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24-5-14 至 2024-5-29
中亚穿行
布哈拉广场夜色
前记
说起中亚,许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到底有哪些国家,但若说起“斯坦”国,多数人大约能或多或少说出几个,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这次转了一圈,终于搞明白严格意义上的中亚(Central Asia),共有五个“斯坦国”,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当然在世界上还有若干“斯坦“,如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等,但和中亚没什么关系,历史和地理上也不归入“斯坦国”的概念。
五个“斯坦国”放在一起代表中亚,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在亚洲中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国家和部落,民族与宗教,互相叠加了上千年。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伊朗的波斯,万王之王的帕提亚安息国,唐朝的西域,土耳其的突厥,强悍且善做生意的阿拉伯,成吉思汗的蒙古,沙皇的俄国,直到苏维埃的苏联,都有着深刻的痕迹。这五个“斯坦国“的最后变迁,是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由五个加盟共和国,变成了五个独立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当老子年老体衰不管事了,五个儿子乘机分家,各自单干,且都想展示自己的独特一面,但外面世界还是习惯于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看。
这次旅行共去了五个斯坦国里的四个,哈萨克斯坦因为多数人以前去过,略过了。在所去的四个国家里,虽有不少相近的历史,但人的长相各异,风景迥然不同。更有不少历史典故和传说,一并记载在这篇日志里。
这次出行,共7人,Winnie,京生,丽雯,丹云,曹平,石杰,陈新。其中Winnie和石杰因为其他安排,走了三个国家,其余五人走全程。
第一天,2024-5-14,周二,晴,北京大兴 – 阿什贾巴特(土库曼)
第一站目的地是阿什贾巴特(Ashgabat),土库曼斯坦首都。Winnie 已从瑞士先一日达到,其余六人从北京出发,中间经乌鲁木齐转机,一路顺利。到达时已是当地时间半夜,算上时差,北京已是凌晨3点。
阿什贾巴德机场
土库曼斯坦是落地签证,几个窗口来回跑,也没个清楚说明,加上语言不通,很费了一番周折,但还是都出来了。接机导游是当地一个小伙子,伊萨,能说中文,流利度也还行。
出了机场,直奔酒店,一路上高楼林立。已是后半夜,灯光依旧璀璨,可见此地不缺能源。酒店建在一座高坡顶端,灯光围出的轮廓像个船帆,有点像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的意思。入住已是凌晨两点多钟,北京时间五点,天该亮了。
灯火通明
金色雕像
帆船酒店
酒店内饰
一早开车进入城中心,只见一片白色,细看之下,全是白色大理石建筑,外饰黄金。尤其是政府办公大楼,用的大理石更是格外高档,一片豪气。据说这些建筑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独立后所建。当时用了一个法国建筑师,所有大理石全部进口。能搞如此奢华的排场,说明家底殷实,国家富有吧。
昔日总统府
金白色首都
纪念广场,总统雕像
阿什贾巴特街头竖立着许多前总统尼亚佐夫的镀金塑像,阳光下金灿灿的,十分耀眼。尼亚佐夫是土库曼斯坦1990年脱离苏联独立后的第一个总统,一直当到2006年,由于心脏病突发去世。其实在2000年前后,齐亚佐夫已被土库曼斯坦最高权力机构授予了无限期行驶国家元首权力的特权,大概类似终身总统吧。可惜天命有限,66岁就心脏病走了。
齐亚佐夫雕像
在街头广场,伴随着齐亚佐夫金像的还有不少其他塑像,问导游是些什么人,导游说大多是哲学家或诗人,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无离头对这一点印象深刻,看来这里对文化人的崇尚还是很突出的,据说齐亚佐夫本人也是文学基因丰富,写过不少诗。
哲学家
著名诗人Magatyguly
独立广场
阿什贾巴特的纪念广场很多,留下印象的有两个,独立广场和中立广场,一个是纪念1990年的国家独立,另一个是纪念1995年宣布永久中立。所谓宣布中立,不光自个儿说说,还要联合国批准,具体内容不详,大概意思是从此后和谁也不搞帮派,即便隔壁邻居打架,或是其他“斯坦国”兄弟受外敌欺负了,都和我没关系啊!
独立广场博物馆门前
总统林
两个广场上都有齐亚佐夫金像,独立广场的金像庄重辉煌,前面有几个戴黑帽子、佩金刀的武士雕像陪伴,大概算是带刀侍卫吧。中立广场的金像有些机关设置,齐亚佐夫的面孔永远随着太阳转,向日葵似的。当年齐亚佐夫执政时,据说类似雕像全国有上万个,好像还有他家亲戚的,父母,妻子等,总统一家够忙的。这些雕像多由黄金镀成,寓意“黄金时代”。
带刀侍卫
独立广场雕像
独立塔
合影
中立塔
黄金年代
土库曼斯坦印象
在我们这一趟走过的几个国家中,土库曼斯坦似乎管理最严,还有一些奇怪的规矩。首先是手机和外国通讯公司不联通,必须买当地卡才能用,所以我们的手机白天基本没信号,晚上酒店倒是有Wi-Fi,可以上网,但网速大约是2G。另外是游客不能对着所有穿制服的人拍照,譬如在有雕像的广场上,往往有卫兵站岗,游客不能对着这些卫兵照相,远远的都不行,手机一举,卫兵或卫兵的长官就摆手势制止,似乎担心游客手机里飞出子弹。最有特色的规定是首都的汽车必须是白色的,于是搞得满路皆白,连公交车都是白色的,赶上交通路口停车,可见一溜白色长龙,没有一点杂色。其实,中亚国家本来是喜欢白色的,旁边几个国家路上也多见白车,但像土库曼斯坦这样由政府下令不许有杂色汽车,还是独一份。
土库曼斯坦政府好像管很多事,包括中小学的校服,式样色彩全国统一。男孩一律黑色西服,女孩从小学到初中是墨绿色连衣裙,高中则是深红色,都设计的很合身漂亮。学校教育似乎不错,餐厅里碰到两个小学生,主动用英语和我们打招呼聊天,看上去学生的压力不是很大,似乎没有我们熟悉的内卷。
初中女孩
过来打招呼的小学生
“不卷”的小学生
国家博物馆
之后来到国家博物馆,门前又是一个巨型广场,中心有一组雕塑,居然不是齐亚佐夫,而是一组抽象造型的弧形立杆,下面点着长明火炬。广场的边上矗立着两组巨型浮雕,内容是描述两场和土库曼斯坦相关的战争,一组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卫国战争”,土库曼斯坦当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苏联一部分和德国打仗,死了几十万人。第二组是19世纪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沙俄战争。当年沙俄要征服中亚,各国纷纷抵抗,也死了不少人。
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广场
长明火
总统旗标 - 五头金鹰
博物馆内
总统专柜
进到馆内,内容主要是土库曼斯坦的过去和现在,多数内容不记得了,但其中有一副挂在墙上的巨型地毯,好像名为《黄金时代》,印象深刻,重超一吨,展开面积300多平米,当年是由40个织女共同配合了小一年,手工打造而成。手工地毯是土库曼斯坦的重要产品,某种程度上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到处可见。一伙人在路上一直惦记着要买几块带回去,但考虑到还有好几个国家要走,一路拿着太沉,且过海关可能也有麻烦,最后放弃。回来后还是有点遗憾。
土耳其清真寺
中午前后,来到一座清真寺,土耳其式样,很漂亮。问伊萨土耳其式样和其他清真寺的区别,似乎也没个定论,好像内部装饰不一样,土耳其的更加色彩丰富,纹饰美观。咱们“斯坦国”这一路,基本都是穆斯林文化,清真寺随处可见,每日祷告的宣礼声不时响起。不过多数穆斯林是在家里或工作场所做祷告,只有周末才聚在清真寺里,所以平日里的清真寺很是清净。
土耳其清真寺外观
土耳其清真寺内景
京生和伊萨
石杰
清真寺内
尼萨古城要塞
下午来到郊外,看着像一片荒地,原来是个遗址,尼萨古城。尼萨城是帕提亚(Parthian)王朝的都城,帕提亚古国是存在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一个王朝,中国历史上称为安息国,是当年和中国汉朝,罗马帝国以及贵霜帝国并称的四大强国之一。尼萨城所在的位置,因为有河流和山谷,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这里建一个要塞,收买路钱,搞点无本买卖,使得尼萨城很富有。城内面积14公顷,主要建筑是一座皇宫,如今发掘出来的城墙高20米,宽8米,沿着城墙修了44个碉楼,可见当年戒备森严,够牢靠。从城墙高处看出去,古城遗址一片凝重,让人联想当初的西风古道,骆驼成行。
尼萨城的发掘其实一直在进行,到今天也未结束。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尼萨先发现的是帕提亚(安息)古国遗址,约2200年前,以为没有更早的历史了。没想到后来又发现早在2400多年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军在这里留下痕迹,于是一下子有了两个遗址,先发现的自然叫做“老遗址”,后发现的就叫“新遗址”,但按遗址建造时间,“老遗址”的历史短,“新遗址”的历史长,一般游客每每给搞糊涂了,到底哪个老哪个新啊!
古道
古城
尼萨古城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