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2019-6-23,周一,晴转雨,圣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这名字在中南美可能很普遍,百度一把,先出来的不是萨尔瓦多国,而是巴西萨尔瓦多市,原来萨尔瓦多在西班牙文的拼法是El Salvador , 但中国话里这EL不知如何发音,就免了,简称萨尔瓦多,电子字典里一看没有EL打头,就理所当然地把巴西的萨尔瓦多市给列了出来。所以游客要先搞清楚几个概念,萨尔瓦多、EL 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EL Salvador 是国家,Salvador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其他地名,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 就是萨尔瓦多的首都了。
上午的安排主要是在首都圣萨尔瓦多转悠,车先往城中心开,来到一片似乎很混乱的地方,弗朗西斯说这就是圣萨尔瓦多城了。细看街道两边的建筑,其实还是很考究的所谓殖民地风格(Colonial Style),但在每栋优雅的楼前都停满了摆摊卖杂货的小车贩,一顶顶鲜艳的阳伞把原本不宽的道路占去一半。艳阳下虽也花枝招展,近看却是一地垃圾,把原本清静优雅的小楼小街道搞得杂乱无章,一副没有协和感的混搭。这下明白了为何没安排我们住到市中心来。估计夜晚收摊后的街道更是狼藉,不忍多视。问了下弗朗西斯为何城市治理如此混乱,说是当年殖民时期,市中心还的确是个“高尚”之地,居民多是白人为主,后来好像是由于多次地震,有钱的居民都跑了,于是难民涌入,在有钱人家的房前屋后都安营扎寨,后来又做起买卖,久而久之,成了地面上的主人,而真正的房主一看这架势,也就不回来了,出现了如今的这幅贫富交织,优雅和粗俗齐头并进的独特景观。
小贩占据古城
老城的中心是一个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雕像,如同许多南美国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年份是1821,整个中南美洲几乎都独立了,萨尔瓦多也是其中之一。不过那时的所谓独立并没有成为萨尔瓦多共和国,只是大家都从西班牙人那里分离出来,不听总督号令了。真正的萨尔瓦多共和国大约成立在1840年前后,那时的中国还在鸦片战争呢,最惨的时候。
中央广场
总统
1821雕像
罗萨里奥教堂(Iglesia El Rosario)
萨尔瓦多全民信教,70%以上是天主教,剩下的30%也是和基督相关的各种教派,所以可以说100%是个基督教国家,教堂自然处处可见。但在圣萨尔瓦多的市中心有一座教堂却独享盛名,称为罗萨里奥教堂。其独特性不在于繁复和辉煌,反而是它外表的不起眼甚至破败,既没有高高的尖顶塔楼,也没有十字架之类典型标志,外观上整个建筑给人一种粗糙水泥烂尾楼的印象。但你必须进入教堂内部,这时你会发现一座非常有现代感的建筑。整座教堂内部色彩丰富,但基本是由天然光线透过彩虹玻璃形成,从环保角度上来说,可能也算个独创。因为印象中的教堂应该是暗暗的,窗户不多,幽暗之处以烛光照明,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让人敬畏和相信上帝。所以当时这个教堂一出来,各方争议不断。“这是教堂吗?”最后据说还是教宗一锤定音,认可! 但世界上只允许此处一家,不可再有分号,免得将来大家胡乱创作,满世界都是不像教堂的教堂,岂非“教将不教”。不过尽管整个建筑很现代,但仪式一开场,还是很有宗教神圣感,并不因为敞亮明快的光影而受影响。
其实天主教底下也分许多门派,有些对外公开,做礼拜时大门敞开,来得都是客,认不认上帝都可进来。但另外一些就相对封闭,只有实名认证的教友才能进门。罗萨里奥教堂是属于较开放的类型,所以游客盈门。的确也值得一看,是圣萨尔瓦多不多的惊喜之一。设计师当年好像还是个学生,当然后来就盛誉不断,成大师了吧。
罗萨里奥教堂内观
教堂内墙
教堂远看
奥斯卡·罗梅罗主教
出了罗萨里奥教堂,又来到一处和教会有关的地方,奥斯卡·罗梅洛主教纪念堂。奥斯卡·罗梅洛在上世纪80年代被暗杀了,但在2018年才被罗马现任教皇方济阁封为圣徒,这在天主教里是极高的荣誉,所以在一个全民信上帝的国度里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看了下介绍,奥斯卡·罗梅洛的主要事迹还是没搞清楚,为何在故去这么多年后才被封为圣徒更是不明所以。但大概来说,他的功绩是呼吁人权,保护信徒之类。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后,萨尔瓦多有过激烈内战,打了很多年,死了几万人,一些军事强人出来搞独裁,当然就用各种方法控制舆论,镇压反对派等等,杀了不少人。奥斯卡·罗梅洛当时是主教,出面批评了独裁政府,同时保护了普通神父和穷人,最后不知得罪了哪一派,被暗杀了。这事影响很大,又牵扯到政治因素,教会内部可能也有不同声音,所以直到几十年后才被现在的教宗认可。
奥斯卡·罗梅洛纪念堂的设计很有感染力,一副暗色铜雕半写实半抽象地展示了一幅卧像,简单里留出想象空间。即便是我们这些非天主教徒,也受到一种感染。
出了纪念堂,赶上一个基督教活动,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只见不少人抬着一副圣像沿街游行,烟火缭绕,颂声不绝,无离头看着有点新鲜,前后赶着拍照,但估计在这个国度里是经常出现的一副景象。
圣徒纪念棺
纪念教堂
圣徒和凡夫
仪式感满满
芭蕾舞剧“灰姑娘”
近午时分,来到国家大剧场,很热闹,似乎有演出,弗朗西斯说正在上演Cinderella,就是“灰姑娘”,问我们愿不愿看,票价只要五美元,而且因为旅行社给了他参观博物馆的门票钱,也是五块,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就用那五美元顶了这戏票,因为反正博物馆赶不上了。虽然不知道这演出水平如何,但在中美洲湿热气候下走得有点累倒是真的,于是决定看演出,顺便休息休息。再说了,即便是一场不入流的芭蕾舞,也能直接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好坏都是一个意外。旅游嘛,就是希望有点意外的收获。门口撞上弗朗西斯的一个朋友,很自豪地和我们介绍说是他的飞行教官,没想到咱这导游还开过飞机,原来他当初是上的军校,学直升机,后来不知身体哪块出了些状况,没当成飞行员,学起了旅游。不过小伙子人缘可能还行,所以当年的教官还和他挺亲热。
国家大剧场还是很考究的,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大理石地板和雕塑很有点西班牙风格。观众很满,大多像是本地人,没太多游客,看来是个地道的圣萨尔瓦多娱乐。我们五块钱的票居然是在二楼包厢,角度很好,体验一把当年殖民者的生活。演出开始后,先是一帮孩子上来胡崩乱跳,一看就是凑数的,有几个胖丫头没一点芭蕾舞的身条,看得人直乐。不过主角和后来的正剧还是很专业的,拉美演员的爆发力很好,跳起来似乎不太费劲。故事是个世人都熟悉的内容,所以也很直白。至于芭蕾舞团是否有名,算几流,网上查了一下,没找到介绍,估计不入流。无所谓啦,看着开心就好。
国家大剧院
剧场海报,不知所以
剧场内
包厢
辛德瑞拉
小演员
Boqueron 国家公园和圣萨尔瓦多火山
下午出城来到一个国家公园,Boqueron National Park,公园的最主要内容是遥看圣萨尔瓦多火山。这座火山数百年来曾有过多次喷发,把首都圣萨尔瓦多毁了好几回,上午看到的老城里那些被放弃的经典式样建筑大多拜它的缘故。不过最近一次喷发也有百把年了,所以早已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如今在火山口边缘早已开辟了大量农田,植被成荫,当初的火山口又留下一个圆圆的大钵子,成了旅游点。
在中美洲这块地方,地质上来说是火山活跃带,各种火山遗迹很多,但圣萨尔瓦多火山由于其破坏力以及靠近首都,多次喷发等缘故,似乎在当地很出名。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一路上餐馆和小摊遍布,游客络绎不绝,显得很热闹。
国家公园
公园餐厅
萨尔瓦多国树,有点不起眼
火山口
吧啦吧啦
EL Boqueron 公园
下午回酒店后时间还早,出去转转,昨天的经验是附近没什么像样的酒吧和餐馆,也就没抱任何希望,不料走过几个街口后,居然有一片灯火辉煌处,一组现代化的建筑群,还有不少很新锐的餐馆,边上的露天广场还有一个大屏幕,正在转播永远在进行的足球赛。对嘛!足球、啤酒、热烈的情绪,这才是中南美洲的应有的气氛!看来弗朗西斯说的“fancy”区大概就是这里。中美洲的气候阴晴不定,目前又是萨尔瓦多的雨季,刚才还好好的天空,皎月高悬,忽然一阵怪风,紧接着倾盆大雨,不过很快又是雨过天晴,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大屏幕里的足球赛也仍在继续。
时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