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越老泰滇四地行,2024-2-13 至 2024-2-28
泰越寮金三角
到达河内
今天初四,北京还是龙年春节假期。下午从北京飞越南首都河内,乘越航,第一次。四小时飞行,一小时时差,出海关已是天黑。
来接机的是一女导游,阮氏翠,典型的越南女子名。阮氏会中文,自称小翠,老白按中国习惯,一开始称她小阮,似乎还有点反应不过来。小翠上车先交代一通越南旅游例行事项,内容有点像飞机起飞前的安全告知,千篇一律,估计是经常带大团,职业病。
从机场到河内的道路有点中国改开初期的模样,新老建筑混杂,多为三、四层高,式样也是随心所欲,多瘦小苗条。小翠解释说因为河内房价高,年轻人买不起房,兄弟数人就分祖上老宅,为了公平,就竖着分,房子越分越窄,有些就成了一张床宽度了,可好歹也在街边露个脸。其实房子细溜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土地稀缺,政府控制,每一块建房地基都划成4米乘10米见方,标准的火柴盒形状。当然有钱的可以连续买几个四米,盖出一栋气派的房子。但多数人财力有限,就只能买一个四米。问起小翠河内房价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小翠想了想,张口一个天文数字,以亿为单位,吓一跳,原来是越南盾。不过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十来万一平米,赶上北京房价了!但人家是按地价算,上面能盖好几层楼呢,所以也还行。
河内街头窄门脸
聊着天,车到河内老城,十分热闹,原来这里也在过春节,全国放假,满城人都涌到街上来了。小翠说,越南春节放假5天,比中国的7-8天略短。
老城路窄车多,摩托车尤甚,大多不是电动车,是正儿八经的烧油摩托,突突响着从人缝里穿过。摩托多为日本产,应该也不便宜,但看不出真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尾气的余韵,似乎没有太多环保限制。
老城窄窄的街道旁,不太明亮的灯光下,摆满各种摊贩的零碎。饭店的烧烤桌大多延伸到半条马路,坐在矮凳上的食客气氛热烈,多为年轻人,说着听不懂的越南话,满身活力随着火锅的雾气弥漫。
我们的车来到一家餐馆前,外面看着还算体面,进来后发现有不少西方游客,不知是否属于“涉外餐馆”。据小翠说法,越南正在搞对外开放,发展自由经济,但真正已经放开的大概只有服务行业,特别是餐饮行业,所以街头百花齐放,餐馆林立。
这家餐馆主打越餐,上来一堆菜肴,其中我们熟悉的大概是越南春卷和越南粉,其他看着也像中国菜,但味道更多酸、甜、辣,经典的东南亚口味。大厨码盘也略显粗犷,支楞八叉,透着点南蛮遗风,不过和老街的气氛挺融洽。
餐桌上事先放了一盒塑料薄膜样的米纸皮,估计是用来裹菜吃的,但又薄又脆,不知如何下手。经指点,是裹热菜用的,经热菜的水汽一熏,纸皮就软了,如同烤鸭卷饼。
入住的酒店在老城区内,外面街道虽乱,但内部很安静,条件不错。酒店走廊里挂了一墙老照片,近一看,原来都是重要政治人物,国家元首级的有好几人。
酒店大堂
一早出来,直奔河内市中心的政府所在区域,胡志明纪念馆也在这里。
在越南,胡志明被尊为国父,我们的导游也一再提起这点,生怕我们不知道。其实胡志明50 -60年代在中国还是名气很大的,无离头打小就记得有个长胡子的“胡志明伯伯”,是中国的朋友。后来的援越抗法,援越抗美都和这位“胡志明伯伯“有关。至于这种铁杆关系到底怎么来的,从来也没想过。至于到了79年的中越干仗,那时的胡志明伯伯早已作古。记得还有些说法,什么如果胡志明还在,中越大概是干不起来的之类。不过这话是否有根据,就无法假设了。老话不是说兄弟还阋墙呢?
胡志明纪念馆远看像个古希腊神庙,方方正正,四周一圈罗马柱。今天初五,假期未完,参观者众,门外排起长龙,但行进很快,不多久就来到馆内。
胡志明纪念馆
参观队伍
胡志明去世后,遗体被放在了水晶棺内保存。如今开放,供瞻仰。馆内放置胡志明遗体的大厅四面不透自然光,只有几点幽幽灯光照亮参观步道。中间有一束强光集中在遗体面部,远远看去很清晰。旁边四个纹丝不动的持枪卫兵,营造出一份肃穆的氛围。但不知何故,无离头老是觉得遗容有点蜡质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保存过于完好。
出来后,外面一片晴空,河内的政治中心都在视野之内,正对着纪念馆的是国会大楼,一枚越南国徽装饰在墙上,远看和中国国徽还有几分相像,只要把中国国徽中间的五颗星换成一颗独五星,基本就能乱真了。街道上还挂着许多越南党旗,中间一个交叉的镰刀斧头,说明也是共产党。但在党旗下,不时见几个数字3-2,开始不明何意,原来是纪念胡志明率领越共建党的日子,1932年2月3日。
国会大楼
越南国徽
胡志明旧居
胡志明纪念馆的旁边,是胡志明在河内的旧居 – 主席府。这是一幢黄色的法式楼房,三、四层高,外表很漂亮。不过那更多是摆样子的,因为胡志明不愿住在里面,所以在旁边修了个全部由红木建造的,四面通风的二层小楼,像个吊脚楼。一层是会议室,据说大部分越共中央会议在这里召开。二楼是办公和卧室。胡志明终身未娶,没有正式夫人,所以室内只有一个小床,非常简单通透,通透到几乎没有隐私空间。这种房子设计,据说是为了夏天纳凉方便,有益健康。那年头没有空调,听起来有点道理。
主席府
胡志明官邸 - 吊脚楼
胡志明寝室
越共中央会议室
提线水上木偶
提线水上木偶是越南国粹,据说有点像京剧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我们下午的主要安排就是看木偶戏。所谓的提线水上木偶,说白了就是把全世界都有的提线木偶搬到水池上来演,舞台本身是一方水池,观众坐在池边看。演员躲在有遮挡的水池舞台后面,用线绳操纵木偶在水面上表演。剧本的内容很简单,大多为田野村夫、村姑们的生活场景。因为是在水上表演,要充分利用水池的特点,所以养鸭摸鱼之类的场景占了多数。但因为演出是三维立体,所以舞台比一般的木偶剧要庞大复杂些,可能有些演员还要站在水里操纵傀儡。这些活灵活现的操作,加上舞台边上咿咿呀呀,很有特色的器乐伴奏及人声演唱,虽然一句听不懂,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一伙人看的直乐。
水上木偶剧场
表演
谢幕
看完后,后台演员出来谢幕,统统站在水池里,无离头想低头侦察一下后面的机关,没得逞,秘密都被一个大罩子样的木结构给挡住了。不过无论如何,节目很有特点,值得一看。推荐!
升龙城及旧日王宫
看完木偶戏,来到河内旧王宫,据说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越南的历史有点曲折,在公元十世纪前,越南多次归属中国,称为“北属“时期,后来独立,历经多个朝代,比较有名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李朝和最后的阮朝,一个开创独立王朝,一个结束封建朝代,被共和取代。不过朝代虽然更替,但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儒释道三家好像也是历代王朝的治国基础。
越南王早期的王宫在越南中部,大约在公元一千年前后,当时的越南王巡视北方,据说在红河地区(澜沧江下游),遇见一条龙从河里升起,认为大吉!于是将王宫迁到此处,并命名为“升龙城”,就在今天的河内地界。河内在历史上还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就像中国的皇帝一样,改朝换代了就要给都城取个新名。后来到了19世纪的阮朝,决定把这块地儿叫做河内,因为红河在此处分为两条支流,而河内就在这两条支流中间,是名副其实的“河内”。
“升龙城”皇宫
龙宫
皇帝御座
如今,当年的老王宫遗址尚存,但上面的建筑多在越战期间被美国人炸没了。所以我们今天看的“旧日王宫”,其实大部分是越战后重修的。可能是因为实力有限,建得敷衍了事,不但没有修旧如旧,甚至一些关键部位,如上朝大殿等,干脆就是一块超级画布,如同舞台布景一般,前面再摆上个假龙椅,草草了事。但还是不少人拍照留影,也是一景。
河内街头
下午没有其他安排,就在河内街头闲逛。今天是春节假日最后一天,河内街头人满为患,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过马路要有几分神勇。导游说此地的人行道不是车让人,而是人躲车,所以千万别相信那画着的横线能对你提供保护。过去也曾听说过越南的交通厉害,今天亲自试了一下,名不虚传。但无离头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里虽然人车不分,摩托车横竖穿插,一片混沌。但其实有自己的规矩,你看不到人车真正的碰撞。那些骑手都是手脚麻利,小摩托开得滴溜溜,该快该慢心里很有谱。
河内交通
走了一会,街头小店已经没啥新鲜内容。早就听说越南咖啡出名,于是来到一家咖啡楼,位置很好,面对一片湖水,被称为“还剑湖“,是个很有故事的湖。大概由于位置过于优越,居然将几种有特色的越南咖啡都售罄,只剩下最普通的”拿铁“或”美式“,没辙,将就吧,有美景也凑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咖啡厅
今天要去下龙湾,离河内160多公里,一早出发。
越南总面积约为30多万平方公里,大概中国一个省的大小,但却划成了60多个省和直辖市,比中国多了小一倍。从河内到下龙湾要经若干省市。小翠说越南的省区划分很有特点,个个都是细长苗条,加上越南整个国家地图形状也是苗条美人,从南到北,瘦伶伶一条,中间还掐了个美人腰。另外再加上昨天见到的地面上瘦骨嶙峋的房屋建筑,所以越南有“三细”之说:国细,省细,房子细。老白经过一日观察,发现越南还有一细,女子腰细。你别说,越南女子还真是多细腰,尤其是穿着越南服的女子,无论老少,很少有膀大腰圆的。这种上紧身,下开叉的越南国服,本身也能发挥优势,在视觉上把人拉长了。况且服装大多艳丽,赤橙黄绿青蓝紫,满城飘过,也是一道风景。
花哨
艳丽
下龙湾
下龙湾在海边,是一个很大的海湾。小翠说法,之所以叫“下龙湾”,是与河内的“升龙城”配对。你想啊,龙虽是帝王的替身,能升天到玉皇大帝那里报到,但说到底龙宫可是在海里。“升龙”之后,总不能老是悬在空中,得有个地方下来不是,所以“下龙湾”就被选中,成为了回龙宫的通道。
当然,龙下海的地方肯定要有点仙气,所以下龙湾的景色也的确不同凡响。海边看出去,一座座岛礁浮在水面,在一层薄薄的云雾下,如同中国的桂林山水,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桂林”,估计是中国游客给起的。
海上桂林
下龙湾的景色不仅仅要在岸边欣赏,更要乘船穿行其间,才能细细品味,于是登船出海。游轮早已备好,今天游客不多,能坐100人的游船只有30多位游客,基本上就两拨人,除了我们,其他多是印度游客。船很空,原来今天是春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所以游客寥寥。据船长说,昨天还是满座的船,今天就只有1/3了。船上经理很热心地帮大家拍照,还悄悄告诉一个秘诀,原来在船侧的一个特定角度,能拍出一人两影。
一照双影
起锚后,来到顶层甲板,视野立刻开阔。只见游轮在山水间急速穿行,四面景色不停更迭。海里长出的岛屿山峰,形态各异,很有灵气,实在叹服大自然的造化。不知何故,此时忽然想起一首中越友谊老歌,“越南-中国“,丽雯于是从手机里放了出来:”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
游轮
斗鸡岛
狗爬山岛
“越南 - 中国”
船行约40分钟,来到一座大岛礁,泊岸上岛。原来岛上除了自然奇景,也有些人工开发。
先是走进一个巨大岩洞,千奇百怪的巨大钟乳石形成了一幕幕奇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千万年前,这个岩洞还在水下,常年的海水侵蚀,掏空了石缝中的泥沙。之后又由于海水降低或岛礁上升,溶洞浮出海面,但还是藏在乱草杂木之中,无人知晓。后来据说是一位猎人或渔民,不小心从崖上掉落,无意中发现了,再后来就被开发出来,成为旅游景点之一。溶洞的特点是大,装个几千人不是问题。
溶洞
奇石
屏风
从溶洞出来,上竹筏小船。穿过一道天然水门,就进入一片四面山峰包围的幽静水域,称作“月亮湖”。湖水幽幽,竹筏成行,依次排开,也算别有意趣。“月亮湖”最出名的典故是曾经拍过电影“007”,但不知是哪一集了。
湖边崖树上,有些懒猴等着游人喂食。这些猴的最大特点是屁股艳红,在绿树丛中,猴子本不易被发现,但红屁股一翘,立刻就被游人视线逮着。这里的猴子看来生活惬意,每日有游人眷顾,不愁吃喝。不过一伙人看看四面环境,又开始替这帮红屁股家伙操心了,这孤零零的一个岛,红屁股们要在这生活一辈子,多无聊啊!其实说是野猴,也有些奇怪,你说这帮家伙从哪来的?总不能自个儿从海上游过来吧!
月亮湾猴岛
专心致志
月亮湾入口
从月亮湖的竹筏下来,登上一艘摩托快艇,在群岛间驰骋。驾艇小伙为了让大家开心,来了几个急速漂移,引起一片惊呼。在一片开阔的海面上,估计只要不把船开翻了,大概是不讲其他交通规则的。
快艇上
天堂岛
最后一个游览内容是“天堂岛”,一座既有细白沙滩,又能楼梯登顶的漂亮岛屿。山顶约有百十米高,但要爬非常陡峭的石阶。
来到山顶,四面一看,整个下龙湾尽收眼底。除了处处海秀山奇,更有一群游轮排列在海湾里,如同一个舰队。从上往下看,视角如同航拍,愈发显得整齐威武。
游艇满泊
登顶天堂岛
来到山脚,有座铜像,但不像是越南人。原来是个苏联宇航员,叫季托夫(Ti-Top)。据说他当年访问越南,是胡志明陪着来玩。大概这季托夫特别欣赏下龙湾,尤其是这座“天堂岛”,所以后来就修了这座雕像纪念。故事听起来总有点怪怪的。
苏联宇航员季托夫
今晚住下龙湾,由于连吃了几顿越餐,胃里的酸甜辣已满。和旅行社一通交涉后,晚餐改为越式海鲜火锅。下龙湾靠海,海鲜地道,总算把几天累积的河内老城味道做了个清算。
入住的酒店是个Casino,但赌场只许外国人进入,生意冷清。丽雯试了一把老虎机,玩了小半个钟头,居然只输掉一两个美刀。按这种玩法,赌场恐怕连电费都收不回来。其实丽雯只顾按键,每把为何输赢一概不知。酒店窗外看出去,下龙湾海边摩天轮高耸,霓虹灯闪烁。
下龙湾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