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5-7-31 至 2015-8-4
敦煌行
敦煌石窟
安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学得是中国古典艺术史,专攻敦煌学,一路干到了博士级别,大功将告成。为了论文,前后到敦煌去了几回,今年夏天又跑敦煌研究院实习。借着机会,不识数发起了一趟敦煌行,顺带着也到附近走走,看看大西北的风土人情。
敦煌学者
敦煌大名自从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发现以来,差不多是世人皆知,但确切的地理位子多数人估计弄不清楚在哪里,反正是在西北,也许还知道在甘肃,但西北大了去了,到底哪疙瘩算甘肃,估计也没几人清楚。
这次把地图仔细看了一下,原来这甘肃的地界很特别,是一个由西向东的长条,西头挨着新疆,东头几乎要够着陕西西安,尺子量一下有1600多公里,比北京到福州直线距离还远。但南北向却很窄,有些地方不足百公里,与上下的各省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省界,似乎每块土地都是和旁人生拉硬拽给弄过来的,非常不规整。总体而言有点哑铃样,中间一根细横把,两头挂着两个大点的圆球,只是靠东的圆球被匕首式的宁夏插进来了一刀,挖走了一大块。光看平面地图,很难想像为何要把一个省的地界搞得这么复杂。但细看一下地理图,这其实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平原,也就是所谓的河西走廊,南北两边都是不见人烟的大山, 南边那座就是出名的祁连雪山,大半个甘肃的水系几乎全靠山上下来的融雪,终年不停,当年的丝绸之路就是靠了这水和这么条狭窄的走廊给连通的,所以自古由一个行政体系来管理,有他的道理。汉代以来,沿着这条走廊就建了一串郡,差不多是今天的地级市。河西走廊上共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听起来每个名字都很是汉学功底,让人感觉到大西北的风情,敦实里面还透着点文气,有着力量美,不知是哪个文豪给起的。
甘肃地图
第一日:2015-7-31,周五,小雨,北京 – 敦煌
西晋古墓
北京到敦煌要飞3个半小时,下了飞机,直接就去了一个景点,西晋古墓群。按照年代算算,三国归晋,应该在汉魏之后,也有一千六七百年了。
车停在一片开阔的荒野之中,到处是沙砾 裹着碎石,没有一点人为建筑的痕迹,司机却告知已经到了。看过很多古墓,最典型莫过于北京的清陵和明陵,阴宅之上都有个大型建筑,亭台楼阁显出一派皇家巍 峨;即便是普通官宦,也起码一个石雕大碑,记述生平;再不济,一个坟头立块牌子,书上大名和生卒年月,也是一目了然。可这里除了隐隐约约的一个土包,没有 任何其他标志,不知是被历史风吹雨打去了,还是本就如此。仔细一看,在土包边上有一条通往地下的甬道,像个地下工事入口。导游带着从甬道下去,迎面一片砖 墙,高十几米,墙的结构很复杂,用不同的砖码出了一片雕梁画栋,像一面浮雕,上面用很写实的方法砌出了许多生活场景,有主人家的大门,上面还装饰了一些更 加古代的神话,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李广骑射,伯牙弄琴,不一而足。根据身份不同,门有四根柱子的,是官家,也有两根的,是土豪,说明1700多 年前已是等级分明,不得随便逾越,即便在阴间也不行。当然各种场景光靠砖头拼出来难度太大,所以许多是在砖面上绘出来的,还带着色彩,如今依旧清晰,据说 刚打开时更是鲜艳。其实整个魏晋墓的最出名和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的绘画,让考古学家通过画面解读了当时的许多生活实况。那时候的艺术远没有今天的复杂, 也没什么流派,基本就是一个路子,用线条勾出,当然水平高低还是很分明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多为日常起居,有耕田狩猎,烤肉饮酒。
古墓沙丘
古墓甬道
彩绘砖画
彩绘李广骑射
敦煌山庄
从古墓出来,车入敦煌,街上行人寥寥,但街道还是相当宽阔整齐。约中午时分,入住酒店,敦煌山庄,一个很特点的酒店,用敦煌的黄土合着戈壁碎石建成古城墙式的建筑,视觉上有点夯出来的感觉。四边建着带飞檐的角楼,有点故宫的派头。酒店里边也很有大漠特色,各种家具摆设透着点古朴。夏季是敦煌旅游高峰,酒店客满,还是靠了安宁的敦煌研究院的面子才弄到几个房间。
在山庄住了几日,印象最深的是楼顶平台上的自助早餐,坐在高高的角楼上,远远地看着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眼前只有一片“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景色,似假还真。身边的西北小凉风把盛夏的暑气早已吹散,戴着白帽的厨师用手扯出很有嚼头的牛肉拉面,蜻蜓点水似的一碗清汤,把粗矿中带着细致的风情民俗很好地揉在了一块。
敦煌山庄
山庄大堂
山庄早餐
平林漠漠
远处沙山,眼前咖啡
鸣沙山,月牙泉
酒店离著名的月牙泉很近,下午就急急去看。这是一片沙岗,由很细的黄沙天然形成,有些地方很陡,带起了一项旅游活动,滑沙,就是坐块板子从山顶俯冲下来。
沙道
滑沙
沙山射箭
这片沙岗叫鸣沙山,据说有风时能发出抖空竹似的呜呜声,漫天遍野。这一日晴空万里,不见风,也就没有听到鸣沙。山的脚下,就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因为打小就听说过这么个地方,似乎很熟悉,所以真见到了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奇。实地看过,和印象中的景色无异,湖边上那座塔式建筑也和照片里一模一样。泉水很清,常年不断,湖边养育出了一片水草,在四面都是没有生命的黄沙之中冒出这么个奇景,真是造化。
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
上山有两个选择,徒步或乘骆驼。游客多,长长的骆驼队形成了一条很壮观的长链,伴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别样风情。景区为了方便大家在细沙中行走,出租一种鞋套,靴子样,当然是布的,但大红色,十分鲜艳。每人一付,衬着黄沙,远远看去也成一景。
虽然是旺季,游人如织,但并没有人满为患的感觉。这儿的景点原本开阔,自然天成,如今在一片戈壁上点缀了色彩鲜艳的游客,加上一字排开的驼队,倒是有点盛唐的气氛了。
驼队
走沙山
乖骆驼
完成
敦煌盛典(演出)
晚上在酒店边上看一场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当地的天黑得晚,演出要到9点半之后,没啥事,就在酒店里转转,打发时间。总算待到天暗下来了,走进了露天剧场。西北温差大,白天的暑气早已不见了踪影,地平线上悬着一个巨大的圆月,原来正赶上阴历十五。月光洒下,远处的沙山和粗砾的平原似隐似现,透着点大西北的苍苍。
演出比想像中要出彩得多,舞台和剧场也很特殊,全部实景,中间是没法换景的,所以干脆换舞台,剧场的一圈修了六个场景,一幕结束,舞台不动观众席转动,随着灯光变换,一幕幕实景变化出来,许多场景充分利用了远处的天然真景,从山川流水到古屋老树,衬托的大气辉煌。
实景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