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2/4/25 – 2012/5/4
不丹记忆
听说喜马拉雅南麓的不丹国还是很早前的事了,印象中有点神秘,但不甚了了。几次商量后,玩顽童一伙决定走一趟,亲自一探究竟。于是选定2012年五一假期出行。如今时间已过了近一年,当时的新鲜劲早都淡了,只记得是在大山里转悠,具体去过哪些地儿印象不深了。看着照片想起了一些片段,零零散散,凭记忆重新整理一下,排列在这本册子里。
不丹记忆 之 出发
还未成行,就先感觉到了一些奇特之处。先是这团成份复杂,国籍有中美,民族分汉蒙。再是这不丹国旅游是国家包干制,所有外国游客每天收费标准由国家旅游部(也许是旅游局,大概厅级单位)统一决定,分个淡季旺季,然后不论你走哪个旅行社,按天算,一口价。事先把钱一块儿打到旅游部帐上,等完事了,旅游部确认旅行社没有严重坑蒙拐骗行为,再把钱给旅行社,算是国家保险加公证,倒也让人放心,够有创意的!
不丹是个山国,所谓地无三尺平,哪哪都是山,包括机场也是建在一条山沟里,时不时就是云山雾罩,每天的起降都是个探险过程。我们到的那天,飞机在山里盘旋了俩钟头,愣是没看见跑道,最后飞行员放弃了,说咱们最聪明的做法还是先到别地儿降下去。一拐弯就落在了旁边一机场,一打听,是印度。心里直犯嘀咕:“怎么随便就上别国了?”但看机上其他乘客就像没感觉似的,估计这种事已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过了约半天,说是不丹上空云雾散了,又飞了回来。落地一看,就一条几百米长的跑道,飞机若在大点儿,估计就从那头出去了。后来听说这机场只有不丹航空独家飞行,统共3架飞机,7-8个飞行员,好像每人还是身怀绝技,从没出过事。因为航班有限,进不丹第一要素就是定机票,定不上,使馆连签证都不给。
登上不丹航空
大山里的机场
等待安排
不丹记忆 之 “宗”和政教合一
不丹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它的“宗”。这“宗”原是一个行政区,有点咱们省的味道,全国有20宗,也就是20个省。但当地人说“宗”,更多是指一幢建筑或一片建筑群,相当于咱的省府大楼,一般说来也是省里最派头的建筑,看着都像布达拉宫似的。但里面总是一半留给省长大人和他的公务员们,另一半却住着最权威的大和尚和他的喇嘛弟子,头陀沙弥之类。一楼两用,最高行政机关和最大法事巫事主办地很和谐地溶为一体,更有不少省长本人就是大和尚,称为僧官,政教通吃,想让分开都难。
“宗”
风景优美的“宗”
“宗”内庭院
因为全民信教,所以一路行去,最多见的就是各种寺庙。具体每座庙贡得是何方神圣,早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骑着老虎从西藏来的松赞干布和扛着锄头的莲花生大师。
佛祖故事
大金佛
拜师
虔诚
不丹记忆 之 红衣喇嘛
不丹全民信教,每个男子一生中都要到寺庙里当几年喇嘛,所以喇嘛处处可见。大多着红袈裟,似乎没什么级别之分,不像基督教,红衣主教可不是人人能当的。服饰虽然没有区别,不过修行还是不同的,随手拍到的喇嘛各式各样,摘几张放这。
朝气蓬勃的喇嘛
师傅不在时的小喇嘛
赶着上课
法事结束后的喇嘛
开心喇嘛
我困了
见到美女时的小喇嘛
耍酷喇嘛
心怀拨测大喇嘛
偷窥
不丹记忆 之 国王和幸福指数
不丹王国的历史有点长,早年和西藏,印度有点搅合,几个半人半神的偶像都是从这几个地儿来的。如骑着匹狮子的西藏王松赞干布,到处教人种菜种药的印度佛爷莲花生大师等等,如今也还都是当地的顶礼膜拜对象,家家都有他们的画像供着。不知何时起,佛爷们后代变成了国王,一代代传了下来。当今国王是个帅哥,又娶了个有点小资的靓女王后,把个不丹百姓弄得晕晕乎乎,好不自豪,满大街都是国王王后的恩爱照片,有点咱们形象大使的意思。不过这国王还是很有想法的,咱不丹是个穷乡僻壤,统共也就70万人,要想和他人比GDP指数,估计没戏,那咱来点别的吧,于是发明了个“国民幸福指数”,还在联合国大力推广一番,弄得满世界都知道。这一招还挺管用,全国老百姓都以幸福为生活目标,而且是以自己感觉的幸福做参考,钱多钱少不太在乎。给我们导游的小伙,大学毕业,考了个导游证,每年只工作六个月。因为这儿的气候分为好季和坏季,每3月轮一下。旅游也是好季就旺,坏季就淡,所以小伙子干仨月休仨月,觉得很幸福。问他为何不在淡季干点别的活,多挣点,回说一是没什么愿干的活,二是可能也就不幸福了,指数下降。
万千粉丝的国王和王后
王宫大门
当然这国王也不光是喊喊口号,让老百姓感觉幸福就完了。不丹能做到全民义务教育加上全民医疗保险,所以老百姓后顾之忧不多,幸福指数也就高了。这儿的教育挺普及,即便是山乡僻壤的,碰到个不起眼的孩子,说起英语来都没困难。再加上人口少,无工业,不杀生,无污染,整个国家到处天蓝蓝,水清清,山绿绿,算是个和谐社会,国王功不可没。
快乐小不丹
连狗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低
幸福指数颇高的导游
不丹记忆 之 衣食住行
衣 不丹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男的叫“裹(Gho)”,女的称“旗拉(Kira)”。男装有点中国汉朝古人的神韵,宽袍大袖,很废布,穿起来也很费劲,一块大布料内翻外裹中间还要提上来勒住,自己基本搞不定,难怪叫“裹”。下面是一双长筒袜,配上不丹版布鞋或皮鞋,看着倒还精神。一群小伙裹着一群“裹”,横着过来,很有点侠士范儿。女装很艳,基本上是一块丝绸被面不知怎么三缠两缠就上了身,加一小袄,婷婷袅袅走出来,花枝招展,和中国旗袍有得一拼,给不丹平凡的山色添了不少彩。为了好记,只要想着是把旗袍上下“拉”开了,就是“旗拉”。不丹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正装进“宗”或庙宇。因为不丹旅游基本是每天走不同的庙,所以导游小伙天天都得穿着或带着“裹”,以备不时之需。我们一伙在一家纪念品商店试了一把商店卖的“裹”和“旗拉”,一人一身,很费了一把功夫才在店员帮助下把全套行头弄整齐了,还很得意地在店里集体留影,只是到了也没买一件“裹”或“旗拉”,很不好意思,但实在不知回去如何安顿这大块被面和料子。
“裹”和“祺拉”,全副行头
挺合适
很不丹
穿“裹”需助手
食 不丹全民信佛,所以任何生灵是杀不得的,当地人全部食素。可总不能让食肉民族来的游客不沾荤腥吧,于是规定餐馆可以卖肉食,但不能杀生,于是所有上桌的动物都要运到国外杀了再运回肉来。当然品种数量就很有限了,我们在那的一个多星期,每顿饭基本一个荤菜,牛肉或羊肉或猪肉,其他都是素玩意,按水浒李逵的话就是“吃得淡出鸟来”。回国后那几天,吃嘛嘛香。所以上不丹游玩,吃就别指望了。
基本为素的自助餐
住 不丹酒店可能也分级别,但我们一路住过的都大同小异,房间宽大,家具都是当地特色,有点中国古典家具的风韵。但真正不丹百姓的房子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参观了几个传统民居,估计是当地财主级别的,一般是三层楼,一楼会客接待吃饭等等,二楼睡人,全家不论人多少,在地上横一片,再往上就是储粮的地儿,通风,四面无围,可能是保证粮食干燥。一层层之间楼梯比较简单,有的就是一根木头刻一溜槽子,上下得有点功夫。不过当地都是山民,平时走路不是爬上就是爬下,爬树串顶也是家常便饭,上下几级梯子自然不在话下。房间采光不好,大白天也是黑乎乎的,加上地面上横七竖八地放着些桌椅板凳之类,不留神就能跘个跟头。
普通人家上楼
富裕人家
去之前,考虑着来点农家乐之类的,在不丹人家住一晚,情调一把,就让旅行社安排一夜不住酒店。旅行社倒是很痛快答应,给做了安排,还给出地址,几月几号某某山庄某某人家,听着挺像回事。到达前一夜,导游听说我们要住别人家里,一付很疑惑的眼光,一直问我们“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stay in local people’s home?” 弄得我们毛毛的,不知有什么玄机。一商量,决定放弃,临时让旅行社给安排到另一酒店。后来我们路过那个“某某山庄某某人家”,专门去看了下,直庆幸没尝试这农家乐。一个大通屋,有厕所没浴室的,也没个像样床,不知如何过夜。赶上探险家还行,咱这伙挑剔家伙,非半夜三更起床撤鸭子不可。
行 因为是国家包干制旅游,各旅行社派给游客的车也基本一致,条件不错。路自然都是山道,盘上旋下的,有时隔着个山沟,目的地看着清清楚楚,可得绕个把钟头才能到。第一天住的酒店挨着机场,下了飞机就能见着,走路也就十分钟,可因为隔着条小溪流,拉我们的旅行车转了近一钟头。
不丹车不多,私家车更少,所以路不拥挤,不然这小山路非天天断道不可。一路最常见的是装点得花花稍稍的卡车,很像印度的大篷车,但不是用来拉马戏团的,是正儿八经运货的。跑着长途,这车或多或少沾着些土,但前面这片色彩鲜艳的装饰和上面画着的妖魔鬼怪美女诱惑却永远明光灿灿,招摇过市,似乎都在比着谁更威风漂亮。
大篷车
车身上的吉祥三宝
不丹记忆 之 男根风俗
不丹人喜欢涂鸦,到处是绘画,墙上,大门上,一片花俏。当然也不是那种随意乱画的,多数是有些寓意的飞龙走兽,花鸟鱼虫,基本上是出于匠人之手,算是工艺美术作品吧。但在这一堆花花绿绿中,最奇特的是各种巨大男性生殖器的画像或雕刻。大都是画在外墙最显眼的地儿,或是挂在大门或房顶飞檐处,一个个还弄得雄姿勃勃,一手抓不过来,外表又漆得鲜艳,不知有什么含义。看那架势,有点门神避邪的意思,类似中国的秦叔宝或尉迟恭。可为何这家伙能镇住小鬼或偷儿,就怎么也想不明白。很多小摊上常常是齐溜溜码一排,花色品种齐全,看着挺喜气,想买个把带回,又考虑到在中国有点少儿不宜,回家后也不知何处放置。另外没准过关时再被严打一把,放弃。
造“根”大师
规格品种齐活
雄赳赳
大门上的辟邪与壮根
驱邪壁画
满墙雄风
巨根
不丹记忆 之 虎穴寺
一路进了许多“宗”和庙,多是大同小异。规矩也基本是脱鞋而入,顶礼膜拜,当然各家有自己供的佛爷,不尽相同。最终进了多少寺,拜了几尊佛也记不清了。印象最深是虎穴寺。这虎穴寺该算是不丹名气最大的寺庙了,建在峭壁上,远远就能瞧见,式样也很别致,有着藏式建筑的雄奇,又有着日式建筑的精致。加上顶着蓝天白云,俯着绝壁清流,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去的那天,赶上不丹全国最大的一个节日,登高节。这节日有点像咱的九九重阳,人人需登高辟邪,所以整个不丹都出动了。虎穴寺自然是首选,满坑满谷都是人。导游告诉我们这山要爬几个钟头,掂量了一下,我们决定骑马上山,一是省点劲,再也试试不丹马的感觉。
车到山脚,树林中杂杂拉拉地停了十来匹马,都不起眼,细一瞧,还有骡子有驴,高矮不齐,大多瘦零零的,毛色杂乱,不像良驹,直担心能否驼得动人。每人给安排了一匹,上去后才发现不论是马是驴还是骡子,都没有缰绳,也不套笼头,只有一个座鞍,马工一吆喝就自个儿开始爬山。山道本来就险,窄窄地也就能过一人,旁边多为悬崖,可这马还专沿着崖边走,让人胆战心惊。不过看着不起眼的老马瘦驴,却极有耐力,像山羊似的,在徒步爬行都要四肢着地的陡坡上,走得稳稳当当,一步一脚印,不断超越爬山的人群,一口气到了接近虎穴寺的驿站。从内蒙来的布仁直感叹这马厉害,换了蒙古马,打死也不肯爬这山,而且也根本爬不了。就是来了欧洲纯血名马,看着雄赳赳,气昂昂,估计不出几步也就翻沟里了。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畜!
上马开拔
登虎穴寺途中
半途休息
虎穴寺
虎穴寺以传说中的一只飞虎得名,寺庙后面至今有一小坑,传是虎穴,供人瞻仰膜拜。赶上人多,排队才能接近那坑,没那耐性,也缺点虔诚,就略过了。进了几个庙堂,认不认地见佛爷就磕几个头,算是没白来一趟。
寺外休息处,见一群少男少女也来拜山,其中很有几个帅哥靓女,五官身材非常入镜,不知谁先上去搭讪了一把,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几个漂亮点的女孩可能见多了,挺大方,摆出pose任人拍,有点明星架势,倒是几个破男孩,害羞不好意思,躲躲闪闪,还被其他同伙起哄了一通。
不丹女学生
大方美女
虎穴寺前的经幡
朝山母子
朝山归来
不丹记忆 之 壮士陵
或许是因为山高路险,不丹这地儿历史上少有大的干戈。但凡有点和邻国吵架骂街的事,都是大事,国王一般要御驾亲征,起码派个王子,有时还弄出些英烈故事。旅途上碰到一个景点,一片色彩炫丽的碑型建筑,立在山口,附近的林子里还拉上了无数的经幡,迎风摇曳,很是壮观。导游说这是当年一王子带着一拨壮士出征,和旁边哪个国家还是部落干仗,王后老妈在家里念佛保佑,发下心愿,每日修一砖石碑,直到儿子得胜回朝。那一架打了几十天,所以就修了几十个功德碑,林林总总搁一块,就成了这片壮士陵。问起这一架有多少壮士殉国,导游咿咿呀呀,说大概3-5个,口气里很为这不够壮烈的故事遗憾。但无论如何,这片陵还是很有一看。
远眺壮士陵
壮士陵近看
壮士出山
壮士陵前
壮士陵上不识数
不丹记忆 之 多雄拉山口
山口这词听过不少,耳熟能详的如红旗拉普山口,唐古拉山口等。虽未见过,但感觉中应是些险峻必经之地,四面悬崖陡壁,中间山风呼啸,早年间还可能土匪马帮出没。在从廷布到普纳拉的山路中,行程上专门说明要过一山口-多雄拉,心想看看到底什么摸样。可其实是一路走山,哪哪都有窄道陡坡。上上下下,左盘右旋,不知何时就过了山口。但路边山崖下偶见的翻车,还是有点提心吊胆。
多雄拉山口险路
山谷翻车
印象最深的是多雄拉的酒店。酒店开在山颠上,一条窄道陡陡而上,几面都是崖,易守难攻,像个战略要地。酒店也是依着地势,没一点开阔之处,连大堂也得爬几十个台阶,车不能到。
山顶上的旅店,车不能达
酒店风景很好。清晨站在阳台上,极目远方,一览众山小,远远地说是能看到珠穆朗玛。试着找了一下,几个山头都差不多,七嘴八舌,最后也没个定论。倒是早晨的阳光色彩柔和,缓缓地照在酒店的彩色外墙,加上鲜艳的服饰,漂着热气的咖啡,一派幸福满满的样子。
多雄拉山口酒店的咖啡
晨光里的酒店女孩
探寻珠穆朗玛
不丹记忆 之 不丹旅游业
旅游业是不丹第二大支柱产业,仅次于水力出口。但旅游产品基本限于手工妖怪和涂鸦绘画。唐卡应是最高规格精品。
笑容可掬的老板娘
牛鬼蛇神满墙
妖怪面具
老龙头面具
旅游业虽然重要,但和多数百姓似乎没多大关系。在其他旅游地常见的招徕游客的夜生活,酒吧,咖啡几乎不见。多数人还是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来到几个还算大的城市,天一黑,游客居然找不到吃饭的地方,饭店早早都打烊了。和旅游业最相关的大概是娱乐了,不知道不丹是否有成熟的娱乐业,我们看到的娱乐是一场表演,演员戴着面具,在一块空场上上蹿下跳,好像有点巫术的渊源,舞蹈类似跳大神。不过别说,小伙子基本功还行,蹿得蛮高。当然也有器乐,那玩意巫师做法时也用。
表演
巫师风范
民族舞
临时乐队
庭院剧场
不丹记忆 之 射箭
一路上唯一看到的百姓娱乐是射箭,田边地头,逢周末节日,常见一群汉子比箭,但奥运会上倒也没听说不丹队如何如何,印象中都是韩国队和中国队。细一打听,人家私底下玩的箭的射程据说比奥运赛远一倍以上。不知是看不上奥运会的花架子,还是根本就不知还有个奥运会。无论如何,这儿的男人箭术不好是件很丢人的事,所以不少男人都把有一只好弓作为人生大事,不遗余力。
射箭汉子
不丹记忆 之 职业美校
参观了一座学校,大概是个国立美专之类。一群少男少女分门别类地学着不同的不丹手艺。有画唐卡的,有雕男根的,有朔泥人的,有踩缝纫机做“裹”和“旗拉”的,一个个全神贯注,似乎都在进行着一项项神圣的艺术创作。到底也没搞清楚这是个什么级别学校,中专,大专,大学,好像都对不上,且称为职业美校吧。不过哪天从这冒出几个国宝级人物应该不奇怪,70几万人的国家,举国上下又喜欢满大街涂涂抹抹,一不留神可能就成了一方大师。
画唐卡,瞧那眼神!
学雕刻
缝纫课
教授
不丹记忆 之 手工作坊
不丹旅游的一大卖点是手工作坊。估计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心插柳,人家本来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弄了几百年了,如今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干了,又成了物以希为贵。实用价值当然是不能和机制产品比较,但大家要得就是这份粗糙。
手工造纸,看着像豆腐作坊
手工织布,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比织布的妈妈更能推销
不丹记忆 之 山村印象
不丹是个农业国,但所到之处没有平地,到处是梯田,如何灌溉,不得而知。运东西基本靠驼,不是人驼,就是马驼,没见过有挑担之类。至于干活的家伙事,多为简易工具,镰刀锄头等,很小农。住家门前也是一片农家景色,稻田就在门外,柴火沿墙而堆。山里孩子下课后背篓回家,山里红的脸蛋带着质朴,英文却是很流利。
山民院外柴火
镰刀割草
使用原始工具的村妇
山村的孩子
身居荒僻,英文很溜
来,合张影
不丹记忆 之 河流水利
山高林密,不丹水利丰富。缺乏工业,无可用之地,于是出口,印度是主要出口地。一路行去,见了许多河,多不宽,但清澈,各种建筑多沿河而建。
山中河流处处
河上桥头堡
河边大户人家
河畔经幡
河道上的经幡铁丝桥
不丹记忆 之 国宝六不像
不丹有几件国宝,其一是“六不像”,说是有六种动物的特点,即熊背,狗腿,牛蹄,鹿脸,羊尾,角马角。细一看,的确,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所以无名,称“六不像”。不丹还流传着一些有关“六不像”与佛主的故事,具体情节忘了。
六不像
不丹记忆 之 途径曼谷
来回经泰国曼谷,回程停一天。日走大王宫,夜游湄南河,未见人妖,只有宫廷艳丽,夜色如洗,有照片为证。
大王宫前
大王宫一角
国王像
皇家仪仗队
玉佛寺读经
卧佛寺大佛
湄南河上游艇
游艇三姐妹
乐不可支
艇上起舞
大王宫夜景
金光水色
旅行日程:
2012-04-25: 晚上北京飞曼谷
2012-04-26: 曼谷飞帕罗。游帕罗宗,博物馆,Dumtseg庙,祈楚寺。
2012-04-27 : 帕罗到廷布。游国家纪念碑,绘画艺校,民俗馆等。
2012-04-28: 廷布到普那卡,经多雄拉山口。
2012-04-29: 游普那卡宗,Chheme庙。
2012-04-30: 普那卡回帕罗。走织布作坊,造纸作坊,手工艺品店。
2012-05-01: 帕罗,游虎穴寺。
2012-05-02: 帕罗飞曼谷。
2012-05-03: 曼谷游,大王宫,玉佛寺,卧佛寺,湄南河。
2012-05-04: 曼谷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