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离头日志:2014-8-15 2014-8-19
康定散记
康定山中
康宁的暑假即将过去,接下来就是初中生了,打算去杭州上学。从几年前来到北京时的高原红红脸蛋到今天的篮球黑黑小伙,康定以及藏区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了。趁着还未忘记,回去看看。原打算回到当年挖虫草的山村,由于时间不够,更担心夏季雨多路断,就只到了飞机可达的康定城,访了当初住过的福利院。
成都的小雷帮着安排全程,十分周到,给这一路高原行添了许多方便,更添了许多经历。从塔公寺的佛家礼遇到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策马,都不是一般能碰上的,也应了佛家一个缘字。
第一天,2014-8-15,周五,晴,北京- 成都
成都宽窄巷
要乘机进入藏区,成都是必经之地,我们也不例外,周五下班后直飞成都,小雷来接。
夜宿成都,走宽窄巷,很是热闹,在一家叫“三只耳”的火锅店打尖。这是一个庭院式的酒店,中间小桥流水,旁边包厢里透出隐隐灯火,配着几只红灯笼,带点古意。问了一下,店主姓聂,繁体写法是三个耳,四川话说来就是“三只耳”,于是用作店名,透着点成都人的幽默。
三只耳火锅
据说宽窄巷当年是富贵人家的聚居地,所以两边房子的门脸儿都有点气派,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如今多已成了商户,有点北京南锣鼓巷的意思,不过比北京干净规整。
初时以为这宽窄巷是一条巷子,一头宽一头窄,所以叫宽窄巷,后来才弄明白这是两条巷子,挨着,一条是宽巷子,一条是窄巷子,宽巷子多为大富大贵人家,估计是公侯王孙一类,窄巷子稍差,住着中富中贵之户,当然也都不是平头百姓,大概是今天的司局级。除了巷子的宽窄不同,这两条巷子里建筑的规模气派也能看出不同。
出了宽窄巷,来到成都新区。完全不同于宽窄巷的古意阑珊,到处是一片现代高楼,道路宽敞。和几百年前的宽巷子相比,不知宽了多少,完全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据说新区还有亚洲最大单体建筑,这和印象中的成都也有点距离。提起成都,无离头脑子里更多还是诸葛亮当年的草堂瓦舍,茅庐田野,大概是受“三国”流毒太深的缘故。
宽窄巷里夜酒家
第二天,2014-8-16,周六,雨,成都- 康定
飞机降落在康定机场,海拔四千多,号称国内最高机场。出来就是一片开阔,顶着天的感觉。下一目标是塔公寺,吉普车载着上路。车沿山道行,远处山色深深,近看岩石裸露,有点苍凉,让人想起“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句子,当然没那么惨烈。远处的缓坡上,有着巨大的佛画,更多见的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用不知何种材料的白色在整面山坡上书写而成,当然都是藏文,一点看不懂,像一幅幅巨画。据说这六字大明咒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不过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除了神秘,再就是六个不相关的发音了。
绵延的山路好像有意修在山脊上,四面空旷。随着天色越来越阴,旷野苍苍的感觉也越来越重,有点歌里唱的“天路”的感觉。
到达塔公寺,已开始飘雨。直接进了庙堂。只见金身佛像庄严,这倒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供着几幅照片内地寺庙不常见。原来像里都是法王,据说也是活佛。细一看,不是熟悉的达赖或班禅,说是本寺的活佛。后来走了几个寺庙才明白原来藏区活佛挺多,每个大点的寺庙可能都有自己的活佛。至于这活佛是如何定义的,又是如何任命的,没深问。
因为小雷的关系,我们受到了特别礼遇,塔公寺的前主持在家专门招待。是在家而不是寺里,主持目前在闭关修行,住在寺旁的家中,不出外,但可会友。佛教有一整套自己的晋升方法,从出家到上佛学院,再到进寺当喇嘛以及不时的闭关修行,最后看造化和悟性上到不同的级别。据说闭关是得道高僧的必行之路,但不拘一格,并非一定要躲在山洞里,像达摩祖师那样。一切似乎很随意,短则几天,长可数年,甚至终生。至于闭关期间具体做何事,似乎也没个定数,总之是给个时间冥思苦想,感悟人生吧。
闭关高僧
佛寺壁画
大殿内
主持拿出了许多食物招待我们,荤素都有,印象深的是酥油茶和牦牛肉,这儿的和尚是不忌肉的,但好像也不是什么肉都吃。再就是酸奶,这塔公酸奶据说是甘孜地区一绝,远近闻名。看着主持真诚的热情,我们也就不客气,不停吃着。
不知何故,无离头渐觉头疼,隐隐的。后来有见识广的喇嘛告知,初上高原,不可多吃油性食品,如酥油茶等,不然容易起高原反应。一时恍然大悟,原来这头疼是在主持家贪吃多了。自此后,但凡见到酥油奶茶之类,先退避三舍。不过不识数和康宁二人都没事,似乎也没少吃,却不头疼。
经验之谈
离了塔公寺,奔康定城,车开在一条又陡又窄的山路上。不远处尽是些山体滑坡塌方的景象。这几年老听说四川地震引起滑坡,但想像中大山都是结结实实的实体,怎么会塌下来呢,很难理解。到此一走,实地看了地势才明白原来这里山陡土松,雨水一冲,不需地震大块山体就滑下来了,断路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正想着呢,刚才还是阴阴的小雨就突然变成了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一时昏天黑地,许多车辆不敢行,停在路边。我们的司机杨师傅是老康定,技高胆大,非但未停车,还一路超车前奔,很快到了县城。一路惊魂,心里只有一个字,险!
塔公草原地界
第三天,2014-8-17,周日,晴,康定
一首歌成就的小山城
若没有那首“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的“康定情歌”,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不会知道有一座小城叫康定。但即便是被唱得满世界泛滥了,多数人估计还是不知这“跑马溜溜的山”是何方圣物。这次到了康定县城,上了跑马山,才实地看到了这张家大哥偷看李家大姐的地儿到底长得什么摸样。当然也不出所料,这座小小的县城,早已成了个大情圣,哪哪都用个“情”字招牌,住的是“情歌酒店”,吃的是“情歌餐馆”,马路上一逛,回头发现是踩在“情歌路”上,一不留神,见着个小水坑,原来是“情人池”,似乎整个康定除了谈情说爱,没其他正事。
情字碑
当然真正的康定没那么潇洒,严格说来这里的地理环境甚至有点险恶,一个躲在大山里的小城,海拔三千多米,四面环山,几乎没有平地,整个一个“夹皮沟”。街面上的小道都是窄窄的,马路牙子眼看着就要连着边上的店铺了。放在没有汽车的时代,抬杆过轿,估计还行,现如今想要拓宽一下,整点现代城市气派,实在伸不开拳脚。路边上细细高高的房子,脸贴脸地排着,没有太多统一规划,显得有点凌乱。
河边的山城
康定能够成为一座城,靠了两条河,一条叫“雅拉河”,另一条是“折多河”,在康定交汇,过往人群沿水而居,慢慢发展成了一座城。在藏语里这两条河分别被称为“打曲”和“折曲”,加上“汇聚”一词在藏语里叫“多”,凑在一块就是“打折多”,所以康定在藏语里也称“打折多”,虽然整个县城没发现什么有打折便宜的东西。
如今城的中心还是在这“打折多”河边。河水贯城而过,急,旋起一片片浪,前后追赶,带着响急吼吼地奔到不知何处。由于水急,没有船只木筏,也不见有人游泳,甚至怀疑这水里是否有鱼虾。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就修在“打折多”的两边,负载着穿城的车流,窄窄的道路每日里拥拥挤挤,可实在也扩不出去了。如今只好另辟新城。
康定城和打折多河
山中晨雾
康定古街
由于是在县城是在山的夹缝里,逢阴雨连绵时,山洪暴涨,当年的康定不时就会被山洪卷了。最后一次山洪淹城好像是上世纪90年代,据说很严重,把不少沿街小土房都毁了。不过那时“康定情歌”已是全中国耳熟能详,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商机,明白光靠这“打折多”的两条河是不够的,于是重修康定老城老街,搞出来了几条步行街之类的古街老巷,招徕游客,如今已成规模。从老照片对比来看,新的“老街”比当年胡乱不整的旧街道还是漂亮不少,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城里的商家也够新潮,一家招牌为“色狼”的店铺,不知卖美容还是时装,无离头很好奇是否有人敢进去。
这店名!
时尚女警,够酷
婚礼上的时尚男女
藏女
高级藏服
城内转经人
现代藏民
傍晚广场舞
藏餐和彝餐
康定的各种少数民族应该有不少,但多数属藏族和彝族,其中藏族更多,所以藏餐也就更普遍,许多餐馆都打着藏餐招牌。小雷安排在城中一个藏餐馆午餐,挨着“打折多”河。小包间里一付藏式装饰,座位都是些类似“塌”一样的木座,上面铺着各种藏毯,色彩鲜艳。因为难得一来,恨不能将藏餐都试一遍,于是不管能否吃得动,把各种宝贝瞎点一气,一时间满桌子的琳琅。认得的有酥油茶,糌粑,酸奶,牦牛肉,不认得的就更多了,穿着鲜艳藏服的服务员虽一一介绍,也都没记住。但留了个印象,似乎所有东西都是由奶和肉变着法做出来的,吃了顶饿。
这看来不大的餐馆,据说名声很大,在没有“八项规定”之前,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讲派头的地方。如今自然是今非昔比,显要们生怕在此被专业或业余记者撞上,所以躲得远远的,据说连挂着政府牌照的车都不敢停在附近。害得餐馆生意冷冷,一中午没见几桌客人。
晚饭选得是彝餐。因从未听说过“彝餐”,所以想不出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所有的记忆里能和彝族稍微挂点边的大概是小时耳熟能详的刘伯承结拜小叶丹。那小叶丹好像就是个彝族,挡了红军路线,大概要收买路钱。红军不愿和彝族村民干仗,于是灵机一动,干脆认了个干兄弟,免了一场干戈。这事好像“东方红”史诗里也有,但只说是俩人喝了点带血的酒,没交代说这彝人如何摆宴,吃什么,所以有点好奇。
进了餐馆,先是被屋里的摆设给震住了。一水儿的漆器,从桌椅板凳到锅碗瓢碟,全是色彩极艳的彝族漆器。无离头在国内外也算走过一些地方,漆器当个餐具或是点缀家具倒是很常见,但这种铺天盖地的黑红黄满堂,还真是头回见识。后来听说彝族手工漆器是一绝,已有数千年历史。也许是这漆器印象太浓,有点喧宾夺主,以至于整个晚上吃了什么全给忘了。
全套漆器,色彩鲜艳
餐桌上有几位当地官员,好像有一局长和乡长。大家聊天,话题自然也不离如今的反腐和限制官员应酬。有说好,也有不同想法,据说这小小康定城就有好几个能排的上号的酒楼餐馆关张了。看来这吃喝经济和应酬经济也都是经济,一旦真没了,如何拉动经济又成了一大问题。当然也没多聊,不想把一顿饭吃政治了。
跑马山
坐在上山的缆车上,脚下是一片很陡的山势,800米的山峰,直直地立在那。偶见有人徒步登山,一副艰难摸样。不知为何把此山叫跑马山,看这这片陡峭的山石树林,再机灵的马估计也没法在其中奔跑。不过那张家大哥若躲在树林里偷看李家大姐,倒是挺容易的。
到得山顶,是一座庙。藏区庙多,倒也没什么奇怪,只是旁边一块大石上刻了一行字“海外仙山,蓬莱圣地”,落款是朱鎔基,倒是有点出乎意外,听说朱老爷子是不轻易题字的,不知这偏僻小庙有何法力。
转过小庙,地势猛然开阔,一个跑马场摸样的圆形广场豁然眼前,直径百米开外,不知是人工开建还是天然如此。边上还真有些生意人养了几匹马供游人跑圈。马主都穿着藏服,真假不知。远远的山坡上刻着“跑马山”几个字,原来这山名是来自山顶的马场。当然这到底是先有跑马场还是先有跑马山就没考证了。本打算骑一圈马试试,但看着一匹匹矮矮的川马,跨上去两脚能踩地,实在有失威风,拍照回去还不够北京马场黑子大哥和众骑友笑话,做罢。
跑马山前
再往前,开始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刻,多为一个直白的“情”字。有时根据场景加点描述,挨着林子的就是“情人林”,水边的自然叫“情人池”,不一而足。其实这地儿就在庙堂边上,等同于庙宇后院,不知堂里一个个跑单的小和尚整日里看这些卿卿我我的“情”字做何感想。路边见几个中老僧人闲坐院中,四面情字围绕,悠悠然摆龙门阵,似乎早已看破红尘,不为所扰。
跑马广场
小雷
跑马山中
儿童福利院
四川多灾,每次过后,总是有些家庭解体,多因父母亡故,由此也就派生出了不少孤儿院,也称福利院。这次康定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奔康定福利院来的,康宁小时曾呆过。如今孩子已长成大小伙样,但还是别忘了根本。
这是无离头第一次来到真实的福利院,里面有几百个孩子,条件比想像的孤儿院好很多。是一个非常整齐的学校,宿舍是一组组套间,带着客厅外加卫生间洗衣房,很方便。比当年的大学宿舍讲究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每一组宿舍有一个老师,也被称为“家长”,负责十来个孩子。每个孩子还有1300元月生活费,所以吃穿不成问题。但这儿的孩子没有家庭,就把福利院当成家,甚至上了大学出去之后,逢年过节也回到这里,因为没有其他“家"了。老师和工作人员也就如同父母兄姐,因为多数孩子都没有其他亲人了。虽说吃穿不是问题,但由于缺乏家庭,整日里只有福利院这么一个空间,孩子的视野就基本限制在这里了,外面的世界和各种社会冷暖和他们有点距离。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在当地任职的大小官员就多了一项责任,要给一个或数个福利院孩子当“责任爸”或“责任妈”,不时带孩子出去感觉一下“家”的氛围,顺便也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
今日福利院
福利院孩子
家长和家庭成员
第四天,2014-8-18,周一,晴,康定
木格错
木格错的汉语翻译是“野人湖”,是一座高原湖泊,离康定40多公里。 车到山脚,就是景区地盘了,买票而入。据说山上冷,大夏天的,多未穿厚衣,山下就衍生出了一个行当,专门租棉衣。
来到湖边,人不多,但已是4000米左右的海拔,算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山湖,过去也许有些野人出没,所以就叫野人湖,现在想来也就是一群未开化的部落吧。
木格错 野人湖
听说再往高去景色更好,有高山草原一说,但路途不短。一些驮人的马在招徕客人,决定一试。看着那些不起眼的矮川马,无离头十分地不情愿,一直想挑一匹个头大点的,无奈这川马似乎一个爹妈养的,全都一般高,只好勉强上了一匹。
矮小不起眼的川马
马匹一路往山高处走去,初行时,路尚可,但也都是真正的羊肠小道,这时才体现出了这小矮马的优势,小步子灵活,身体扭动,在树丛里左右穿动,快速平稳。若赶上是纯血高头大马,早不知崴哪去了。
不料这道路越走越玄,最后在一个陡坡前干脆没有路了。只见一个60度左右的大坡,是几年前被烧过的一片山林。据说火把草根都烧绝了,所以土被冲走,如今全是裸露松动的石头。虽然那些矮马还是奋力往上,脚下已是一步三滑,每一步都要在晃晃悠悠的石头上犹豫半天,以防那些松动的石头滚动踩空了。此情此景,马也显得有些害怕,上面的人早已胆战心惊,纷纷下马徒步,但也只能手脚并用。
川马爬山
曾经过火的山坡
高原行动,缺氧,初时并不感觉,但稍一动快了,立刻气喘不停,心动过速。可这些小小的川马似乎没有太大影响,很快就蹿到山顶。没想到山顶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地势,地上处处是开着的野花,让人赏心悦目,把刚才四脚并用的狼狈一扫而去。陪着上山的马主说这就是高山草原。一眼看去,山峦间的草地平平地展开,加上近在眼前的蓝天白云,很有点大草原的意思,只是比内蒙草原离天更近些,似乎把草原升到云里来了。
天边
欲与天公试比高
高山草原
这一天原预报有雨,而且马主说前两天阴雨不断,好久没人上山了,但我们到达山顶时,却是晴空万里,天蓝到不能再蓝,衬得白云也特别耀眼,人和马缓行在这片空旷的草地上,山风漫漫,眼前不时有些聚着水的“海子”,就是些高山小湖泊,同样蓝极一片,都说运气太好了。
高原马队
山顶
温泉
下山路上,有一小温泉,小到不能泡澡,只可洗脚。有几条人工流水渠道,弯弯曲曲,泡温泉脚的游客坐在渠边,热热的水从渠中流过,能解乏。这情景有点王右军曲水流觞的意思。不过渠边基本都是和无离头一样的大俗人,泡三天脚也弄不出一首诗的主。
有几段温度低的渠道,里边密密地养了许多不怕热的小黑鱼,专门啄人皮肤,号称鱼疗,不知有什么保健作用,但痒痒的挺好玩。进门口还有卖煮鸡蛋的,说是由这温泉煮熟,本来意在夸耀这温泉的温度高,一下就弄成了一个买卖,生意还挺红火,供不应求。买卖人也就偷工减料,把本来应该煮20分钟的鸡蛋不到10分钟就拿出来卖,打开来一瞧,都是稀黄子,跟生鸡蛋似的,最后都拿来喂鱼了。那温泉里的小鱼一见着鸡蛋黄儿,就顾不上咬人脚皮子了,估计原来啃脚皮是给饿的。
曲水流觞 温泉泡脚
温泉鱼疗
第五天,2014-8-19,周二,晴,康定- 成都- 北京
高原天路
今天回京,因为还是要到成都转机,一早就上路。从康定城到机场是一条修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群山里的山道,据说是风光最特别的一条道,上路后发现此话不虚。当天赶上天晴,吉普车在山里盘着,眼前景色随着山势不停变换,顺光时山峦连绵,一眼千里,背光时一个巨大轮廓,压顶而来。在一个高处,远远看到一片雪山,白色山顶从环在山腰的云里伸了出来,背后是极蓝的天空。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也是在很高的山脊上,和远远的雪山基本平行,不用仰视,所以看到的是一种特殊的景象,无法形容,只让人想起歌里所唱的“天路”。
天路
蓝天白塔
路旁藏族儿童
途径藏民新家
入藏民家
藏民家中
山谷里有不少溪流,旁边多是一群群牦牛,远远看下去,黑黑一片。据说牦牛是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也是藏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从牛奶牛肉到牛毛牛皮,藏区牧人祖祖辈辈都靠这些为生。
高原牦牛
赶上天好,机场浴在一片阳光里,小小机场只有一架飞机,有点专机的感觉。起飞后从云端看下去,康定隐在大山里,不远处就是终年雪山,为那两条“打折多”的河流提供着不尽的水源。(完)
高耸入云
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