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6/2/2 – 2016/2/11
印度皇宫列车之旅
印度皇家列车
前记
选择印度出游,一直没报太大希望,因为听了太多的负面消息。什么神牛乱窜,牛屎满街,喝点水就拉稀不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直到出发,心里还是惶惶,不识数准备了一大堆药,从防蚊子到防拉稀,中药西药齐备,还不时提醒:“别碰生水啊!连刷牙都要用瓶装水啊!饭前的餐具一定要酒精棉消毒啊!”,一副成仁就义的架势。无离头虽有点不以为然,但私底下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想着就当啃个鸡肋吧,好歹是趟豪华火车游,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试一把。
没想到从第一天起,一路新鲜不断,目不暇接,每日行程满满,以至于到晚上都想不起白天都经历了些什么。一趟旅程下来,回头想想,居然是所有旅程中内容最为丰富,惊奇最多的一次。而且每天生水刷牙,印度咖喱不断,且饭前的餐具也多顾不得酒精棉,可不但没闹肚子,干脆几天不上厕所了。当然光是不闹肚子,这旅行也算不上惊奇。认真想来,这一路上叹为观止的城堡,无处不在的宫殿,真假难辨的历史,形色各异的寺庙,加上原始风貌的动物保护区和当地人的生活态度,精彩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想象。
第一天,2016-2-3,周三,晴,广州-德里
从广州到德里的飞机约5个多小时,早上近八点出发,按说要下午近两点才到,但因为两个半小时时差,不到中午就到了,接站的小伙Gordon西装挺挺,头发光光,一副专业架势。先拉到了一个印度餐馆撮一顿,好像就我们一桌,旁边上菜上水倒是一溜印度跑堂,很热情,不停给添东西,吃得什么不记得了,当然少不了咖喱。
饭后还有时间,直接去了新德里的中心,总统府和国会所在地,类似于美国华盛顿的“The Mall”或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德里分为老德里和新德里,其实这新德里也不新了,还是英国人在时就建的,其实就是从老德里城扩出来的,所以不管新旧,在街道上地标都是德里(Delhi),没见到有新德里一说。但对外提起印度首都,却常常说“新德里”,似乎是两座城,到了也没弄明白这“德里”和“新德里”到底算一座城还是两座城。
印度的总统府,总理府,国会大厦基本都在一条街上。最气派的当然是总统府,圆形的穹顶比美国白宫大多了,在一条笔直大道的尽头。边上的总理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大楼也不甘落后,红色砂岩的高大建筑比肩相邻,各自抖着威风,据说都是英国人留下的。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印度门(Indian Gate)”,一座仿照巴黎凯旋门的建筑,好像是为了纪念一战和二战结束,同时也是“新德里”和“旧德里”的分界线。
印度门
国会山附近的大道很开阔,也很干净,行人不多,传说中的神牛更是看不见的。路上不时走着三三两两的卫兵,大概类似咱们的武警或“8341”,手上拿的像是没有枪托的AK47,很随意地抓着,枪口朝上或朝下都有,和咱们的天安门卫队的严肃没法比,倒是有点阿拉伯反政府武装的派头。
国务院大街
政府大院
路旁
随意的持枪卫兵
印度街头
皇家列车
离开“国会山”,就奔德里火车站去了,说是上车前有个欢迎仪式。
来到车站,咱们要乘的“豪华”列车还没到达,但敲敲打打的欢迎仪式已经开始,两个漂亮美眉给每人眉心点个红痣,再挂个花环。仪式还没结束,一声汽笛,那辆豪华的列车就缓缓过来了。
皇家列车
迎宾
戴花环
为游客点红心的美眉
送行仪式
轮子上的皇宫(Palace on Wheels)
咱们坐的火车直译过来应该是“轮子上的皇宫”。怎么样,听着够“豪华”吧!在网上搜一把,还有不少照片,光光鲜鲜的,奶油色的车身上装饰着几个蓝色的车名,据说是“皇家蓝”。一排顶着印度大包头,留着小胡子的威猛列车员挺挺地往车门前一站,看着也的确够份。可待到这“轮子上的皇宫”晃晃悠悠开进德里站,实实在在停在面前时,和照片中的“豪华”实在有点反差,首先这车厢没那么高大,奶油色的车身也有点陈旧,像是过期了的黄油,至于皇家蓝的车牌没看清楚就过去了,似乎也沾了不少灰尘,猛一眼过去,有点中国当年绿皮车的感觉。虽然之前的期望值也只有80分的水平,可真实见到后,也就剩下60分不到了。唯一和照片上名实相符的大概是列车员,一老一少,俩货真价实的印度大包头,老的是车厢长,叫Ranjan,约莫50出头,带着一个叫Sumer的助手。不像咱们的火车车厢按数字编号,人家每节车厢有个名,咱们给安排在一节称作“Kota”的车厢里。Kota一共有四个包厢,每个包厢里空间有限,两个单人床占了绝大部分位置,当然还是留下了两人挪腾的地方。卫生间还行,不过和宣传的“五星级”酒店好像还有不少升级潜力,当然也许印度的“五星级”就是这样。最令人满意的是每节车厢里的“客厅(Saloon)”,咱们这整节车里就是我们一伙,所以这“客厅”也就给包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带来的中国零食先亮出来,摊一桌儿,万一这每天的印度咖喱受不了了,就靠它来当饭了。
皇家威仪车头
车厢长Ranjan
车厢编码 - KOTA
这是几号车厢?
火车就要出发了,列车主任请所有乘客先到酒吧车厢开会。酒吧车是装潢最考究的地方,列车主任先来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欢迎加介绍,原来这“轮子上的皇宫”当初还真是“皇家列车”,属于拉贾斯坦王公,在英国殖民时期很出风头,独立后这些王公也慢慢落魄了,皇家列车就放弃了,再后来商人们发现了机会,买过来一通改装,就成了如今的旅游豪华列车,仍旧打着皇家的招牌。如今在全印度有好几趟这种列车,走着不同路线,但这“轮子上的皇宫”是史上第一辆,上世纪80年代处女航时印度各界名人都来了,从总理到部长和各地土皇帝,不过首航的正式乘客只有5个人,乘务员却有56人,够气派吧!列车上还有两节餐车和一节Spa,一日三餐是包在车费里的,Spa要单独付费,不便宜,愿者上钩。
酒吧车厢
列车会议厅
车长
终于发车了,“哐嘡,哐嘡”,晚饭就在这摇摇晃晃中展开,内容可以说丰富,但咖喱是必不可少的,牛肉当然不会有,鸡肉,羊肉唱主角,大家似乎津津有味。一眼看过去,各色人种都有,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德国,还有不少印度人的样子,一打听,却几乎都是在欧美回来的。最惊奇的是全车除了我们一伙,居然没有任何其他中国人。问了一下咱们的车厢长Ranjan,好像还真没有什么中国人来过这趟火车。行,难得,回去有吹牛资本了。
餐车
缠头围巾,越长等级越高
后厨
列车一路向南,以慢车的速度朝斋普尔开去,时走时停。虽慢,却左右摇摆的厉害,在车上走路很难平衡。如今中国高铁盛行,火车已经感觉不到摇摆了,平稳的不能再平稳,这种“哐嘡,哐嘡”的节奏似乎已经很遥远了。躺在铺上,晃了一夜,有种摇篮式的舒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