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天: 2019-6-30,周一,晴,巴拿马– 巴拿马城
一早从圣何塞的胡安·桑塔玛丽亚机场出发,告别了哥斯达黎加。飞机很快就越过国境到了巴拿马,导游来接,直奔巴拿马城而去。
巴拿马城
巴拿马城是巴拿马首都,挨着太平洋,算是个滨海城市。巴拿马运河就在城的边上,远远能看到巨大货轮进出。其实巴拿马城的繁华史比运河史要长得多,因为自16世纪西班牙人来后这里就成了商贸码头,当年从印地安人那里抢来的金银财宝大多从这里转运出去,贩来的黑奴也在这里买卖,所以16世纪就已经修成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市,号称中南美首富。没想到树大招风,被贼给惦上了,17世纪时,一伙英国海盗听说城里富得流油,于是拼全力攻破城门,进来抢掠一空,还一把火将整座城烧成一片废墟,如今的城市是后来重修的,换了个地儿。
巴拿马城坐落在赤道线附近,所以一年四季的白天黑夜均分,差不多天天都是12小时白天,12小时夜晚,早上六点多钟太阳准时升起,下午六点多又准点下山,够无聊的。不像咱们的冬天日短夜长,夏天日长夜短,好歹有个变化。但也许因为这恒定的环境,加上依山临海,四季花开,所以透着点软风微醺的古城风情。但又因为商业发达,金融崛起,加上运河上的货轮成排,又给人几分现代都市的风貌。
巴拿马城如今分了新城和旧城,有味道的当然是旧城,机场下来就直接去了。因为运河的缘故,巴拿马在中美乃至世界上名气不小,国家也相对洋派,和另外几个国家不是一个调性。我们的导游很得意地说,欧洲人一说起中美洲,总是将巴拿马单独说,如中美洲和巴拿马(The Central America and Panama ), 似乎巴拿马不是中美洲一部分,言外之意就是巴拿马比其它几个中美国家都先进太多,所以不跟他们这帮穷哥们相提并论。导游说的很巧妙,借用外人的口,很带点“低调的骄傲”,也真实反映了巴拿马多数人的心态。也的确,这里先后有西班牙,法国,美国人来过,不但修了条躺着赚钱的运河,还顺便带来了各自的殖民风格,所以巴拿马的人种和城市建筑似乎更加多元,小街上到处是西班牙格调建筑,但很多房子两边又修着绮廊阳台,一副法式派头,让人想起美国新奥尔良的French Quarter。
老城不大,一副悠闲。市中心一个独立广场,边上若干天主教堂都是有年头的建筑了。沿街的居民楼,也大多带着点古意。一辆独特的流动酒吧观光车从身边缓缓驶过,整辆车就是一个酒吧,一圈吧椅悬挂在车身边,坐在吧椅上的游客一根安全带系在车上,手拿啤酒,漫无目的地巡城,欣赏着道路旁堆叠的历史,体验着太平洋吹来的微风。
巴拿马街头
街头教堂
观光啤酒车
露台酒吧
古城遗迹
法国广场
老城靠海处有一片广场建筑,中间竖着一座细高的纪念碑,上面雕着一只昂首公鸡,一看就是法国高卢的模子,原来是纪念最早来开凿运河的法国工程队以及死去的数万名劳工,旁边是法国大使馆。不知何故,那只带点孤独气息的高卢鸡,让人有点凄凄的感觉,似乎在述说当年法国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不甘心。其实当年法国人辖着刚修完苏伊士运河的威风,浩浩荡荡地杀入巴拿马,几万人的工程队摆开架势,还是非常壮观的。只是巴拿马这地儿实在太神出鬼没,沼泽瘴气、陡壁深谷让各条开路大军陷入毒虫瘟疫的汪洋,各种机械也没有任何施展余地,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地缘政治角力,最后只好惨淡地退场,留下一堆经验教训,让后来的美国人捡了个便宜。
悲凉的高卢鸡
巴拿马草帽
除了运河,巴拿马最出名的大概算草帽了。在美洲,有两种帽子出名,“巴拿马凉帽”和“墨西哥草帽”,但给人印象却完全是南辕北辙。提起墨西哥帽子,第一印象是土著的土玩艺儿,滑稽和下里巴人的味道更足一些,可“巴拿马凉帽”就完全是另一个范儿了,印象中是“洋派”的代名词。马拿马城里卖帽子的店铺的确不少,帽子的价格也是相去甚远,从几十美元到几千美元,据说质地、手工不可同日而语。无离头初一看,区别不大,不就是稻草编的吗。但细看之下,这稻草的手感和柔韧性的确不同。在巴拿马的阳光海滩边,穿一身浅色西服,戴顶小凉帽,自然带出些别样风味。只是这风味既可以是黑帮大佬,也可以是洋行小开,各领风骚吧。
巴拿马凉帽
街景
看看景,逛逛街,买顶草帽,尝口美食,进几个特色教堂,吸数口清凉海风,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头一想,小小古城已转了好几圈。
晚上的酒店是在新城,附近都是金融机构,据说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没有太多的历史。
新城一景,边上可见华为广告
天黑后来到海边,退了潮的海岸一片滩涂,没有沙滩。街道上冷冷清清,大楼里灯火阑珊,和白天的老城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