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3)莫高窟

第三天:2015-8-2,周日,晴,敦煌莫高窟


晨起散步,又来到鸣沙山-月牙泉,直接去了泉边的塔楼,比想像中的要大,不知何人所建,登塔俯瞰月牙泉,清,抬头再看鸣沙山,净。敦煌的年降雨量只有39毫米,赶不上南方一场大雨的水量,这沙漠之中的湖水如何能保持住,很是神奇。问了其中奥秘,原来是下面一汪泉眼,终年不停往外吐水,与挥发量达到了一种平衡,就出现了这么个自然奇观。



泉边宝塔


塔上.jpg

塔上


泉边.jpg

月牙泉边


莫高窟


下午要参观莫高窟,这是此行的最大目标,因为景点名气太大,门票早就被黄牛党控制,一般来人是无法买到门票的,黄牛票已是上千元一张,比原价贵了几倍。好在来前安宁已告知这一机密情报,旅行社帮忙给弄了一些票,也是从黄牛党手里套来的,比市场上的黄牛票价格略低,但也是原价的一倍以上了。尽管如此,这也是旅行社这趟安排里帮的最大的忙了,不然到了敦煌进不了莫高,岂非扫兴。


莫高窟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如今的参观安排已很条理化。在离石窟十公里以外修了一座博物馆,先把游客拉到这里看两场相关的电影,一场是全景电影,人躺在椅子上看着360度的穹顶,如同在洞窟里看壁画的每一个细节,配着灯光和介绍,比实际看窟要明白的多。从敦煌的第一口窟直到如今的4-5座洞,前后1000多年历史,若没有这么一个介绍,估计也就看个热闹


石窟远看.jpg

敦煌石窟远观



莫高山门



石窟



络绎不绝的游客


专家.jpg

专家


没想明白.jpg

学生


洞窟前.jpg

洞窟前


人头涌动.jpg

人头涌动


看完电影,有专门的Bus将游客拉到莫高石崖,再看真正的石窟。参观人极多,分为许多小组,每队随机选择一组石窟参观,一般会按照历史朝代,看一组典型洞窟,从隋唐到明清,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因为有几本外国护照,所以就当外宾接待了,好处是不用排长队,由专门向导直接领着进洞了。


雕塑.jpg

精美佛雕


佛经故事.jpg

佛经故事


佛像.jpg

精美佛像


说实话,如果没有事先介绍,这一个个黑乎乎的洞窟很难想像是干什么的,这洞里面的各种菩萨小鬼也不知说明什么。出来后,虽然对这些历史和风俗还是迷迷糊糊,但大致了解这些洞窟都是当年的大户所为,有钱人家请人开窟凿洞,在里面雕出各种供奉的菩萨,再在墙上画出大佛爷的生平故事,然后养一拨和尚在洞里面念经,自己偶尔也来闭关一把。一是展示财力势力,二来也是供奉一把,求菩萨保佑,所以越是有钱人家,这洞也就修得越大越深,画儿当然也就越发精美。至于为何选在这么个地方挖洞,据观察,一是这片岩石由沙砾组成,容易动刀子开凿,二来嘛当然也说明当年的敦煌是个热闹的大码头,所谓“,大也,,盛也”,凑在一起按白话就是“大盛”。盛世敬菩萨,加上中国人自古爱扎堆,互相显摆,就浩浩荡荡地搞了千百年。不过到了明代以后,丝绸之路改到海上去了,这块地儿也就荒了,“门前冷落车马稀”,要不是晚清的王道士误打误撞凿开了那口著名的藏经洞,把世界上的几个文物贩子给招来了,估计也就是一片遗弃废墟了。


印象中的王道士是个把老祖宗宝贝给糟蹋了的罪人,但走过敦煌才明白人家还是很敬业的。一个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穿得破破烂烂的道士,守着佛家的一片废弃洞窟,几乎凭着一己之力,不断维修护理。财力不济,才把藏经洞里的一些经文换点钱,似乎也没去贪污腐败找小三,都来修洞窟了,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标明这根椽子是王道士出钱换的,那个门槛是王道士亲自修的,留了许多痕迹当然如今被卖掉的经文成了世界宝贝,价值连城,比那些椽子门槛值钱多了,所以后代儿孙们有点反悔,可道士老爷子那会儿哪有这眼光啊。何况据说当初王老爷子还把藏经洞发现宝贝的事儿和上级领导汇报了,要求领导给点钱保护文物,可惜领导不重视,当回事最后被一帮狗鼻子的外国贩子连蒙带骗把宝贝便宜拐了。不过无论如何,这藏经洞的宝贝把敦煌带火了,如今整了个敦煌学,还是个显学,世界上不知多少人为她耗了终生。


王道士.jpg

王道士


三清宫.jpg

王道士的道观


当初.jpg

当年


20150827

如今


保护人.jpg

坚守者


保护者.jpg

保护神



再造神奇(修壁画)






写评论...