞倒了,具体情况不详。


比什凯克.JPG

比什凯克街头


比什凯克街头雕像.JPG

街头雕塑


比什凯克黑白两道.JPG

黑白两道


比什凯克政府大厦.JPG

政府大厦


比什凯克街头画廊.JPG

街头画廊


比什凯克巧遇.JPG

巧遇新疆代表团



伏龙芝故居博物馆


正在街头闲逛,偶尔发现有个很小的博物馆,仔细一看,原来是苏联红军时期大名鼎鼎的伏龙芝故居博物馆,临时决定参观一下。


伏龙芝故居门外.jpg

伏龙芝故居门外


伏龙芝的出名是他的军事才干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但那是在莫斯科。而此地则是他的出生地,伏龙芝军事学院和美国西点,英国桑赫斯特,法国圣西尔,并称世界四大军校。如此一位著名军事家,无离头一直以为是个白发老军人,但这次才知道伏龙芝40岁就去世了,真是英年早逝!


伏龙芝故居.JPG

伏龙芝雕像


伏龙芝和列宁.jpg

伏龙芝和列宁


伏龙芝联共领导.jpg

联共(布)领导人


博物馆如今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几位中年妇女在管理着。知道我们是从中国来,很有点感慨,说这是她们这么多年接待的第一拨。也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红军也慢慢被人们忘却,早已今非昔比,伏龙芝的名字不知还有几人能记得。


伏龙芝出生小屋.jpg

伏龙芝出生小屋


阿拉阿查国家公园


下午还有时间,来到郊外一处森林,阿拉阿查国家公园。这里山清水秀,是个徒步的好地方。沿着一条小溪往上,来到一片卵石滩,Boca问大家是否继续攀登。抬头看着长长的山道,有点力不从心,决定略过。


国家公园.jpg

阿拉阿查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2.jpg


国家公园3.JPG

取景


下山的路上,有人问道,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居然说普通话。不知是谁忽然想起传闻中的“东干人“,一时好奇心大起。原来在我们的旅行手册里提到,吉尔吉斯斯坦有个地方,村民们都说一口地道陕西话,祖先大概是几百年前从中国来的。但和这对夫妻套磁半天,人家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东干人“,但口音不像陕西话,听了有点失落。


回到比什凯克,一天游览很快过去,晚上飞回北京,到达已是黎明。(完)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