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4-01-31 2014-02-09
斯里兰卡游记
前记
听说斯里兰卡,全靠了当年的班达拉奈克夫人,斯里兰卡首相。也许因为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全权于一身的女人,而且还曾宣称要搞社会主义,班达拉奈克夫人成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上宾,在中国风光过一阵。记得那个时代在中国最出风头的外国元首级人物第一个要数西哈努克,接下来就该算班达拉奈克夫人了。在没有风光片也没有旅游概念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西哈努克和班达拉奈克夫人访问某地的新闻片就成了难得的旅游电影,至今还模模糊糊有点印象。已经不记得班达拉奈克夫人长得什么样了,现在想来一个党政军大权在握的女首相,应该是个女强人,或如今的女汉子。但当时可没这种感觉,只记得一身纱丽的夫人比起当年流行的“铁姑娘”,“钢大嫂”,不是一个路子,更温和一些,顺带着把斯里兰卡也联想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国家,尽管连它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没搞清楚。假如那首相是卡扎菲,估计一定把斯里兰卡想成了民风凶悍之地。看来这领导人的个人行为还真是代表了国家形象。
班达拉奈克夫人首相官邸
这次去斯里兰卡,却是因了莎莎,当今的神人。莎莎本名嬿婷,和不识数是少时的故交,后来失了联系,阴错阳差在路上撞着,已是几十年后了。初见莎莎,是个慢声细语的弱弱样女子,且食素拜佛,做慈善济众生,似乎与世无争,其实却经营着一个有点神秘的会所,在皇城边做着道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画得一手独树一帜的水墨油国画(无离头无法判断这画的归类,视觉上的确是水墨,油画,国画兼而有之,所以胡乱创了一词,若说的不对,得罪了),拍卖会上价格不菲。另外还兼着几个美院的教授和校董,办画展,邀名流,张弛有度,信手拈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也有着一个会所式酒店,Zylan Villa, 交给女儿管理。莎莎好客,听说玩顽童一伙常出游世界,就力邀下一目标去斯里兰卡,由她来安排。一言既出,十分认真,交给Helen亲自张罗,定酒店,排行程,找导游,备餐饮,把生意都撇下了。
莎莎画
和往常一样,确定成员和出行日期又是一大梦魇,变数多多,最后一共十二人出发,其中六人游完斯里兰卡继续马尔代夫,体验一下海上人家的风光,另六人则直接从斯里兰卡回国,继续呼吸北京的空气。
第一天,2014-1-31, 周五,晴冷,北京 - 科伦坡 (Colombo)
出发选在大年初一,乘斯里兰卡航空。飞机是在下午,所以优哉游哉,不紧不慢地到机场。斯里兰卡虽非旅游热点,但还是乌央央一飞机游客,彬彬碰上一个熟人,是前一晚刚在春节晚会大出风头的主持张国立。据说这班飞机是春节特运,北京直飞科伦坡,平时没有直飞航班,需转机。这有点国内火车春节临时客车的意思,看来这中国特点也出口了。
一口气飞了七个半小时,临下机广播当地时间,看看表怎么也对不上。即便有时差,也该是差个整点啊,可表上时间和播出时间相差有整有零,且这零头还挺大,不是误差能差出去的,以为是飞机上播错了,没当回事,反正安全到了。直到下机后想对表,才弄明白原来斯里兰卡和北京时差两个半小时。这可是第一回知道居然还有半小时时差一说。再一打听,说这事儿是他们国王几年前自个儿定的,未经格林威治标准批准。估计国王老兄要体现一把权威,我的国家我做主,你能把我怎么的!
Helen带了司机和助手接机,一路直奔她的酒店,Zylan Villa。天已晚,高速路边景色模糊,似乎和北京的机场高速区别不大,只是少了点高高杨树立在两旁。
Zylan Villa
酒店藏在一片闹中取静的使馆区,离班达拉奈克首相府邸不远。进门后是一片匠心独到的舒适布置,房间厅堂挑高,各种装饰简而雅,麻溜的水泥地,厚厚的原木门,配着沉沉的黄铜插销。墙上挂着些莎莎的画,多为各种淡淡的花,衬着庭院里恰如其分的花草树木, 一泓深色的水里躲着的几条花色鲤鱼,有点江南邻家小院的闲适。屋顶凉台上还有一个小小泳池,就着晨光或伴着月色,可锻炼,也可冥想,看你的心境了。
Zylan Villa
鱼塘
老板Helen
仔细看一下这儿的建筑,房间室内都挑得很高,窗户也高,可能是为了通风。但外面的房顶却斜斜地压下来,伸出很长,似乎是想挡住远处的视线。也许这儿的气候适宜开窗开门,但又不想让街坊邻居一眼瞄出各种动静,就有了这么个设计,胡猜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想来是错不了的。
算上时差,已是北京后半夜,不识数潜伏的流感有点抬头,赶快睡了。
舍利塔
第二天,2014-2-1, 周六,晴,科伦坡 (Colombo) - 高尔 (Galle)
科伦坡
上午游科伦坡,先是停在独立广场,是一座由一群柱子撑起来的四面通风的建筑,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祭祀场,形式庄严,大概是为了产生仪式感。后天就是斯里兰卡独立日,也就是国庆,可这独立广场高扬的却不是国旗,而是五色相间的佛旗,由此也可见佛在这里的影响和法力。其实这佛有自己的旗帜还是这次旅游才知道的。佛旗历史很短,始于1952年,还是个美国人发起创建,算是国际佛教大联盟吧,原意大概是效法基督教的梵蒂冈教皇,统筹世界佛事,也有点当年共产国际的意思。旗帜上蓝黄红白橙五色分别代表自信,神圣,智慧,纯粹,真诚,导游说的。
兰卡佛踪
独立广场佛殿
甘珈拉玛雅寺
接下来是参拜市内最著名的寺庙,甘珈拉玛雅寺 (Gangaramaya Tempo)。寺庙建在闹市中,与旁边的百姓人家毗邻而居,若不是因为门口脱了一大堆鞋子,一走而过或许都未曾注意是个大和尚的宝刹。门口坐着位安祥的老和尚,笑容可掬地欢迎八方来客。听Helen说起来,这不起眼的老者是寺庙中的头牌大师,还是本国一重要人物,经常和国王一起露面,主持重大仪式,两天后的国庆一定又会有他的身影。
史上国师论道
当今大和尚
不同于咱们的禅室净土,这儿的佛寺都没有三进大院式的庭院深深,也没有如来,观音等众佛排序而修的宝殿。天王,力士等侧立守护的规矩也都免了。众神随意占个地儿,或坐或立,中间夹杂着各式神仙妖怪和开明绅士,叫得出名的有中国的福禄寿星,灶王爷,土地老儿,红脸关公等等。好像悟空,八戒,牛魔王之类也有踪影。其中数关老爷最多,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面前多有一个让人捐钱的罐子,好像关爷爷也是财神之一,虽然史书说他不爱女人也不爱财。
最令人叫绝的是庙堂里外还供着各色凡间俗物,一辆黑色劳斯莱斯老爷车和一辆奔驰老爷车并肩而立,另外还有不少值钱的物事儿堆砌的琳琅满目,其中还有一个珠宝堂,放着几柜子的各色宝石。听说有不少是当地华人捐的或存放那的,看来咱同胞还是很有创意的,谁说中国人创新精神不足?
关老爷和古董车
各路神仙
发髻舍利
其实来这庙的最关键原因是膜拜一件宝物,佛祖的发髻舍利。据说这舍利不属于该寺,是由别处借来,供当地信徒膜拜一段时间,然后继续游走他方,传播佛意。因为是圣物又是宝物,当然不能随便乱看,每天只有很短一个时刻由一个体面和尚捧出,让佛家弟子顶礼一番。Helen的妈妈是该寺施主,大和尚见了也要几分客气。若不是这层关系,我们一伙也是没有资格到小经堂内就近膜拜这佛舍利的。进了法堂,圣物已经请出,一些看上去非常虔诚的香客已在祈拜。相较与那些低首合十,盘腿席地的真正信徒,玩顽童一伙更愿意拿相机对着圣物留影,一时咔嚓声不断。不过这儿的寺庙似乎不太在意这些礼数,来的都是客,主随客便,笑脸相迎。
寺庙内集锦
出来后互相问起看清舍利了吗,有说是黑色那个小点,有说是一白色小条,后来归结到这舍利应是涅槃后火中演化出的神物,那发髻怎么在火中能变成舍利的呢,不了了之。
亲民佛和菩提树
走在路上,感觉斯里兰卡的佛亲民,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多是矗在街边大树下,修个玻璃盒子驱风避雨。佛的个头大小不一,白色或涂金,想来是为了方便寻常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用跑大老远的去找佛爷保佑,家门口就行,比咱的土地爷还接地气。当然也有住在山顶的大佛,气势磅礴,往往雄霸一个山头,俯视方圆数十里,远远就能瞧见,估计都有些来历。还有一种是闹市边的大佛,往往站在重要所在,个头高大,雕塑精美,仪态端方,很是富贵像,想来是有钱人家的了。
街头大佛
斯里兰卡再一个印象是菩提树,极多,且高大。无离头自幼记得有句著名的参禅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所以一直以为所谓的菩提树是个佛教玄幻的说法,在真实世界不存在。可眼面前实实在在的绿树就把当年的理解全弄翻了,益发糊涂。看来这佛家的偈语凡人是轻易搞不懂的。
菩提树下
海鲜大餐庆生
中午在一中餐厅由灵灵张罗了一桌海鲜大餐,给大家接风,龙虾,螃蟹,明虾,加上一种从未见识过的海爬爬,个头巨大,味鲜肉肥,众人大快朵颐,顾不上斯文和客气,紧着往口中塞去。再配着香槟美酒,噱语妙言,一时间碟筷叮当,珠落玉盘,笑倒撑倒。
美味佳肴 大快朵颐
这一日正赶上无离头生日,不识数暗盘操作,弄来生日蛋糕。无离头不明就里,谢了地主,谢了诸玩童,还谢了自己,独独未谢掌柜的不识数。众不忿,无离头赶紧陪罪。饭后,灵灵又捧来一束花,原来是给丽雯的生日礼物,因正式日期还差几天,就提前热闹了。
生日大虾
生日快乐
饭后Peggy决定下场高尔夫,一身海蓝球装,英姿飒爽,还未出手已是一片惊艳。无离头原耽心时间太短,晚上还要赶赴下一城市,没准备下场。到球场后,临时装备了球裤球帽,因没有合适腰带,一手半提裤腰就匆匆上阵。一路打去,挥一球,提一裤,狼狈不堪,成绩也就不在台面上摆了,说不得也。
下午天黑时分奔下一目的地,高尔城。不识数仍旧流感,戴个口罩,一路缩在车上。
第三天, 2014-2-2,周日,晴,高尔堡(Galle Fort)
高尔城出名在他的港口和守港的军事要塞-高尔堡 (Galle Fort). 地图上看是个海湾,也是曾经的港口,最早由葡萄牙人修了道城墙,后来被荷兰人发展成一个城堡。斯里兰卡历史上被多次殖民,先是葡萄牙,然后荷兰,再后来英国,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完全独立。
高尔堡
高尔堡的历史基本就是个斯里兰卡殖民史,城墙门洞上至今有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VOC,当地还有个著名的故事说明殖民军的狡诈。原来当初一拨西洋鬼子来到高尔地区,看着优良的海湾和附近的土地,琢磨着如何弄一片到手。由于人少,力量有限,硬打不太有把握,于是就向当时的国王借一块地。国王问:借多大地儿啊?不大,不大,就一张牛皮大小。国王一听,很大度地说:拿去吧。没想到这帮鬼子把一张牛皮扯了开来,搓成细细的牛皮筋,一拉开,圈了个几十平方公里土地。国王被涮了一把,估计也没多大实力给弄回来,就吃了个哑巴亏,白丢了大片湾区。不过这也成就了今天的一个古城,艳黄色的高墙在阳光下反射出地中海式的风情,城中的街道更有一种复古情调。窄窄的路,雅雅的墙,殖民风格的庭院楼台和小门小脸的小商铺依此展开,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午来到一家气派的酒店餐厅午餐,老板是Helen的朋友,说是原打算住在这的,但房间太少,安排不下。沿着酒店看一圈,很有点格调。
高尔堡城门
钟塔楼
高尔堡航标灯塔
合影
饭后走到海边灯塔处,是一道悬崖,礁石嶙峋,一精瘦汉子在崖上招揽生意,表演高崖跳水。Helen和他说了个价钱,那汉子表示可跳三回,众人急将相机对准。只见那汉子很有范儿地站在一块高高的礁石上,离水面约十几二十米,一个助跑,栽了出去,空中刨了几下,不太优雅地拍到水里,大家“呃”了一声,算是个惊叹。那汉子浮出水面,爬到了另一块礁石上,约之前的一半高,一个翻身,又栽了下去,等第三次跳时,选的礁石就只有一两米高了,看来这当地高尔汉子也学会了当年殖民鬼子的招数:咱没胡说呀,告诉你是跳三回,可没说非得跳那么高的崖啊。
闪开,看我的!
跳水
当年的高尔堡主要是为了军事的缘故,无心插柳却成就了一个世界遗产。小街上各种商铺林立,卖得主要是Made in Sri Lanka,手工制品为主,珠宝,雕刻,服饰,床上用品,不一而足。玩顽童一伙对这些比看风景更专注,进了任一小店就两眼放光,出不来了。Helen带着来到一小铺,女老板也是她的一个朋友(朋友真多!),德国人。里面很多特色服饰,几乎每人都来一身,有几个当即就套上,美颠颠的晃了出来。
小店
下午到安娜酒店喝茶,这是个很有历史的酒店,最初是荷兰守军司令的官邸,几度易手。到后来,拥有这栋房子的家族断了后,就转到了酒店老板手里,翻修经营,慢慢成了一道风景。又是Helen和老板打了个招呼,一群人就参观起了酒店各种古老的细节。高级客房是一个大套间,室内是耀眼的白色,摆着些历史的家俱,品质很地道,沉沉地呆在那,时时提醒你它曾有过辉煌的主人。阳台上传来一阵幽幽的歌声,配着吉他,是一个音乐家,好像长住在那。
高尔堡内
海上日落
最后一个节目是在城墙上看海上日落。时间还早,一伙人信步走到据称是最佳观景处,早早占了位子,等着黄昏到来。看着太阳渐渐地走到西边,却是一片晚霞横在海面,早早把太阳挡了。估计见不着夕阳了,于是胡乱拍些剪影凑数。正打算离开,一个圆圆的红日却从云底钻出,清晰完整。正准备抢拍,无离头发现相机已耗尽电池。其实这落日哪都一样,Austin早早回到酒店,对着大海,看到的同样是红红日落,随手拍几张,和我们在崖上等了半天的效果也没啥不同。
夕阳
等待日落
回到高尔的Lighthouse Hotel,酒店很棒,特别是餐厅,半敞在海边。听着印度洋的涛声看厨师烤鱼,远处是日升日落,身旁是海风习习,如若再对酒当歌,实在是人生几何!
凭海临风
酒店引以自豪的还有一个旋转楼梯。其实楼梯本身没有任何独特的地方,但沿着扶手栏杆的一圈铁皮雕塑,却很有点来头,是个艺术家所为,在斯里兰卡算个大家,至今活着,忘了叫什么名。雕塑内容大概是两拨人打仗或打架,各拿着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很有动感。
艺术楼梯
酒店前面的海滩是各种礁石和珊瑚,视觉很有层次感,拍照也好,可惜的是没有细沙,不让下水。无法在印度洋中流击水,玩顽童一伙就只有在酒店露天池内戏水一通。池水很深,似乎带着点印度洋的淡淡咸味,也许是风吹的吧。不识数流感愈发严重,没下水。
海边闲坐
第四天,2014-2-3,周一,晴,Galle – Udawalawe
一早离开Lighthouse Hotel去Udawalawe,因为定了迟到一分钟罚款10美刀的规矩,大家早早都起来吃了早饭,准时出发。开始时顺着高尔海湾行驶,沿途景色变换,海边建筑亮眼,空气透明清新,众人心情朗朗。不同于酒店前面珊瑚礁满布而禁止游泳的海滩,这儿的海边有许多平整的沙滩,许多人在海里扑腾,有点后悔没在前一天来印度洋试一下身手,还以为这附近都不能下水呢。
传统海钓
沙滩上时见搁着的渔船,还有新捕回的海鲜现杀现卖,热热闹闹一片海边人家的景象。渔船中有一种瘦瘦的帆船,瘦到无法在水里保持平衡,而是靠旁边浮着根木头,再用两根横木条连上,才不会翻,有点双体船的雏形,只是有半个船体是根浮木,只起平衡作用。好像还是这儿的古代发明,郑和下西洋时就有,博物馆里陈列着。
一掌宽的独木舟
海边鱼市
最特点的算是独木钓鱼,在离海边不远处,一根木桩打入海底,上面扎俩横木棍算是座椅,一渔翁赤膊坐上面,摔出鱼竿,等着上钩。这好像也是本地古代发明之一,满大街都能看到各种渔翁独立垂钓的木雕或石雕,很以此为傲。只是如今在木桩顶上的渔翁都已变成了模特,让游客拍照挣点小费,鱼是钓不上来了。无离头上了一个老者的木桩,接过他的钓竿,发现上面居然无丝无钩,难道用木棍叉鱼不成?纯粹是个比划。不管了,能摆样拍照就好,反正看不出来。因为只有无离头一人上了木桩,众人拿相机对着一通乱闪。晓林指挥着这么坐那么坐,无离头在那根三寸宽的木棍上直担心翻下水里。下来后看到了自个儿装模作样的形象,打油一首:
印度洋上一渔翁,无丝无钩楞木充。
当年子牙钓文王,而今无离意何求?
渔翁
上来试试
继续上路,车渐渐离开海边,向斯里兰卡中部进发。不多久,导游纳纳说前面就是他家,问我们是否愿意下车看看,众高声同意,心下都在猜这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是个什么场景。
纳纳家
纳纳家离主道不远,一个低低的平房,房前屋后是一些香蕉树和其他果蔬。纳纳父亲已去世,有个母亲,还有个姑姑,靠他当导游养着,算是个孝子。也许是苦出身,对斯里兰卡底层百姓多一层同情,一路希望我们停车多买点路边摆摊的穷人的东西,多是些香蕉椰子之类的水果。作为导游,纳纳很耐心,却也很坚持,一路给我们讲他的理想和理念。弄得我们大家一致认为他应该从政,Winnie则觉得他是个很好的传教士人选,反正意思都差不多。纳纳本名Nalak,一个帅小伙,起初听Helen喊他纳钠,听成了娜娜,心底下还奇怪这名怎么一点不男人。特别是Helen 喊他的方式,“拿-哪-,拿-哪-”,拖着个长音,抑扬顿挫,前高后低,声音绵柔,尾音袅袅,初听直想笑。听多了,习惯了,大家也就都学着这么叫,好记,一路“拿-哪-”不断。
纳纳家中
邻家熊孩子
饮茶文化
继续赶路,纳纳一路提醒是否要停下喝茶,大家着急到下一地点,异口同声“No,No”,也没觉得有何不妥。从高尔出发后,没有高速,一条窄道延伸几百里,路的质量尚好,很平整的柏油道,只是太窄,也不封闭,汽车,自行车,三轮蹦蹦的士,行人,加上一些家畜都在上面溜达,谁也别走快了。总共不到二百里地,高速也就两钟头,这里得准备4-5小时。
汽车在窄道上一路晃悠,众人都迷迷糊糊,醒来后觉得这路怎么那么长啊。司机似乎也无精打采,满脸的不高兴,不知是因为路上和他争道的鸡鸭猫狗,还是无处不在的三轮蹦蹦。纳纳看出大家的疑惑,忙着解释。闹半天司机的不高兴是因为我们一路不愿停车,因此误了他的早茶。原来斯里兰卡干活族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一个上午茶和一个下午茶是不能误的,否则,精神精力都不能保证。而且这茶还是要正经八百地坐下来喝,不能像咱们似地拿个茶杯边干活边就解决了。对他们那不是喝茶,那叫解渴,提不了神。这境界有点赶上红楼梦里的姑子妙玉了,和那个“一杯为品,两杯为饮,三杯就成饮牛了”的矫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倒是咱们这帮游客都成了凡夫俗子,一点不懂这品茶的规矩和妙趣。惭愧,惭愧!
大象孤儿院
一路疙疙瘩瘩,总算到了目的地,Udawalawe, 一个至今不知如何发音的城市。来这的目的是看大象和一个野生动物园。来前没仔细打听,只知道有很多大象,还以为是一个大象野生公园,其中大象每日迁徙,走过一群群象族,就像在肯尼亚见过的。也许还有些驯化后的象供人骑乘。原来弄差了,这儿是靠慈善支持的一个大象孤儿院,一些在林子里不知何故被遗弃的幼象被老乡发现后,看着可怜又无计可施,于是政府帮着建了这孤儿院,专门安置。但凡零到五岁的孤儿象都可送 来,一天管四顿饭,先喝牛奶,奶瓶奶嘴自然要超大号,其实是水桶和浇花用的水喉,喝足奶接着吃甘蔗叶,因为怕分庄不匀打架,所以一批批放进来,每次三头,统共约30来头,其中还有几个残疾象,装着假肢跟在其中。
小象们倒也不太争斗,安静吃东西,但还是看出各有心计,有霸着奶喉的,有卷一大堆甘蔗叶躲一边悄悄独享的。两头残疾象,形影不离,似乎感觉到与它象不同,同病相怜,唏嘘。
孤儿院里的残疾像
之后无事,早早回酒店。房间内是一个超级大床,估计有三米宽,若放到汤加,还可以理解,但这儿的人好像没那么大尺寸。斯里兰卡一路,Helen给安排的酒店都很好很大,装饰也很斯里兰卡,简单中透着地道,不管是尺寸还是材料。
不识数流感转咳嗽,开始吃抗菌素。
第五天,2014-2-4,周二,晴,Udawalawe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茶山)
早起奔茶山,纳纳说咱们将往高地儿走(highland)。 斯里兰卡没有季节概念,一年到头永远是同一个温度,感觉挺无聊。不过当地人有自己的高招,因为此地地势变化较大,车行几十公里就从低地开到了高地,相应地,温度也从热到凉,且当是过了一个季节,聊胜于无。整个国家也是按高地,中地,低地来分,再加点旱区,涝区的概念,就号称四季分明,晴雨有道了。
车进入山区后,盘旋而上,路还是窄窄的,司机益发用心。彬彬问是否要吃晕药,Helen说没那么恐怖,统共也就几百米海拔。在车里闷闷地左右摇晃了不知多久,忽然眼前一亮,是个高山湖泊。今天是斯里兰卡国庆,放假,湖边都是人,学生不少,好像是集体组织行动。初一看,有骑马乱走的,小艇游湖的,岸边烧烤的,很是热闹。
车再转一大弯,就到了目的地,Grand Hotel,晃入眼前的是一片殖民风格建筑,不高,却有几分英国派头。门前一片绿地,洋伞下支着些桌椅,像是下午茶的样子。
走进酒店,已是中午时分,就先奔餐厅了。这Grand Hotel酒店还真和英国人渊源不浅,原来是英女王指派的总督下面的省长大人官邸。里面很大,现在的餐厅不知原作何用,巨大,几百人在里面也不觉拥挤。楼上客房里的bay window前摆着一副小茶几, 窗口缓缓洒进一片阳光,山风透过纱帘轻轻拂面,端着手中的锡兰红茶,看白衣白裤的跑堂在前面草地上张罗,让人不想起身。
Grand Hotel
草地午茶
酒店边上就是一个山地高尔夫场,Peggy带着牦牛下场,其他人去植物园(Hakgala Garden)。这植物园历史不短,始于1861,参天大树平常,最神奇的却是一种能抗疟疾的植物,卖相毫不起眼,个头也是小小,但据说在奎宁发明之前,全靠了它才避免了瘟疫多发的斯里兰卡灭族之灾。至今的奎宁好像还是从这树里提炼。
植物园沙地花盘
抗疟植物
植物园内
植物园合影
出来后,各自选择下一内容,丽雯,不识数和无离头三人走到湖边骑马,沿着一片围场跑一圈。马主看看几人有点功底,倒是放心,驱马快跑,只是那马显然是溜溜达达惯了,不愿卖力,捣持两下后就不紧不慢地颠着。
马场
会员制俱乐部
挨着酒店是一个会员制club, 估计是英国人留下的遗产,不对外,Helen认得经理,原打算去喝个茶,感觉一下英国人的做派。临时起意干脆到里面晚餐,又是Helen 的面子,经理同意了,大家都有点期待。天黑之后,众人梳洗一番,套上最正经的衣服。英国人麻烦,吃个饭都要装摸作样,男人还要打个tie,套件外套。这斯里兰卡是温热之地,又是旅游,带的都是短衣短裤,顶多一件休闲夹克,哪有配领带的西服随身。好在这事天天碰到,所以俱乐部内常年放着几身衣服,让我们这种邋遢客人按号挑选。Austin和无离头各自找了一身,还算合身。别说,弄一身行头,吃饭时的言行举止还真就绅士了点,哪怕是装的,英国人挺牛X!
西服上身 继续工作
正装吃饭 装模作样
麻烦撞在牦牛身上,一小孩,从未正经着过西服领带,裤子更是运动休闲,俱乐部内愣是没有合适的。几番周折,小苇还带着回了一趟酒店,最后总算搞掂。
搞定
饭的口味一般般,也不记得吃了什么,本来就是来吃腔调的,没人较真。暗暗的灯光下,说话声也低了很多,碰个杯还是轻轻的,假斯文一回。旁边还有几桌客人,也都装着正经。无离头一边嚼着,一边在心里捉摸,想当初满人占了汉人的地儿,自以为有文化的汉人腐儒不太服气,就来点“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拐弯抹角发点牢骚,最后被砍了头。如今这帮被撵跑的英国佬儿可能也在嘀咕:“尔本无厘头,何必装士绅?”,酸葡萄一回。
第六天,2014-2-5,周三,晴,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 Eliya) – 康提(Kandy)
茶厂
从Grand Hotel离开后,车行下山,未几,先是停在一茶工厂,属Mackwoods集团。为宣传,路边建接待站,招呼八方来客,顺便做个广告。众下车,先品一壶当地香茶,好坏不论,的确很香,似乎在茶叶里了揉了些其他香料。斯里兰卡靠近印度,各种香料五花八门,最多的当然是咖喱,赤橙黄绿青蓝紫,全了,但凡入口的东西,都拿咖喱调一下,吃得人人散发咖喱味,不知茶里是否也有这一 路。但估计不是,味不对。
品茶
品了茶,接下来就是参观制茶之道,从采茶,萎芽(专业词汇啊,武夷山学来的!英文叫wither,就是把新鲜叶子放蔫了),揉茶,发酵,烘干,分茶,定级,品茶,包装,一路看过去,五斤新鲜叶子也就能变出一斤不到点能喝的茶。这些工序在武夷山也见过,大同小异,只是这儿的机械更大更全,当然和他的产量大有关系。国内茶山一年也就顶多能采一季,可这不知何故,茶叶一年到头都能采,一茬茬过,割韭菜似的,可能和他没有四季的气候有关。茶是如今斯里兰卡的支柱,全国一成多土地是茶园,高中低地上都种,只是口味不同。不过当年最初殖民者带来的却不是茶,而是咖啡,也是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不知何故,忽有一年所有的咖啡树都生了瘟疫,救不过来,放弃。后来引进了茶,据说源头可能还是中国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未曾考证,需元勋老兄出面澄清)。
采茶
喝也喝了,看也看了,下面轮着买了。其实这茶工厂的现茶主要是让参观者品品,顺道买点儿留个纪念,都是按两来的,多的也就斤把。要做正经生意,另请别论,科伦坡就行,不用劳驾到这。但中国游客一来,整个儿变了,大包大揽地一车车拉走,蝗虫儿似地,三光政策大行其道,喝光,看光,买光。
茶的价格相差极大,从几块钱人民币一两到几百上千,来前Helen专门介绍如何看茶的分类。不同于咱们的一级,二级,等外品,出口转内销各种序列,人家有一套国际标准,用几个英文字母代表,什么高级金丝芽儿用什么字母,普通叶儿用什么字母,碎末碾子又用什么字母代表,一目了然,只是无离头全没记下,至今蒙蒙。
茶厂会计算账
茶山留影
康提蓝宝石
离了茶厂,奔康提而去。康提是个古城,也是最后一个王朝立都之处,后来就被殖民了,王朝终结。据说有不少遗老遗少们留下的遗迹,但我们这一天最大的安排是看佛牙舍利,需等到下午六点以后,圣物方才亮相。下山车跑得快,加上司机在茶厂灌足了茶,精神头儿十足,下午两点就已到了康提。无事,便杀向一珠宝店,老板是Helen的朋友,于是大家一通兴奋,摩拳擦掌,立誓见识一下斯里兰卡著名的宝石。老板介绍说斯里兰卡产蓝宝石,可拿出来的看家宝贝五颜六色,没几块蓝的。原来这斯里兰卡蓝宝石并非一定是蓝色宝石,是个统称。其中最名贵的宝石可能也不是蓝色。但也许蓝色在这里有特殊含义吧,就像咱们的金色,把值钱玩意儿都叫做“金贵物儿”,虽然不一定金色。
选石头
胡乱看一圈,眼花缭乱,多数宝贝见识过,什么祖母绿,鸡血红,狗头黄,乌龟黑(胡说了)。但像“星光宝石”,“月亮宝石”,以前好像听说过,这回才搞明白长什么摸样。似乎“星光”比“月亮”还贵点,当然还要看个头。京生看中了一条祖母绿项链,金搭扣儿钻石底,一把碎绿点彩翠。价不菲,正犹豫是否出手,Peggy旁边捣鼓说可以一截为二,长为项链,短为手链,当时把京生说动,成交。其他也有斩获,秦唏一个祖母绿项坠,一溜仨宝石成一串儿,可惜链子长了点,给埋到领口里了。因为是Helen的朋友,又给了折扣,众欢喜。但人多口杂,只一会儿,就把各自的价钱说乱了,小玮选了俩物儿,买后面的忘了前面价钱,回来后觉得哪不对劲,众帮着回忆,问:“说得是什么价啊?”答:“好像500,但好像又是1500。”好嘛,也差太远了呀!众乐。
佛牙舍利
及晚,出发往佛牙舍利庙。斯里兰卡的历史似乎就是围着佛牙舍利展开来的。但凡是个圣地,都有一组图画故事,说得是舍利的前世今生,这庙内也有。故事挺长挺复杂,夹着一串读不清名字的国王,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大概就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化出若干佛舍利。一个印度公主从老家偷了一个佛牙舍利藏在头发里,走私到斯里兰卡。后来就是你抢我夺,谁能拿到就自立为王,信众们也就山呼万岁,承认权威。同时佛教的死对头,包括印度教和殖民带来的其他异教,一门心思要铲了佛教,所以先要毁了这颗佛牙。但任凭刀劈火烧炸药爆,好像也奈何不了,如今还秘藏在寺内,定期示人。
印度公主的故事
我们因了Helen的关系,与寺庙管家处走个后门,事先进了招待VIP施主的厢房。待法事开始后,安排近距离瞻仰佛牙舍利,献花捐钱。如此待遇,将一众挤在门外的正经信徒嫉妒的很是不爽。好在佛门弟子心平无争,倒也相安无事。不过虽是从舍利面前走过,定睛细看,到底也没看清哪是佛牙圣物,只见一片灯光下,林林总总摆着好些个宝物,都是亮灿灿的。我们来之前已知道有这一节,还被告知必须穿素,所以每人专带一身白衣,去佛寺前穿戴整齐,以示恭敬。
素服朝佛
在庙里又拜了各位佛爷,因为是灵地,赶上做法事,信徒满满,有点拥挤。这儿的法事很热闹,灯光下几个和尚吹着唢呐,敲着鼓点,踩着类似舞步的节奏,吹吹打打,功夫一直耍到关门。
法事
佛祖
金身
参拜佛舍利
出了庙堂,月亮悬在顶上,虽不满盈,却明晃晃。旁边有个点蜡的棚子,几层架子上星星点点,幽幽燃着一些火烛。玩顽童一行走了进去,每个人点些蜡灯,许个心愿,保佑平安。
点灯祈福
夜归康提酒店,虽已灯火阑珊,但环境幽雅,一池清水就在门前。要了点鸡尾酒,游几个来回,惬意,舒适!一夜无话。
酒店夜泳
第七天,2014-2-6,周四,晴,Kandy – 丹不拉(Dambulla)
晨起,客房阳台外是一个湖,静静的,清晨阳光下烟雾氤氲,远远一座铁桥横在上面,不知为何脑子里浮出“卡桑德拉大桥”,不记得是哪国电影里的了。
远处的“卡桑德拉大桥”
出门见众仙姑均着这两日刚买的当地服装,色彩斑斓,原来是约好了。一时间花枝招展,满园生辉,把门前泳池都映彩了。Austin和无离头顿时眼晕,嘴里连连称好。斯里兰卡服饰近似印度,女装与纱丽相仿,可能就是纱丽,也许是其变种。由于式样笼统,加上色调鲜艳,一般人穿上都能出彩。当然在礼品店里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色彩就更加亮丽,若只是一人穿出,难免形单影只,春色一点,像是“一支红杏出墙来”。但若众人齐出,琳琅一片,花满树梢,那可就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了。
门前泳池
离开酒店,目标是堪坡拉,这儿的地名都是怪怪的,由僧伽罗语转来,难记。后发现必须采用些特殊方法来记住。比如这堪坡拉发音近似日本名菜Tempura,即"甜不辣",所以记住甜不辣就行了。其他如Kandy,整个儿就是英文的糖果音,好记。至于打招呼的“阿欲博望”,开始怎么也找不着一个合适的词儿。赶上京生在路上说起了当年印度的"阿育王"如何如何,得嘞,这"阿欲博汪"就是"阿育不王"了。
塔前的俏色道袍
金庙
路上经停一景点,叫Golden Temple, 翻过来就是金庙,当然又是个佛教相关圣地。其实是一片石洞或称石窟,所以也称石庙(Rock Temple)。石洞是开在一大块黑色巨崖上,一排溜五个,大小不一 ,最大有两千多平米,由历史上不同的国王下令凿出,和中国的石窟石佛起源类似。不过这儿基本没有凿在墙面上的浮雕,清一色全是玉润珠圆的立雕。各洞里佛爷个数不等,好像也没个座次。问了一下,有个洞里大小佛爷73尊。想想咱们中国的佛爷都是按着吉利数字生出来的,什么四大天王,八大真人,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听着就来劲。这七十三天尊,有点怪怪的,看来这僧伽罗人的数字符号学无法与咱老祖宗媲美。
石佛洞
法相庄严
也可随意
不过洞里佛爷们各自也有过人的地儿,有个目露精光的头陀,头上顶着三条眼镜蛇。据说该爷定力了得,一次不知因何事专注起来,双目一眨不眨数日之久。忽逢大雨连天,惹得头陀爷目酸泪淌,看着就要坚持不住了,三条眼镜蛇出手相助,从背后游到光头之上,展开大宽脖颈,型似一把大伞,将雨水隔了出去,头陀最终得道成佛。其他佛爷也都各有绝活,不然国王们也不会费劲凿出真身膜拜。细观一下,每洞里最大个的佛爷基本都是躺着,半睁着眼,估计是山洞不够高,只好让大佛爷们横在那了。
头上三条眼镜蛇的头陀
导游说这金庙的名字是因了有个国王财大气粗,给几个大佛装了金身,就是涂了层金溜子,满洞金光灿灿,由此得名。如今几百年过去了,还有几个佛爷身上的确还是金亮金亮,据说是当年涂的。
和许多亚洲国家寺庙规矩类似,进庙都是要脱鞋的,但多数是到了门口才脱,这石窟却是远远地进了山门就得把鞋去了,赤脚走在晒得滚烫的青石板上,一时间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状,没多久就都成“石板烤鸭(丫)”了。除了脱鞋,这儿的拜佛还有许多规矩,如不能站在佛像之前照相,因为那一来就把屁股对着佛了,那可是大不恭。这规矩其他地方不多见,以无离头的经验,泰国是坐在庙堂里,不让脚丫子冲着佛,得撇着点,避讳。在不丹,就不许直接正面拿相机对着一些关键的佛像,不知有什么妨害。这里只要不是屁股冲着佛,其他不究。但这一来,让许多诚心要与佛合影留念的麻烦了,总不能老是用个背影到此一游吧。
赤脚大仙 石板烤丫
山脚下有座金光灿灿的大佛,说是由日本信徒近年捐建,中国的旅游指南介绍"华丽而俗气"。被他一说,再走近看看,好像是有那么点。其实这事儿就像是电视上的"鉴宝""识宝"之类的古董鉴别差不多,但凡说是老的真的,必然是大气脱俗,艺术天成,而新的仿的,那就必然是俗气媚气,也许过个几百年,熬成了古董,也就不俗了。
“华丽而俗气”的金佛前
金庙门口 脱鞋入内
京生的祖母绿
一路上京生已将昨日祖母绿的项链,手链穿戴出来,Austin眼红,说要借来戴戴,一路上刘队长长,刘队长短,好话不断。刘队长大方说到,你敢戴,我就敢借。待到真挂到脖子上,Austin连车都没敢下,不过还是被抢了不少镜头,Winnie则在边上担心老公被当成人妖抢了去。这项链后来成了Austin一大记挂,回来两周后还打着主意要让刘队长捐出做玩顽童共同基金,下次旅行当了花。
戴祖母绿项链的Austin
中午来到Aliya Resort酒店,眼前又是一亮,开阔的露台让附近原野一览无遗,风光无限,让人不想离去。饭后兵分两路,一路驱车两个半小时去朝拜当今世上最古老的菩提树,据说有两千三百多年了,当然是佛国的圣物。另外那地儿还是当年印度王子给派到斯里兰卡后第一个落脚地,顺便就建了个王国,也算是斯里兰卡老祖宗的源头吧。去这一路的基本上是对佛爷虔诚的或是眼不见心不死的。另外几个诚心有限,同时被酒店景色感染,犯懒不愿坐车颠簸的就在酒店里晃荡了。无离头算后一拨,赖在酒店不想动,顺便记点日志。
大象度假村
这酒店是个新的,Aliya Resort,意为大象度假村。导游说几百年前此地只有大象出没,后来殖民者来了,把大象赶的赶,杀的杀,如今已难觅踪影。问心有愧,所以就弄了一大堆和象有关的东西。这度假村不光以大象为名,且到处画满了大象,抽象的,写实的,巨大的,迷你的,不一而足,草地上还朔了个满身长树的彩象,像个特洛伊。
大象度假村
度假村环境独特,地势开阔,一汪蓝色的池水悬在半空,衬着远处著名的狮子山做背景,再赶上夕阳时分,池边的各色游人懒懒散散,一副休闲本色。无离头正在暗自庆幸留在酒店的英明决定,同时幸灾乐祸那帮去朝拜大菩提的一定是辛苦无比,突接不识数发来短信,说是两小时颠簸大有所值,实在该去,一时让无离头后悔不迭。晚上看一堆照片,发现还有不少故事,原来那片地儿早已荒弃,是西方的考古队发掘出来的。不过别把发掘想成了中国的掘地三尺,那是盗墓。这儿的发掘就是在大树林子里找出被植物掩埋了的昔日辉煌。此地气候温和,东西疯长,用不了几年,就可把一片荒废的建筑藏的无影无踪。
Aliya Resort 空中泳池
狮子岩远眺
生日晚宴
晚上丽雯生日,Austin 和 Winnie 发现酒店里有个中餐馆,叫"龙",里边红红一片,有点中国意思。于是找厨师长商量,借这个龙餐厅办个party. 厨师长很是认真,调来大厨和帮手,正经要弄几个地道的中国菜。十八般武艺之后,几个装潢浓浓的中国菜似是而非。好像有道鸡,还有一道拉不断筋的牛,当然还有面,生日嘛!味道其实还不错,只是吃着总觉得带点咖喱腔。
照惯例,玩顽童一伙在这种场合下自然是返老还童,起哄乱唱,秦唏指挥,从滚瓜烂熟的幼儿园歌曲到刚会一点的流行神曲,想哪唱哪。考虑到咱们的国军友人,还找了几个台湾曲子,忘词忘曲地对付下来,把正经请来的吉他手晾在一边。
生日愿望
Happy Birthday!
狂舞
当众仙姑和俩老怪正疯得热闹,牦牛却在一边乘机上网游戏,丝毫不受干扰,据说还发现了一个窍门,游戏中一路闯关夺隘,挣了不少积分,回去后可炫耀一番,很是得意。看着这幅老少错位,该闹的没闹,该稳的不稳,不知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夕阳无限近黄昏。
回到房间,阳台上星斗满天,和院子里隐隐的地灯交映生辉。抬眼处夜阑人静,田野漠漠。
第八天,2014-2-7,周五,晴,Dambulla
文化金三角
Dambulla 位于斯里兰卡的文化金三角,其实就是几个古老王朝的所在地,如同咱们的西安或洛阳,曾经有过一段辉煌,至今仍拿古人说事。
斯里兰卡历史很长,前后有过数不清的王朝,打打杀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今天多数只留下一个因为太长而很难记住的王国或国王的名字,其他都被历史淹没了。加上缺乏文字记载,许多故事也就是口口相传,或是西方考古学家的猜测演绎。但沿用至今的一片水库和依稀存在的狮子岩宫殿,却留下了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国的传奇故事。
波罗那鲁瓦古城
上午先到了波罗那鲁瓦古城,来时听说是个古城,以为是仍旧活着的一座城市,只不过年头老点。到达后才知道其实是一个古城遗址,当年的辉煌早已消失,只能从一片巨大的残垣断壁中想象。波罗那鲁瓦王朝位于旱区,缺水,当年一个伟大的国王就建了个超大水库。估计这国王是个水利专家,大概和咱们的大禹有得一比。水库修得很辽阔,周边景色也优雅,但很难勾起太多历史的联想。如果告诉我这是十年前修的,也不会奇怪。但同样是这国王在水库边修的古城,上面的纵横阡陌,残砖剩瓦,老树枯藤,青苔石板,却让你不得不想象一个王朝的故事。
哈哈童在王宫遗迹前
舍利宝塔前
路遇红衣喇嘛
波罗那鲁瓦王朝似乎修了不小一座城池,如今能见到的遗迹散散落落地覆盖着一大片土地。车行车停,先是到了一个荒芜了的王宫,一座只剩下两层楼的砖石建筑据说当年有七层之高,是宫殿的主楼,国王和王后呆的地儿。不远处是议事堂,国王宝座的基奠和大臣们排列时的廊柱至今还在。导游纳纳给展示了当年大臣们如何在国王面前议事,不是坐着,也不是趴着跪着,而是身板笔挺,昂首挺胸地站着,估计都是打仗出身的大臣,不然挺不了那么直。
大臣朝会遗址
驱车继续前行,沿路净是遗迹,如今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有村落,有市镇,有街道,还有说不上名称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走马观花,从车上探头往外瞄瞄。不久,停在一片舍利塔前,虽老旧,有些佛像已衰败,但大体保存完好。舍利塔是安葬高僧遗骨的,斯里兰卡和尚多,历史又长,舍利塔自然也就哪哪都是,只是年头朝代不同。大的有如金字塔,小的也有几米高,纯白色或古老的红色,式样基本一致,像个古代将军帽盔,顶上还有个樱子。这片塔林有些来历,和波罗那鲁瓦王朝紧密相连,具体故事说不清楚了。
旧城遗址
白舍利塔
红舍利塔
金舍利塔
求子神屋和神器
再后来到了一个小的石屋,或是个石庙,也是个神地儿,里边竖立着一个二尺高的石柱,不知是天然的还是加工的,简陋粗糙,说是代表着男性生殖器,只是那样儿实在不咋地,莫不成斯里兰卡男人都这样。石柱的法力有如送子观音,家中缺儿少女的就到这来拜拜。不过求拜方法很奇特, 要自带牛奶,沿着石头浇下去,这牛奶沿着地上的沟坎流到庙外,再出去喝下那溢出的奶,据说很灵光。
男根神庙入口
求子神器
狮子岩
下午来到了狮子岩,这是斯里兰卡最神奇的地方,整个斯里兰卡民族至今以狮子自诩,其实我们所谓的僧迦罗人,是当地语Sigiriya衍生出来的,本意就是狮子,而国旗上的狮子也是代表了主要民族,僧迦罗族,其他两道绿色橙色分别代表了伊斯兰和泰戈尔民族。
所谓狮子岩,是一座不太高的石头山,拔地而起,四面几乎都是峭壁,几百米高的山顶曾经有过一座辉煌的宫殿,建于公元五世纪,号称世界第八奇观,当然这前七大奇观大致有个定论,这第八嘛,可能就各说各话了,都可自称。但话说回来,当走近狮子岩,沿着崎岖道路和如今新建的天梯攀到山顶,你还是无法想象当年的Sigiriya 是如何把砖石运到山顶而建起这座宫殿的。
狮子岩
岩前小玮
狮子岩上的宫殿和它的国王和王朝,起源于一个弑君篡权的阴谋故事。老国王不愿将王位传给长子,于是长子发动政变,把老国王杀了,夺了王位,并在狮子岩修了王宫,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势守着政权。之后就是一个哈姆莱特式的故事,小儿子搞了个王子复仇记,联合其他兄弟和外族,没几年就把兄弟的王宫攻破,杀了兄弟。辛辛苦苦搞起来的世界第八奇迹也就逐渐荒废,只留得今天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让历史学家和Sigiriya的子孙们唏嘘感叹。
狮子岩上的阴谋
山虽不高,但陡峭,很难爬,中间还有山洞壁画,据说用天然材料绘制,无法涂改,所以有些画明显有误,如画上的美人成了六指,也就她了,不过当初的模特没准就多个手指,也未可知。半腰有道镜墙(Mirror Wall),由山岩天然形成,导游解说当阳光照射时,影像反出,如同一面超级大镜,国王的光辉形象就能溢出光彩。当时正是阳光当顶,站在镜墙前,却怎么也再现不了当年奇景,估计只有国王才有那气场,凡夫俗子就算了。
当年的狮子岩据说雕了一座完整的狮子王,占半座山,犹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如今狮头狮身已不见踪影,只留一对巨大狮爪,让人遥想当年伟岸。
狮子岩入口,巨爪依旧
险处
狮子山位于文化金三角中央,北是阿奴拉达普拉古国,东是波罗那鲁瓦古国,南是康提古国。从山顶看去,四面地势开阔,若有敌军进犯,远远就能瞧见,不用烽火台传递狼烟。若再有个诸葛孔明守城,嘴里哼两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情景再好不过。
上到山顶,层层叠叠的宫殿基座还在,楼宇早已湮灭。玩顽童一伙又发现了这是个拍照的地儿,于是三个一伙,两个一群,加上集体照,个人照,忙得顾不上看风景,连坐下的机会都没有。和往常一样,彬彬自然是最热心的摄影师,爬上翻下,背光顺光,拿着几人中最大的单反,指挥大家前进后退。
会当凌绝顶
仰天长啸
放飞
山巅
天梯
试比高
离了狮子岩,一天行程结束。回头一想,这可能是内容最丰富的一天,看了两个世界文化遗产,见识了斯里兰卡古代最不可思议的工程。不论这世界第八是真是假,这片工程还是名副其实。
第九天,2014-2-8,周六,晴,Dambulla – Colombo – Beijing
最后一日,因为接下去要分开行动了,原有些其他安排,当天要回国的,上午就回科伦坡,剩下的在附近继续游览,下午再回。后觉得还是一车共行方便热闹,于是决定10:30准时出发。早饭后还有时间,就在酒店大堂合影留念。巨大的壁画下,全体凑齐,壁画里是个带点抑郁症的大象脸,色艳而庞大,十几人一溜排开还没它宽。
巨象壁画
到点上车,直回科伦坡,路上纳纳唱首小曲,大意是“斯里兰卡欢迎你”,就一句词,来来回回,只几下大伙就能跟上哼了。完了希望咱们也来首中国小调,想起了句“北京欢迎你”的奥运俗曲,可惜忘了词,唱不下去。都说是患了老年痴呆,不记事了,建议将现在的微信群“哈哈顽童组合”改为“哈哈痴呆团伙”,全票通过。
回到科伦坡,时间尚早,回国的飞机都是在半夜前后,Helen和灵灵又安排了一顿海鲜晚餐。还是来时的饭店,还是地道的海鲜,大家推杯换盏,说着一路故事,都十分感谢地主Helen。 确实,不但给安排复杂行程,还一路陪同,领队兼导购兼会计兼出纳兼翻译兼公关,各种杂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路过关斩将,随机应变,让所有人开心,顺心,万事不操心。只是自个儿赔了时间又赔钱,犯了买卖人的大忌,众皆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连连感谢,誓言回京相报,若有时间机会,定当轮流坐庄。灵灵当晚只过来露了个面,急急走了,原来是正在救人,一个船员突发心肌梗塞,紧急住院抢救,灵灵帮着安排,行色冲冲,已忙了一下午。
说起Helen和灵灵,年纪不大,本事不小,也都是奇人。Helen不多说了,管着一帮斯里兰卡老乡,打理着Zylan Villa, 井井有条。还结交着各路人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阿庆嫂的本事生来就会。灵灵更是经营着一家公司,给来往斯里兰卡港的大小舰船做补给,商用军需,两头通吃。这一路陪我们从北京出发,前后又在科伦坡接风摆宴,还帮着安排高尔夫球场,交道也是不少。短短几天,就能看出做事干练,出手敏捷,同时天性使然,好客多友,只一会儿,就要求入伙,加入玩顽童一帮。众大喜,鼓掌欢迎。
好了,到了分手的时候了,玩顽童中六人分四路回京,经香港的,过新加坡的,停昆明的,直飞北京的,好家伙,够复杂!其余六位仙姑科伦坡再停一晚,明日启程马尔代夫,继续神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