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行



无离头日志:2014-7-5 至 2014-7-8


呼伦贝尔草原行


呼伦贝尔草原


在内蒙所有的地名中,不知何故,也许是因为布仁的歌,“呼伦贝尔”几个字草原,一说到“呼伦贝尔”,下一个想到的词可能就是“大草原”,呼伦贝尔几乎等同了大草原,尽管多数人也许并没有到过呼伦贝尔,甚至连它在地图哪块也搞不清楚。但就是因为一个熟悉的旋律,引发了无尽的联想,看来一首歌的能量还真不小。当然“呼伦贝尔”这名也起的好,说它有意义,谈不上,说它没意义,好像又带起点蒙古王公贝勒的意思,似是而非,给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当然在蒙语里是否有什么特别意义就没研究过了,只是听导游说来源于两条河流,呼伦河和贝尔河,伴随着当然还有个传说故事,什么呼伦是个漂亮女孩变的,贝尔则是个彪悍小伙,故事自然老套,导游还没开头,大家基本都猜到了结尾。


这次因为乌日娜的妹妹的女儿结婚,要办一个蒙式婚礼,一拨人浩浩荡荡来到呼伦贝尔,一是看看这据说很“闹猛”的蒙式婚礼到底如何,也顺便了却一桩说了几年的草原游。


第一天,2014-7-5,周六,晴转大雨,北京- 海拉尔阿尔山


一早离京,到达海拉尔还是早上,飞机一出来就是一股凉意,甚至有点飕飕的感觉,要知道现在可是7月,马上要进伏天了。于点是刚从湿热的福州过来,立刻感叹居然有这么凉的夏天,福州的初冬也不过如此。


海拉尔的名字虽然也蒙古,但无离头一直觉得它更俄罗斯,让人想到一片水泽,或是一条宽广的河流,与草原很难联在一起,难怪当地政府更愿意用呼伦贝尔作为首府的名称,让人直接就想到了草原。当天的目的地是阿尔山,在海拉尔南面,有近400公里,下了飞机就直接开车奔目标而去。


车过海拉尔城,眼前是一片连着一片的楼房,有盖好的,有在盖的,整个城市除了气温有点冷,道路有点宽,没一点草原气息。但一出城,马上变了,真正的草原出现在眼前。


海拉尔


海拉尔.jpg

城市新村


在北京或是中国多数城镇长大而未到过草原的人对“地广人稀”一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文学上的描述,很难有个参照物。而当你来到草原,穿行在似乎无边的大地上,放眼处不见一个人影,更没有高楼华厦,才能理解什么是“地广人稀”。这里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位数,也就是说在一公里乘以一公里的土地上,你只能看到几个人,若考虑到这几个人大多集中在像海拉尔这样的城市里,那城外真正的草原估计要几十平方公里才能有一个人,所以在视线可及之处要想见个人毛,还真要点运气。


大道通天


各地草原的形态据说是不同的,多数人会把草原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描写想在一起,以为原始草原都是如此。错!呼伦贝尔的草原是贴着地皮而生,导游说是碱草,高不过寸把,牛羊不用风吹,远远就能瞧见,想藏都没个地儿。事实上,站在这里的草原上,放眼看去,到处是漫漫无边的绿地,像一块巨,一直铺到天边。再往远处,就只有天高云淡了。


牧场白云


车行大半天,地毯式的绿野绵延不断,看多了,慢慢就不新鲜了。正在大家有些昏昏的时候,车翻过一个大坡,忽然眼前一片亮眼的黄色,铺天盖地,是当地的油菜花。呼伦贝尔天凉,本应在春天开的油菜花直到盛夏才展开,明艳,齐整整,远看像是似曾相识的大型团体操的人工背板,一声号令,把黄色翻了出来。


油菜全.jpg

油菜花中


Peggy.jpg

不识数和Peggy


中午车到一小镇午餐,红花尔基,挺好听的名字,饭菜做的也不错。当地以红松林著名,是个林场。


成吉思汗


继续上路,还有一大半路程,无事,导游建议放一部十几年前拍的电视剧“成吉思汗”。从未关注过,姑且看看吧。没想到很快一车人都进入情节,关心起了蒙古汉子铁木真的命运。也是,行驶在大草原上,眼前景色和电视里的镜头相互映衬,可能更能感受人物所在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在当年冷兵器的时代,又在这么一片无遮无挡的草地上,两军对垒没有任何偷奸耍滑的办法,凭得只有实力和勇气,所以蒙古汉子必需得把自己搞得像个铁疙瘩,力大无比,刀枪不入。像如今汉人孩子这种细聆聆的芽菜胚子肯定是没戏的。不过也因为是以勇武为主,所以也不太关心像“三十六计”这种汉人追捧的诡计兵法。当然“美人计”这样的兵法是天生就会的,这“成吉思汗”的故事好像就是从世世代代的抢新娘,抢美人开始,恩恩怨怨,分分合合,最后变成了一个超级大汗,统治了一块超级版图。


蒙古包


奶牛.jpg

牛群


阿尔山森林公园


傍晚,经过近一天的摇摇晃晃,终于抵达目的地,阿尔山森林公园。酒店就在公园内,没有星级,一切从简。刚进酒店,大雨磅礴而至,室外是出不去了,京生带着几人在过道里练起了八卦连环掌,抻筋拔骨,将一天窝在车里的懒散排了出去。


阿尔山国家公园


阿尔山


晚饭准备的特色,特色的是一盘炒鸡蛋,混着个头极大的黑蚂蚁,细一看,眼睛,牙齿,爪子活灵活现,从炒蛋里抻了出来,据说大补。后来发现当地卖蚂蚁很普遍,小摊上一袋袋蚂蚁干和其他物品一起排列,卖水果似的,不知从哪抓来这么些大个头家伙。


阿尔山蚂蚁炒鸡蛋


饭后,天有点放晴,问了下附近景色,说是有个不冻河,众散步过去。刚到河边,一场急雨,天昏地暗,夹着风,多人衣裤全湿。回到酒店,大雨还把酒店变压器打坏了,没电,黑暗中湿湿冷冷,众抱怨。不过这光景也稍微体验了点当年蒙古大军的场景,在草原上远征跋涉,无遮无盖,凄风冷雨更是家常便饭。想想那铁木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也够不容易的。


晚上有世界杯,酒店里的电视居然找不到央视体育台,看不成,有点悻悻然。其实无离头在家里时也不认真看球,每每似睡非睡两眼,装个伪球迷。但是真看不到了,连伪球迷都装不成了,只好装模作样抱怨两句。


阿尔山雨中酒店


第二天,2014-7-6,周日,晴,阿尔山


因为纬度高,天亮早,醒来时已是大天光。昨夜大雨早已不知去向,一片蓝天,浮着大朵的白云。导游说今天任务繁重,要走四个点,还要赶回海拉尔。匆匆早餐后,就奔景点了。


,驼峰岭天池


是在公园最高处的山顶上的一汪池水,面积不大,据说极深,300的探绳未见底。且水面永远不变,久旱未见水少,狂雨也不见水涨。水边多植物,但水中没有鱼,不知何故。有好事者曾放养过,但扔进去的鱼都是有去无回,活不见影,死不见尸,不知被水怪吞了,还是从暗道溜了。


从山脚沿着一条木质栈道一路登高,到顶才能见着湖。为了让游客有个思想准备,把上山下上的台阶数先注明了,往上900多阶,下700多级,想来不是一条道了,为何差那么多,没做研究。沿途尽是倒下的大树,有连根拔的,有拦腰断的,都还很新鲜,想必是昨夜大雨狂风的杰作。来到湖边,游客熙攘,但不到拥挤的程度。湖面平静,水清。


下山路上,从松林夹缝中看出去,有一片红顶小白屋在远处草坡上,阳光下色彩明亮,很有点印象中林中草原的童话感觉。众急拍照


无离头旅游评价:中等。值得一看,不值得多看,因为要爬太多台阶。


天池


天池.jpg

留影


天池2.jpg

池畔


景二,石塘林


初看景点名称,猜不出是个什么地方,容易和云南的石林或香港的避风塘想到一块去。其实是一片火山喷发岩浆凝固留下的景致。不同于大多数火山灰形成的粗旷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火山石很秀气,名翻花石,顾名思义,石头就像翻开的花,据说也像花似地很脆弱,易碎。还有点太湖石的感觉,通透,轻快。一条人工小径在翻花石中穿过,边上是一汪山泉,把石头洗得滑溜溜的,让人有想摸一下的冲动。藏在树林后的几个小湖,有地下暗河相通,似乎也透着点灵气。导游说这里有石兔,一种长在石缝里的兔子。刚进大门不远,就听得前面人喊有兔子在跑,急往前窜,什么也没见着。这兔子就像游击队似的,在这些空隙很多的火山石中神出鬼没,一出溜就没了。


沿着小径走去,很幽静,旁边形状独特的翻花石保存的很好。要知道这火山石不仅长相奇特,还是有实际功用的,冰箱去味,皮肤磨光都有奇效,所以只要每人捡一块小石,不消多久,这片石林就可能面目全非了。


无离头旅游评价:好。值得细看。景幽,石雅,人少,最难得的是基本保持原来风貌。


石塘林.jpg

石塘


花石


石塘林公园.jpg

景区内


石塘林合影.jpg

石塘合影


景三,杜鹃林


下车要看的是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待进去后发现遍地没一点红。原来这杜鹃不像油菜花,天冷就推迟开放。人家是按时点来的,不管多冷,一定在34月的春天开放。阿尔山的春天还是冰雪世界,可杜鹃不管,到点就灿烂。想像着一片银白衬着满坑满谷的红花,应该是个绝佳的景致,可惜过点了,眼前只剩满眼绿。原来以为杜鹃只在南方生,没想到这北国尽头也长,而且到点开花,生命力够强的。


无离头旅游评价: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主要是季节不对,7月份绝对别来。


过了季节的杜鹃林,只有一片水面


景四,峡谷


一条三公里长的峡谷,据说是几条河流的源头。类似三峡,这峡谷也分三段,后两段叫牛头峡和虎头峡,是因为峡谷边上有两个山峰,一个像牛头,一个像虎头,故得名。第一段的名称忘了,也不记得有何典故。沿着峡谷徐徐而行,旁边是一条宽宽的溪流,有几处还挺急,带点当年的三峡遗韵,当然气势是没法比的。溪的一边是陡的峭壁,没法走。另一边是火山留下的痕迹,一些怪石堆出了沟沟坎坎,夹杂着花草树木。一条人工小道沿溪而建,上上下下,弯弯绕绕。走在其中,看着对岸的断崖苍苍,听着旁边的溪流潺潺,很闲适。


无离头旅游评价:较好。只是虎头峡,牛头峡这些象形地名有点俗套。



虎头峡谷.jpg

虎头


公园内.jpg

公园小径


走虎头峡谷.jpg

走峡谷


累了.jpg

累了


没劲


景点走完,开车原路回海拉尔。草原天时变化,一会儿天高云淡,一会儿细雨袅袅,走到一片地势特别开阔之处,天正蓝,不远处牛羊成群,司机主动停车,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一下那首歌里的情景:“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 ...”。这里的羊似乎没人看管,而且也不大怕人,走到身边了,趴在地上的几只绵羊还是懒懒的,连个招呼都不打,也不担心有人把它们拐走了。从美国回来的Charles有点奇怪,问这财产有主吗?其实我们也搞不清楚,不过主人肯定是有的。


Charles.jpg

谁家牧场?


草原合影.jpg

草原


继续赶路,众人还记挂着铁木真的命运,催司机赶紧继续“成吉思汗”。故事很紧凑,也挺有吸引力,路似乎不再漫长,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海拉尔的南屯,是鄂温克族的地盘。酒店很好,紧挨着博物馆,是个鄂温克博物馆,只是上面有一排很奇怪的文字,“EWENGKI NI MUZEI”,不是英文,也不像其他外文,也不是汉语拼音,没猜出来。施维和高东已先到酒店,他俩自驾,比我们早一天出发,从东北绕过来。


第三天,2014-7-7,周一,阵雨,额古纳


额尔古纳,地图上看是在海拉尔更北边,离俄罗斯也更近一点。车一进城,有不少俄文的招牌,还看到些纯原木契合而成的俄式房子,都是用整棵整棵大原木榫卯在一起,就像童话里的样子,是真正的“木屋”,导游说这房子抗震,越震越结实,没试过。


来的目的是走一片湿地,所以特别关照要穿旅游鞋。这湿地据说是世界三大之一,另外俩不清楚在哪,好像有个在阿根廷。到后才发现,这所谓走湿地,严格说来是看湿地。从一个高坡上远远看过去,只见一条曲里拐弯的河流和一片丛林,没有想像中的“湿地”或沼泽地,路也很好走,即便簁着双拖鞋,问题也不大。眼前那条河是根河,据说一直往北穿过大兴安岭,到俄罗斯。呼伦贝尔河流很多,著名的三河马就出自附近三条河交界的三河镇。这些河流大多长得曲曲弯弯,缓缓而流,缺乏点一泻千里的气势,给人安静的感觉。如果说黄河让人联想到万马奔腾的气势,那这儿的河可就优雅多了,姿态不慌不忙,再衬着平缓的草地和似有似无的森林,更像一幅风景画。


额尔古纳河.jpg

额尔古纳


不识数几年前来过此地,而且是骑着马来,就介绍着当年是如何驰马冲上坡顶,威风凛凛。如今已没有这种景象,小电瓶车拉着大家直上坡顶,不费力。不过一条人工栈道从顶上下到湿地边缘,然后再回来,必须步行,上下海拔也有不少,而且是在“湿”地,空气闷热,有点热带雨林的感觉,透不过气,也是个挑战。


据说是成吉思汗飞马踩出的蹄印


中午不识数带着到一家俄罗斯餐馆吃大餐,据说很地道。上的菜的确很猛,红肠肘子大列巴,奶酪羊排炸丸子。味道很好,制作也到位,只是量太大,吃不动。


俄罗斯餐厅.jpg

俄罗斯餐厅


吃不动了.jpg

硬菜,吃不动了!


接下来去看一片白桦林。车行时还是磅礴大雨,昏天黑地,都在担心天气。不想车停处已是雨过天青,运气!不识数说跟她出门旅游,老天永远保佑,该晴时晴,该雨时雨,回想一下,好像还灵。


白桦林


下车后只见一片无尽的白桦树,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树种,不知是这白桦树将别的树都杀死了,还是这土地只长白桦树。看到有个牌子,说这是“原始次生林”,不知说什么。上网百度一把,原来这次生林是原始森林被毁了后,未经人工栽种,自个儿生出来的林子。可还是没说为何只生桦树而其他树木一律不长,也许有人悄悄做了点手脚,但也许是个奇迹。不管怎么说,这片纯粹的白桦树林很独特,风景,大家都在拍照。


白桦林.jpg

白桦林


桦树林.jpg

桦林小道集体留影


驯鹿


林子里还圈养着一些驯鹿,招徕游人。据说驯鹿怕蚊子,所以即便雨天,也点着些不死不活的塘火,冒着淡淡的烟雾,说是蚊子。无离头奇怪,那野地里的驯鹿没人给生火驱蚊,难道还让它们自个儿玩火不成。


伴着炊烟的驯鹿


麋鹿,烟熏驱蚊


搓罗子.jpg

蒙古式帐篷 - 撮罗子


敖鲁古雅


晚上回到海拉尔看歌舞剧“敖鲁古雅”,是布仁和乌日娜他们编排的,英格玛主演,在海拉尔剧场连演数月,成了当地一个旅游品牌。讲的是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的古老故事,用激烈的舞蹈和震撼的音响表现了一段山中传奇。


鲁古雅


英格玛.jpg

英格玛舞姿


谢幕


台上合影.jpg

合影


俩干女儿.jpg

干女儿


鄂温克


来到内蒙,一般人都以为这里是个纯粹的民族蒙古族。其实不然,据导游介绍,这里有30多个民族,甚至布仁和乌日娜都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民族,蒙古族和鄂温克族。另据玩顽童史学家刘京生沿途考证,鄂温克的祖先可以追朔到女真族,历史上曾创造了金朝和清朝,是从黑龙江大森林走出的强悍民族。金朝打败北宋,统治了中国北部地区,建王朝120年;后来的清王朝又打败明朝,建王朝270年,最大疆土面积1200万平方公里。加上曾经灭金又灭南宋,然后建立元朝的蒙古族,王朝在位108年。把这金、元、清三朝相加,中国历史500年就过去了。考虑到这两个民族人口有限,如今的后裔布仁和乌日娜没准还有皇族血统呢。是否确切,可以是刘大史学家下一个攻关课题。


旌旗


鄂温克博物馆门前勇士


鄂温克博物馆


拍月亮.jpg

拍月亮


第四天,2014-7-8,周二,雨,伊敏苏木牧场


今天是此行的重头戏,参加婚礼。从未了解过蒙族婚礼,只是听说过各种蒙人慷慨好客的传闻。最经典的故事是说牧民人家party, 骑马汉子路过门前,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进来就喝酒。汉子也不推辞,滚鞍下马,一通猛吃猛喝,临了一个谢字都没有,醉熏熏上马就走。如此光景,外人看着像是生死之交,其实连个名姓都不知道。初听这故事,只当是夸大其词,瞎编的。但真到了内蒙,走过牧区,你就会明白这绝对真实。想像一下,在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范围内,稀稀拉拉就这么几户人家,门到门最近也是五里开外,一年到头面对的不是牛,就是羊,顶多再加上同一个蒙古包里的几个面孔,每日大眼瞪小眼,天仙儿也给看烦了。难得有这么一个骑着马的汉子打门前路过,还赶上你的喜庆party,你不把他逮进来喝两盅,说得过去吗?其实即便门口过的是一只狼,只要它不叼羊,估计也会拉进来喝上一杯,当然这狼是否肯喝就另当别论了。


远处草原人家


牧场.jpg

牧场


如今的内蒙大草原早已今非昔比,骑着摩托放羊,开着吉普进城已是普遍景象。牧民虽还稀稀寥寥散住在草原上,可因为交通工具的普及,走门窜户已经稀松平常。当然还有骑马的,不过更多是用来参加那达慕或其他休闲,实用性不再。

婚礼要到中午开始,早先去一个景点,是一敖包,号称“天下第一敖包”。老天还真做美,下车前还是细雨霏霏,车停时已是云雾初开,甚至露出点阳光,把这“天下第一敖包”耀得很鲜艳,又一次验证了不识数的运气。


未到草原前,是个中国人大概都听说过“敖包”,十有八九是被那首人人能上口的“敖包相会”给唱熟的。但到底敖包是个什么东,并非人人知道。无离头当年就被这“包”字误导,一直想像着这“敖包”大概是一个类似蒙古包一样的棚子或建筑,可能比一般蒙古包要漂亮些,隐秘些,不然青年男女跑那干嘛去!其实这敖包是个石头堆子。据说当初是为了在东南西北不分的草原上起个地标作用,万一迷路了,可以做个参考。所以往往建在高坡顶上,还拉些经幡让它更显眼。这石堆据说不是一次堆成,也没有专门建筑公司承包,基本是靠众人拾柴火焰高。估计是为了调动大家堆石头的积极性,就把敖包变成了一个祈福场所,路过的或专门来的人只要沿着石堆顺时针走三圈,就能心想事成。但前提是要带着一块石头转圈,而且这石头不能是在敖包边上被人踩过的,所以只有从远处驮来。靠着众人经年累月的努力,这敖包也就越来越庞大,最后变成了青年男女约会的好地方,因为容易说清楚地点,不会走岔了


敖包


第一敖包.jpg

天下第一敖包(蒙语)


第一包.jpg

天下第一敖包


这“天下第一敖包”占据了一个绝佳的位子,一面是开阔的草原缓坡,另一面可俯视缓缓的伊敏河。伊敏河流到这里,不知什么原因,在草原上连续划了几个优雅的大弧,形成了最漂亮的一段河湾。河边牛羊成片,远处一望无际,如果再赶上个十五的月亮,亮晃晃倒影在河里,估计这约会一定不会白跑。


伊敏河畔.jpg

伊敏河畔


婚礼


离了“天下第一敖包”,就奔婚礼而去。婚礼选在一片草场上,两个大帐篷是待客宴席的地方,中间夹着一个舞台,几块巨大的白色地毯从台上铺将开去,连到一个彩球扎成的小门。旁边有几个新扎的蒙古包,也是亮眼的白色,其余一片开阔。棚子里已聚集了很多亲戚朋友,多为身着蒙古袍,肤色健康的乡亲。上午的阳光正是灿烂,但远处已是乌云接地,预示着一场大雨。


乘着婚礼还没开始,又是蓝天白云绿草原,众人抓着布仁拍照。布仁一身藏色的蒙古大氅,潇洒地走在草地上,很是明星范儿。布仁说这大氅即挡风雨,还防日晒,建议以后一人来一身,到草原来时潇洒一把。如今布仁的草原歌曲早已唱遍全国,甚至唱到世界去了,老少通吃,粉丝无数,据说最大的独门暗器是“师奶杀手”


师奶杀手.jpg

布仁和粉丝


粉丝团.jpg

明星和粉丝团


时近中午,远处的乌云渐渐漫了过来,草原上已是一片雾茫茫,小雨开始淅淅沥沥,凉风也不知从何处吹了起来。刚才还是夏日炎炎,转眼已经秋雨潇潇,大家急着添衣。草原的天气变幻无常,这蒙古袍子以不变应万变,的确有它的道理。


迎亲马队


新人马车


伴郎和伴娘


白色婚礼台


花童.jpg

花童


不一会,一阵鞭炮过后,远处一支马队在雨中护送着新人过来。走近了,骑在前面的是诺尔和英格玛姐妹,都是耀眼的蒙古缎袍,头上一顶和袍子配套的伞形小帽,带出几分俏丽。几个蒙古小伙也在马上,很有范儿地前后呼应。马队护拥的是一辆马拉小花车,天雨,还顶着把花伞,伞下面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和新娘。新娘娜米拉是诺尔和英格玛的表姐,其实她们仨互为表姐妹,娜米拉最大,诺尔其次,英格玛最小,打小都在草原长大,如今都出息到世界上了,那米拉在日本,诺尔在美国,英格玛刚考上中戏,前途无限。新郎是个东北小伙,高高条条,挺帅,可惜不会骑马,不然按照蒙古习惯,也就不用坐小马车,直接跨马打浪过来了。丽玩笑问曹汐是否将来结婚时也考虑一个蒙式婚礼,于点在旁边笑话说曹汐要先学会骑马才行。


曹英诺.jpg

英格玛、诺尔曼、曹汐


婚礼仪式不长,只记得穿着白色蒙古袍的新人随着主持人的摆布在舞台上走动,留下了一片白色的印象。可能蒙古人崇尚白色,所以新郎新娘都着白色蒙古袍,加上精细的化妆,年轻的身条,挺好看的。美中不足是雨大天阴,显不出亮丽。过天雨对牧民来说是吉祥的预兆,大草原全靠雨水滋润,不然枯萎退化,所以在雨中都很兴奋。


新郎新娘.jpg

新郎新娘


仪式.jpg

主婚


切蛋糕.jpg

切蛋糕


彩门


伴随着婚礼的进行,是豪放的蒙族酒宴,最能体现豪放气势的当然是大锅煮羊肉,刚刚杀出的羊肉切成大块放进锅里,每块都有几斤或十几斤,除了草原的清水,好像没有什么其他调料,出锅后用大盘上来,每个桌上配着几把小刀,自己动手将羊肉片开。真正的蒙古汉子是随身带把精致的匕首,吃肉时一片片划入口中。当然最有感觉的还是手把羊腿直接入口,拉开架势,吃出点原野苍苍,吃出个血性汉子。刚才在路上看的“成吉思汗”中就有不少大锅煮肉,大口狼吞的镜头。那大锅能将整头羊扔进去,偶尔也能扔几个活人。


大快朵颐


较劲.jpg

比一比


由于是个音乐之家,婚礼的最大亮点自然是仪式之后的各种节目。布仁,乌日娜,英格玛家庭组合自春节晚会的“吉祥三宝”以来,已是家喻户晓,当天自然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过核心归核心,主角还是两位新人,就像职业主持人,即便能巧舌如簧,口吐莲花,但也还是绿叶扶红花,让新人出彩不是。


其实草原上的人似乎天生都是歌手,随便拉一个出来,嗓子一亮,都能传个几里开外,所以当日许多亲戚朋友上台放喉,也没弄清楚是否训练过。不过布仁,乌日娜,和小一辈的英格玛众姐妹自然是核心。这是一个真正的内蒙民族音乐之家,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传播着本民族的音乐,或说得更大点,是文化。当日来到婚礼的除了草原亲戚之外,就是我们这种由于布仁的歌声聚合而来的朋友。大家还上台和布仁,乌日娜一起放歌了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虽夹着雨水,却热情不减。本来还准备了赛马,摔跤等蒙古娱乐,因为雨越来越大,放弃。大家来到不远处的英格玛家中,在草原深处。


布仁乌日娜.jpg

布仁和乌日娜指挥演出


音乐之家.jpg

音乐之家


婚礼狂舞


英格玛的爸妈巴特尔和伊敏用奶茶招待大家。和多数牧民一样,他们已经不住蒙古包了,是砖结构的平房,朴素实用。和多数蒙古家庭不一样的是房内的一架钢琴和几把乐器,显出了一个音乐之家的特色。外面已是豪雨滂沱,草原变成了一片水泽,出不去,于是反客为主地随地乱坐,闲聊。



布仁和巴特尔


正在无所事事,王海军在钢琴键盘上敲了几个和旋。正所谓行家出手,就知有没有。只这几个和旋,再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听出这不是随意乱敲的,于是让海军表演一把。正襟危坐后,海军信手弹了几只老歌,指法纯熟,原来是个高手,之前都不知道,隐藏的很深。秦随即伴舞,一时琴瑟和谐。不过一听所弹的曲子,50后原形毕露。屋里几个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小辈,瞪眼听着。很佩服的同时,却难有共鸣,不是他们的菜。


英格玛家中.jpg

英格玛家中


大雨渐停,大家告辞,一个喜讯到来,英格玛被中戏正式录取。据说在有三万多人参与的专业考试中,英格玛名列前十,大家衷心恭贺。也是,自小随布仁,乌日娜参加各种台上活动,什么架势没见过,表演经验在同龄中估计没几人匹敌。


回程路上,紧着又看“成吉思汗”。已到尾声,62岁的成吉思汗西征,和号称西方的世界统治者子模国苏丹摩诃末一决高下。身临其境想一下,和车上玩顽童众人平均年龄不相上下的一个蒙古大汗(皇帝),要翻戈壁,过草原,在马背上率20万大军出征数年,行几万里,进行无后方作战,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体力。如今玩顽童一伙只在车里坐几小时,已是腰酸背疼,外人听着还觉得挺佩服,这古人和今人似乎不像一个物种,不知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车近海拉尔城,我们的呼伦贝尔草原行即将完成,一部30集的电视剧也正好结束,几头不耽误,众得意。(完)



附:布仁的歌


呼伦贝尔大草原 (歌词)


我的心爱在天边,

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茫茫天地间,

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

我的心爱在高山,

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

林海茫茫云雾间,

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飘在,

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亲爱,

我的思念我的心爱在河湾,

额尔古纳河,

穿过那大草原.

草原母亲我爱你,

深深的河水,

深深的祝愿.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飘在,

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亲爱我的思念



阿尔山传说(歌词)


父亲讲述着,

阿尔山的传说传.

说里有一位善良的猎人.

猎人救起一只受伤的小鹿,

小鹿望着猎人在声声哀鸣.

母亲讲述着,丛林里的故事.

故事里荡漾着圣泉的波影,

泉水抚平了小鹿的伤口,

小鹿又回到那茂密的丛林.

每当回味阿尔山的传说,

耳畔会响起小鹿的嘶鸣.

每当想起丛林里的故事,

眼前就浮现圣泉的波影.

阿尔山啊,阿尔山.

丛林里的故事.

阿尔山啊,阿尔山,

神奇的丛林,

小鹿的嘶鸣,

圣泉的波影


天边(歌词)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我要登上

登上山顶

去寻觅雾中的身影

我要跨上

跨上骏马

去追逐遥远的星星

星星

天边有一棵大树

那是我心中的绿萌远方

有一座高山

那是你博大的胸襟

我要树下

树下采

去编织美丽的憧憬

要山下

山下放牧

去追寻你的足迹

足迹

我愿与你

策马同行

奔驰在草原的深处

我愿与你

展翅飞翔

遨游在蓝天的


带我去草原吧(歌词)


跟我的心去趟草原吧

那里有会唱歌的河水

也有成群散步的牛羊

也是我梦中的家乡

跟我的爱

草原吧

那里有

会飞的马群

还有朵朵流浪的白云

也是我感受真诚的梦乡

我多想

骑上一抹彩虹

为我的草原歌唱

让星星轻轻地吻

让蓝天拥抱

跟我的忧伤

趟草原吧

那里的琴声悠扬

微风吹过

也慈祥还有融化眼泪的酒香

我多想

醉倒在在这宽宽的草原

好让我再次闻到那草根的清香

带我去草原吧

带我去草原吧

带我去草原吧

那是我最向往最痴迷的地方……


牧歌


演唱:布仁巴雅尔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

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

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

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

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

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

演唱:布仁巴雅尔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

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

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母亲的河


呼伦贝尔: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贝尔湖得名。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下一篇:佤山秘境游
上一篇:康定散记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